赤壁的一把大火,虽然烧出了孙刘联军的赫赫威名,也为刘备集团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和扩张的跳板,
但于我而言,那隐藏在烈焰之下的“秘火”,其意义远不止于锦上添花。
它验证了我将超越时代的知识与这个时代的技艺相结合的巨大潜力,
更坚定了我必须建立一个更安全、更隐秘、更能支撑长远发展的技术研发核心——“格物工坊”的决心。
夏口附近的临时工坊,在战时应急尚可,
但随着荆南四郡的底定,刘备集团在此立足,江东方面的目光也必然会更加频繁地投射过来。
将技术研发的核心继续放在那里,无异于将我最大的秘密暴露在潜在的风险之下。
无论是孙权的有心探查,还是周瑜那敏锐的直觉,
甚至将来可能出现的曹军细作,都可能顺藤摸瓜,触碰到我最不愿意被外人知晓的根基。
因此,在荆南战事方歇,百废待兴之际,我便通过玄镜台的秘密渠道,向徐庶下达了最优先的指令:
在荆南四郡范围内,寻找一处绝对安全的所在,重建格物工坊。
这项任务的难度,远超常人想象。
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偏僻的地点,更需要综合考虑地形、资源、隐蔽性、防御能力以及后勤保障等诸多因素。
而负责此事的,正是我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
——徐庶,以及玄镜台负责行动与安全的绝对核心——石秀。
徐庶负责统筹全局。
他深知此事对我未来大业的重要性,几乎是倾尽心力。
他首先调阅了玄镜台早已绘制的荆南四郡详细堪舆图,
结合各地物产、水文、人口分布等情报,初步筛选出十几个备选区域。
这些区域大多位于湘水、沅水支流的上游,或是深入武陵、零陵边界那些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
地形复杂,官府势力薄弱,寻常人等绝难进入。
而石秀,则发挥了他作为玄镜台资深行动专家的特长。
他并未直接参与那些基础工匠的工作,他的职责,是安全,是反侦察,是确保整个计划万无一失。
他亲自带领精干的玄镜台斥候小队,对徐庶筛选出的每一个备选地点,进行了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实地勘察。
我不断收到他们通过玄镜台加密渠道传回的报告。
石秀的报告总是言简意赅,充满了专业术语和冷静的判断:
某处山谷虽隐蔽,但易受洪水威胁;
某处洞穴虽险要,但缺乏可靠水源;
某处山坳虽易守难攻,但周边百里人烟过于稀少,一旦有生人靠近极易引起怀疑,反而不利于长期潜伏……
他不仅评估自然环境,更用他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审视着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山民的眼神,到林间偶然出现的野兽足迹,甚至风向的变化可能带来的气味扩散,都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
最终,他们的目光锁定在了零陵与桂阳交界处,一片被当地人称为“迷魂嶂”的广袤山区中的一处隐秘山谷。
这处山谷入口极为狭窄,被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天然的石壁所掩盖,
只有一条蜿蜒曲折、仅容一人一骑通过的小道,且常年被瘴气笼罩(玄镜台自有驱散和适应瘴气的药物)。
谷内却别有洞天,地势相对平坦,有稳定的山泉水源,
甚至还有一小片天然的溶洞群,可以作为天然的屏障和工坊主体。
更重要的是,此地距离最近的村落也有数十里之遥,且山路崎岖,等闲猎户都不会深入此地。
选址确定后,徐庶便开始了他细致周密的组织工作。
工坊的建设,没有动用任何一名普通民夫。
所有参与建设的人员,都是从玄镜台内部挑选,
或是从那些绝对忠诚、经历过战火考验的老兵中选拔,分批秘密进入。
石秀则负责外围的安全警戒和反侦察,确保在建设期间,不会有任何一丝风声泄露出去。
他甚至设计了一套复杂的“伪装”方案,即便有人偶然闯入外围区域,
也只会被引导向其他方向,或者看到一些似乎是猎户或采药人留下的假象。
建设格物工坊,最核心的还是人
——那些掌握着各种技艺的工匠。
赤壁之战前的准备,已经让我网罗了一批薄有技艺且相对可靠的匠人。
但这一次,标准更高,审查也更为严苛。
徐庶负责初步筛选,他利用玄镜台的情报网络,
搜集那些在战乱中流离失所、身怀绝技却又家世清白、少有牵连的工匠信息。
而最终的甄别和背景审查,则交由石秀负责。
石秀动用了玄镜台所有的手段,对每一个候选工匠的过往经历、人际关系、性格品行,乃至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都进行了反复核查。
甚至还设计了一些巧妙的“考验”,在不经意间测试他们的忠诚度、保密意识和抗压能力。
任何有一丝疑点,或是在考验中表现出动摇、贪婪、多嘴等迹象的人,都会被毫不留情地排除。
最终能够进入这座秘密工坊的工匠,不足筛选名单的三成。
他们或许不是技艺最高超的,但绝对是背景最干净、心性最可靠、
且对给予他们安稳生活和施展才华机会的我(虽然他们未必直接知道是我)心怀感激的。
他们被分批秘密接入山谷,与家人也暂时隔绝(当然,玄镜台会妥善安置他们的家人,并给予丰厚的供养,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进入工坊前,他们都立下了最严苛的血誓,并被明确告知泄密的后果。
当第一缕炉火在谷中那经过精心改造的溶洞深处升起时,我收到了徐庶和石秀联名发来的密报。
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如释重负的喜悦。
新的格物工坊,终于初步运转起来了。
根据我的指示,工坊初期的工作重点并非急于制造什么惊天动地的“神器”,而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徐庶组织工匠们首先改良现有的工具,打造更精密的测量、冶炼、加工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道理亘古不变。
其次,是进行基础材料的研究。
利用从曹军那里缴获的一些兵器铠甲(赤壁之战的战利品中不乏此类),
以及在当地勘探到的矿石样本,进行成分分析、冶炼试验,尝试提升钢铁的品质,寻找更合适的合金配方。
当然,之前已经验证成功的技术也不能丢下。
徐庶安排了最核心、最可靠的几名老工匠,
在绝对保密的核心区域,小规模、分批次地进行“猛火油”提炼工艺的改进研究,
目标是提高燃效、增强粘附性并降低意外自燃的风险。
同时,对小型爆破装置的引信可靠性、外壳强度和防水性能,也进行着持续的优化测试。
每一次试验的规模都受到严格控制,所有数据和样品都由专人保管,知情范围被压缩到最小。
我深知,科技的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时间,需要投入,需要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
但这座隐藏在荆南深山中的格物工坊,
就像一颗埋藏在地下的心脏,开始为我未来的霸业,输送着虽然微弱、却至关重要的——动力。
徐庶的运筹帷幄,石秀的铁壁守护,再加上那些匠人们默默挥洒的汗水与智慧……
这一切,都将是支撑我未来敢于挑战强权、逆势崛起的底气所在。
秘谷幽深,匠心汇聚。
格物致知,炉火熊熊。
这隐秘的炉火,不仅煅烧着钢铁,提炼着猛油,更在悄然锻造着一个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