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拂晓,雪雾突然被撕裂。
不是炮弹,是凝固汽油弹!
橘红火球砸向芳草岭前沿阵地,2000c高温将冻土熔成琉璃,岩石在热浪中爆裂如炒豆。
新兵的棉衣瞬间碳化,露出的后背皮肉滋滋作响,他却仍死死搂着那挺56式重机枪——枪管早被烧弯成弓形。
侦查员看到了崭新的旗号,新的不得出现了。
“陆战一师!”观察哨嘶吼着摔进壕沟,“狗日的喷火坦克上来了!”
郑大龙的望远镜蒙上血雾:
山坡下,二十二辆m4A3喷火坦克如史前巨兽爬行,履带碾过韩军尸体,在雪地拖出猩红冰辙。
半空中,p-51野马战斗机俯冲扫射,机翼几乎擦断松枝,子弹将战壕边缘的冻土掀起三米高的泥瀑;
更远处,美7师的登陆艇正靠岸元山港,起重机吊下成箱的105毫米炮弹,码头堆积如山的物资在晨光中泛着金属冷光。
电台里传来志司急电:
“西线云山告急,无兵可援。
你部需死守黄草岭三日,待9兵团驰援!”
随着陆战1师和随后美7师27日在东线战场完成登陆,敌我力量的对比一下子就失衡了。
24军2个师一共3.1万人,而美韩联军4个师约8.5万人,其中美军5.1万人。
单是兵力对比就已经非常悬殊,更不要提美军空军和火力上拥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而这个时候,西线战场自身也非常紧张,志愿军的兵力至此已经捉襟见肘,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后方赶紧调援兵。
“拿什么守?” 参谋颤声问。
郑大龙突然掀翻桌子,震落满墙冰凌:“拿命填!”
他抓起半块冻土豆塞进嘴里,嚼碎的冰渣混着血丝从嘴角溢出。
他不喜欢打没把握的仗,但不得不打没把握的仗。
美军电台的喧嚣穿透风雪:
“元山登陆虽迟到,但陆战1师上岸时,韩国娘们儿还献花呢!”
一名美军军官的嗤笑从缴获的步话机里传出,“听说中国人在啃树皮?”
另一人接口:“烟斗将军说了,说他们是亚洲乞丐……”
陆战1师工兵用推土机铲平韩军尸体,硬生生开出三条进攻通道。
火焰喷射器舔舐着志愿军的前沿工事,两名战士浑身着火滚出壕沟,却在坠崖前拉响腰间集束手雷——轰隆!
半山腰的油料桶被引爆,火瀑逆流而下,吞没两辆喷火坦克!
“汽油桶!快搬汽油桶!”
一名连长嘶吼着组织敢死队。
战士们竟用绑腿带捆住油桶滚下山坡,燃烧的油桶撞进敌阵,炸开的火浪中传来烤肉焦臭。
一名被烈焰裹住的美军哀嚎奔跑,像支人形火炬照亮了崖壁标语——
“此山即国门,退半步即辱!”
五六式的枪声响彻云霄,和美军卡宾枪的对决尤为激烈,还有美军的大八粒也毫不逊色。
尤其是在重武器方面,美军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11月3日,124师1连阵地上仅存七人。
指导员李兆勤用刺刀在冻土刻下最后电文:
“芳草岭失守,全连殉国。敌伤亡三倍于我,值了!”
他将电报纸塞进搪瓷缸埋进雪堆,缸底“家”字被血染得猩红。
当陆战队员冲上阵地时,七具遗体仍保持着投弹姿势,他们真正做到了与阵地共存亡。
然后就是反反复复的拉锯战,也就是这一场战斗,让美军认识到。
白天属于美军,夜晚属于志愿军!
黄草岭的天空被撕裂成碎片。
美军陆战1师的轰炸机群如蝗虫蔽日,凝固汽油弹将796.5高地浇成熔岩池。
新兵小李蜷缩在坑道深处,震波将他的钢盔掀飞,耳孔淌出的血混着冻土滴落舌尖——那是混合着硫磺与铁锈的死亡滋味。
“低头!”班长王老憨猛扑将他按倒,气浪掀翻掩体木桩,灼热气旋卷走半条棉被。
洞口透进的光影里,美军m26坦克碾过焦土,履带绞碎烈士遗骸的脆响刺穿耳膜。
美军步兵跟随火焰喷射器推进,胶状燃油灌入志愿军东侧坑道。
卫生员小刘的绷带瞬间碳化,黏在炸烂的膝盖上。
他咬碎半截铅笔记录伤亡:“三号坑道……全员牺牲……火攻……”字迹被血晕染成墨团。
美军白天进攻猛如虎,志愿军都得退避三舍,这是不争的事实。
月光被硝烟吞没时,反击的哨声刺破死寂。
124师463团的团长亲自率120名敢死队员反穿棉衣跃出坑道——白布里衬与雪地浑然一体,唯有刺刀尖的寒光暴露杀机。
他们如鬼魅穿过美军哨岗,匕首割喉的闷响混着风声消散。
“掏心!”
团长低吼。
爆破组将炸药包塞进坦克履带,引信缠绕着从美军尸体搜刮的铜线。
“轰!”
五辆潘兴坦克化作火球,燃油顺着融雪流进美军营帐,酣睡中的士兵在睡袋里烧成焦炭。
卫生员小刘天地迅速爬行,给战友扎了一针止痛药,目光灼灼的说道,
“挺住!夺回阵地我背你回家!”
被压缩至主峰的志愿军,在岩缝中构筑“地下长城”,
里里外外足足有三重防御,表层伪装哨位诱敌轰炸;中层储弹坑道藏兵,底层医疗所收容伤员,石缝滴落的雪水解渴兼降温。
战士用美军罐头盒制作绊雷,钢丝连接手榴弹环,夜袭美军踩中即爆。
当美军用推土机封堵坑道口时,4连战士从反斜面暗道钻出,
刺刀捅进推土机驾驶员后背,敌人来不及开火,就被我军迅猛的火力打成了筛子。
推土机失控撞崖,巨石滚落砸毁下方坦克。
白天丢了多少阵地,我英勇的志愿军晚上就要拿回来多少,即便是付出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辞。
机枪手朱丕克子弹打光后,挺起刺刀跃出战壕。
刀刃卷刃时,他抡起枪托砸碎美军头颅,嘶吼在山谷回荡:
“拿命来!老子还有硬骨头,就不信扎不死你们这些美国鬼子。”
11月6日,最后一道防线仅剩8人。
司号员张群生代理连长,将全连遗存的19颗手榴弹捆在腰间。
当美军陆战队员逼近坑道口时,他拉响集束弹扑入敌群——
气浪将双方掀飞十米,焦黑的号嘴深深嵌进岩壁。
张连长牺牲了,尸骨无存,战士们只能捧着黄土立了衣冠冢。
幸存的战士从血泊中爬起,并用石块在阵地刻下:
“此山埋骨处,皆是中华魂。”
郑大龙和苏玉将军向志司汇报,此次战役中,战斗英雄,战斗功臣大批涌现。
英雄们的事迹可歌可泣,血泪洒成红杜鹃,英雄铸成钢铁防线,血肉长城,死死挡住了美帝部队。
然东线告急,请求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