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孟浩然
小传:
孟浩然(689—740年),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一生除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在北方作过一次旅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鹿门山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晚年张九龄作荆州长史,召他为从事。740年(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他们相聚甚欢。不久,孟浩然因旧疾复发去世。
孟浩然现存诗二百几十首,五言居多,其中五律和排律又最多。他运用格律严格的形式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些诗在当时是很负盛名的。
孟浩然的诗从初唐风行的咏物、应制等狭窄的题材中解放出来,更多地表现了生活的某些方面。但是他的诗内容不够丰富,极少反映广阔的社会面貌。着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的主要作品
1)《过故人庄》
原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释义:
这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因而写了这首诗。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像一幅田园风景画。
译文(参考):
村居友人置办家宴,邀请我到他家聚餐。
绿树环抱着村子的周围,青山斜倚在城郭的外面。
开窗面对着晒场和菜园,边饮酒边把农事论谈。
等到重阳节那一天,还要来这里观赏菊园。
注释:
1、具:准备,置办。 黍:黄米。
2、轩:这里指窗户。 面:面对。 场:晒场。 圃:菜园。把酒:端着酒,饮酒。 话桑麻:谈论农事。 轩:一作筵。
3、重阳日:我国旧俗以阴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日。 就:接近。
2)《临洞庭》
原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释义:
这首诗的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是作者在一个秋天游历岳阳时这给宰相张九龄的诗。
它描写了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读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前者,洞庭湖的艺术形象,掩盖了或者减弱了后者的平庸。
译文(参考):
八月的洞庭湖,水天相连,难以分辨。
云、梦二泽弥漫在水气之中,当波涛汹涌之时,仿佛岳阳古城也在水中摇撼。
想渡江却没有船和橹(暗示想为朝廷干一番事业而没有人推荐),有愧于圣明之世,我只得无所作为地在这里居闲。
旁观钓鱼者,空有情意对钓鱼人慕羡。(喻自己有作官的愿望而无法实现)。
注释:
1、涵:沉浸。 虚:空。 涵虚:指空明的湖水。 太清:天。
2、气蒸:水气弥漫。 云梦泽:古时二湖泽名,在今洞庭湖北岸,湖南、湖北二省境内。云泽在长江北,梦泽在长江南,后来大部分湖面已淤积成陆地。
3、岳阳: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4、济:渡。 楫:船橹。
5、作者对唐玄宗时代的用人本来有满腹牢骚,但却又在这里歌颂皇帝。(封建社会里的作家是常有这样的矛盾和局限的,因为那时认为对皇帝总是要尊敬的。
6、徒:空。
3)《春晓》
原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释义:
春天,自然界一派生机。春天的早晨,更是生意盎然:鸟雀到处鸣噪,经过夜来的风雨,地上到处是落花。
从落花可以使人联想到花丛草木。作者把握住了这一特点,只用淡淡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春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