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阳开春就要结婚,过年之前,何家就开始忙开了。
高翠云和何母在家里做喜被,布料和棉花都是买的新的。
小鱼在家里没人跟她玩,就自己出门去了。
在不远处,有几个男孩在玩石子,小鱼走了过去。
她看他们玩的挺有意思,但也不敢说自己想加入他们,只是站着看。
这时,孩子们注意到了她。
“喂,你是谁呀?”
小鱼低声说了句:“我是小鱼。”
“小鱼是谁?”
有一个大点的孩子说:“哦,我知道她是谁,她就是那个没爹没娘的孩子。”
“没爹没娘,那不是孤儿吗?”
小鱼反驳他们:“我不是孤儿,我不是没爹没娘,我娘还在的,我还有爷爷奶奶,我还有家人,我才不是孤儿。”
“你就是,我娘说了,你娘跑了,你爹死了,所以你没有爹娘,那你不是孤儿是什么?”
小鱼一时被气哭了,“我不是孤儿,我有娘,你们才是孤儿。”
“撒谎,那你娘现在在哪里呢?我们怎么没看见。”
小鱼泪眼婆娑的看着他们,嘴里还说着:“我娘在城里,以后你们会看见的,我不是孤儿。”
不远处传来了喊声:“喂,小孩,你们是在欺负她吗?”
孩子们看见何子明过来,就一股脑的跑了。
只留下小鱼抹眼泪。何子明走在她跟前,问道:“他们欺负你了?”
小鱼没说话。
何子明见她不说话,就拽着她的袖子,“赶紧回家去,不用管他们,他们都是调皮蛋。”
小鱼挣脱他的手就往家跑。
何母一直有事忙,也没有注意到小鱼的情绪,直到晚上快睡觉的时候,何母才看出小鱼好像不高兴。
“怎么了?哥哥们欺负你了?”
小鱼摇头。
“那是怎么了?”
小鱼还是不说话。
何母也不管她了,开始上炕铺被子。
直到给小鱼脱衣服,让她睡觉的时候,小鱼才囔囔道:“奶奶,我想让我娘回来。”
何母没听清楚,“你说什么?”
小鱼又说不出口了,她摇摇头。
何母还说了她一句,“有话就说,怎么还吞吞吐吐的?你这个年纪的孩子别整天东想西想的,每天吃饱喝足就行了。”
小鱼把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二房那边,晚上,三兄弟睡在了一张炕上。
“二哥,你能不能洗洗你的脚再上炕,臭死了。”何子明捂着鼻子说道。
小阳还故意抬起脚往他跟前凑了凑,“嫌我臭,你还跟着我跑大哥房间里来睡,回你房间去。”
何子明赶紧躺下,“我不,我也想跟大哥睡。”
小辰闻着房间里的臭味,皱着眉,“老二,下去洗脚。”
小阳还吸了吸鼻子,“大哥,我觉得也不怎么臭啊,我昨晚刚洗的,而且我都睡下了。”
“下去,洗了脚再上来,不然就回你房间去。”
小阳见他哥都发话了,就跳下炕去洗脚,“真麻烦。”
何子明笑道:“二哥,你这么不讲卫生,娶了媳妇估计也会嫌弃你,别到时候不让你上炕,哈哈哈。”
小辰也笑了。
小阳哼哼道:“我娶了媳妇当然要讲究了,现在不是还没娶呢吗。”
小辰说:“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就你这样,能装多久,迟早让你媳妇嫌弃。”
小阳顿了顿,义正言辞道:“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洗。”
等三兄弟躺下关了灯,小阳才说道:“还是大哥回来好,平时就我和老三,真没意思。”
何子明这就不服气了,“什么叫和我在一起就无聊,我还嫌你无聊呢。”
小辰笑道:“好了,我听娘说,今年地里收成还不错,你们两个工分也都是满的。”
小阳傲娇的说道:“那当然了,你在外面辛苦挣钱,我们就在家里好好种地照顾好娘,这日子肯定就会越过越好的,等我再娶了媳妇,咱家的人手就更多了,明年粮食肯定更多。”
小辰点头,“我相信,不过,我在报纸上看到,有些地方的土地已经开始改革了,不再需要上工了,而是把土地承包给个人,责任到户,那样我们就有自己的地了。”
闻言,小阳猛地坐了起来,他一把拉开灯,激动的看着他哥。
“真的假的?还能这样吗?”
小辰告诉他:“报纸上是这么说的,说是已经找了试验点,要是产量高说不定就会普及。”
何子明“哎呀”一声,“那要是这样的话,那村里的那些偷奸耍滑的就不成了。”
小阳特别激动,他哥常年不在家,家里的地他是主要劳动力,要是土地分配到个人,那就是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了,想想就开心。
随后何子明说起小鱼,“今天,我看见狗剩儿子欺负她了,小丫头看着挺可怜的。”
小阳不屑道:“谁不可怜,我还可怜呢,每天起早贪黑的,她整天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吃上饭,还可怜什么。”
小辰没说话。
何泽跟高翠云离婚那会,何子明年纪小,没有记忆,所以就对小鱼也没那么大的恨意,但小阳不一样,他可是记得很清楚,就是那个狐狸精钩跑他爹的,当然他爹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小辰说道:“别人的事不用管,赶紧睡吧。”
说起小鱼,其实小辰倒也对她没有多大感觉,不过,这两年他一直住在外面,也不怎么回三叔那里去,或多或少都有这方面的关系。
过了两天,何南一家回来了。
听说小阳定了亲,何南还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小子,这马上就要娶媳妇了,恭喜你啊。”
小阳开心的说:“谢谢大伯。”
小年好奇的问小阳:“小阳哥,这娶媳妇是什么感觉啊?”
小辰笑道::“怎么你也想娶媳妇了?”
小年忙摆手,“我才不要媳妇呢,我明年就要高考了,我要考到京市去。”
小辰点头,“有理想,提前祝贺你,我在京市等你。”
小年拍了拍自己的胸膛,“一定的。”
何父问何南:“小年学习成绩怎么样?考京市的大学有把握吗?”
何南点头,“还可以,子晴每次回来都给他补课,今年考试都是学校前几名。”
何父赞叹道:“看情况,我们何家是又要出个大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