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改工作组的副组长,姜财姜老爷子也是被强行赶鸭子上架。
没办法,当初在山西时,
他搞的民生就非常的不错,又是搞经济搞工业的一把好手。
所以上级给他的时间紧任务急,老爷子能怎么办?只能照抄作业呗!
赶紧把上官政委,龙参谋长,还有程部首长全部抓了壮丁。
耗费了一年多的功夫,这才在整个解放区,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土改运动。
这可不是之前简单的减租降息了。
既然已经跟地主阶级和国军撕破了脸皮,那就不用再藏着掖着了,一切都按照规矩执行就行了。
最好处理的,还是之前的日伪资产,这些占据了土改工作中的一大部分。
还有一部分爱国企业家,爱国商人得到了我军的支持,继续发展他们的工业。
最后就是这些土地主了,对于那些名声不错的,经常帮助百姓,
没有鱼肉乡里,“好人阵营”的地主。
就想办法谈好价格,然后以政府出面收购。
对于名声差的,自然是开启公审大会。
正因为有了姜老爷子的大力推行,才有了无数个李家村。
在这个春天,无数个“李家村”正在解放区诞生。
分到土地的农民第一次挺直了腰板,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人民战争”的真谛——当一支军队是为保卫人民的饭碗而战时,人民就会用生命来扞卫这支军队。
正如一位部队政委在日记中写的:
“每粒送到前线的粮食,都裹着乡亲们手心的温度;
每个参军的青年眼里,都跳动着土地革命的火焰。这才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源泉。”
……
一九四七年秋季,
姜财姜总及改组后的解放军北方军主力,共计60万兵力调到了华北前线。
在土改工作大致完成后,上级决定让姜老爷子回归他最熟悉的华北战场,开始对国军发动反攻。
前线一共有三大主帅。
分别是西北战场,由解放军第六野战军司令员苏玉负责。
华北战场,由解放军北方军主帅姜财负责。
华东战场,由解放军第五野战司令员郑大龙负责。
西北和华东战场,姜老爷子管不着,姜老爷子先统计了一下麾下的实力。
防御力拉满的第二纵队,出兵共计5万,司令员李仇。
能征善战的第六纵队,司令员孔捷,出兵五万。
还有存在感一直比较低的第七纵队,司令员程勇,出兵四万五千人。
剩下的就是老爷子手上的王牌装甲部队,北方军装甲纵队,共计十万人。
带队司令员及副司令员,马甲,刘越,孙德胜。
由于孙德胜立下大功,已经擢升为副司令员,毕竟他擒获了日军一个大将啊!而且在战场上功勋卓着。
现在部队在改组,很多骑兵师都开始引进装甲部队,战马在逐渐退出主战序列,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作用。
尤其是因为国内的糟糕路况,导致姜老爷子的部队还没有彻底淘汰这些骑兵。
之后,就是炮兵部队。
第一炮兵纵队全部被带过来了。
以前北方军只有一个炮兵纵队,现在已经在组建第2个炮兵纵队了。
姜老爷子对于解放战争非常重视,这一次炮兵纵队司令自然是朱玉山朱司令。
这五支部队属于建制最完整,装备最精锐,训练最强,战绩最彪悍。
那有人就问了,还有三十多万部队呢?
剩下的部队,全是从剩下的几个纵队里面抽调精锐,少的派了一个旅,多的派了一个师来支援华北战场。
这已经相当不错了,丁伟还在坐镇外蒙古呢,据说跟外部的敌人悄悄的交了几次手。
还有李云龙要把守最重要的东北,这狗东西不知道求了咱们姜老爷子多少次了。
请战心切。
在姜老爷子保证会给他一场大战打的情况下,这狗东西才消停了一会儿。
但他还是派出了一个步兵师来到华北,带队的居然是他们的参谋长张大彪。
用李云龙的原话来说,
“弟兄们都在华北吃肉,咱老李分口汤喝不过分吧。”
他带到华北的六十万大军,其实已经去掉了后勤部门,完全是按照可作战兵力来算。
如果把后勤部门也算进去,那比例实在是太夸张了。
如今的正规军对比是我军60万,国军80万,国军占据的优势呀!
可华北的百姓热情彻底被点燃,大约组织了320万“后勤部队。”
太原城内,
接手华北战场后,姜老爷子带着他的北方军“明星天团”先访问了原先的负责人:
总部副参谋长!!
江老爷子主要询问一下如今华北战场的情况。
副参谋长对着众人说道,
“如今华北可谓是国军名将云集啊!
共计80万大军,薛,黄,邱,张,李,王。”
李仇,孔捷等人。虽然都是抗日名将,但可没有小看这些中央军精锐。
倒是姜老爷子有些懵了。
不对,他怎么感觉功德林招生办主任的位子在向他招手?
他是真不想和运输大处长抢职位啊,要不然他当个副的?
“首先是这个抗日名将薛梦辉,这可是不是好对付的角色,
这小子扎根在阳泉附近,就像一把尖刀捅进了咱们太原。”
众人眉头紧蹙,都知道这个苏械集团已经不好对付,更何况旁边还有几十万中央军虎视眈眈。
薛梦辉靠着苏军支援的装备,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十万人的集团军。
再加上他的叔叔在西北得到重用,叔侄二人,可谓是牛逼哄哄啊!
姜老爷子眉毛一挑,
“那啥,先不用管他,我们后面再吃掉这个薛梦辉。”
面对自信满满的姜老爷子,百战百胜才是咱们姜战神的常态,
要是哪个敌人让老爷子在意了,那样才会跌破众人的眼镜。
“目前进攻最犀利的就是这个74师,名义上虽然是师级单位。
实际上就是个加强军,兵力足足有32,000人,全美式机械化部队。
他的前身是74军,几乎打满了各大战役,号称五大主力之首,战斗力之强悍,冠绝国军!
尤其是这个张师长,说要一个月打下太原,三个月解放山西,一年的功夫就拿下整个华北。”
“军委指示让我们先拿下这个74师,先断其一臂,
然后,逐渐解决在华北战场的这80万敌军。”
1947年九月,山西平原尘土飞扬。
整编74师的坦克履带碾过麦田,钢盔在烈日下泛着冷光。
队伍最前方,美制吉普车上的青天白日旗猎猎作响,张师长戴着墨镜,斜倚在座椅上,指尖轻叩着铺在膝头的作战地图。
“师座,前面就是太原了!”参谋长指着远处山峦,
“共军主力肯定就藏在忻口附近,我估计他们还想打一场忻口会战呢。”
张师长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共军副参谋长不是喜欢打埋伏吗?这次我倒要看看,是他的土枪土炮硬,还是我的美械师硬!”
直到现在,国军还不知道他们的对手已经换了人。
他们以为登场的是泰森,实际上是旁边的泰罗。
车队驶过行军队伍,士兵们扛着冲锋枪,靴子踏得地面咚咚作响。
一个少尉冲着路旁吓呆的牧童吹口哨:
“小孩!看见共产党往哪跑了吗?说出来赏你块大洋!”引得周围一片哄笑。
小屁孩被吓傻了,呆呆的看着这一切。
深夜,作战室的电话突然炸响。
“张兄,你部推进太快了!”
王司令的声音从听筒里传出,“兵团命令你放慢速度,等左右两翼——”
“王兄多虑了。”
张师长直接打断,顺手把钢笔掷在地图上忻口的位置,
“共军望风而逃,现在不追更待何时?难道等他们钻进太行山当山大王?”
电话那头沉默几秒,换成了李先舟焦灼的声音:
“张师长,黄司令整25师还在四十里外,李军长的83师更是——”
“李军长!”
张师长突然提高声调,
“去年淮阴之战,有人说共军会包饺子,结果呢?我74师一路打进涟水!”
他抓起茶杯灌了口茶,“这次我要让共军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王牌军!”
话筒被重重扣回。
窗外,通讯兵正往电台室跑,怀里抱着的电报纸上赫然写着“暂缓进军”四个朱红大字。
包围?
他怕个屁?
左侧有邱疯子,阳泉那边,薛胖子遏制住了共军的咽喉。
王军长,黄司令,李司令,这八十万人只能沦为配角,眼睁睁的看他74师拿下太原,建立不世之功!!
太原城只不过是一座摇摇欲坠的房子,只要他张忠麟轻轻一脚,就能彻底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