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刚亮,两人就带着两个心腹侍卫,悄悄出了城。
京郊的路不好走,走了大半日才到第一个村落,远远就看见田里的庄稼蔫蔫的,土块干裂得能塞进手指,几个老农蹲在田埂上,唉声叹气。
玉丞叶刚要上前,就被阮卿卿拉住。
她递给他一个眼神,轻声说:“先别露身份,听听百姓怎么说。”玉丞叶点头,跟着她悄悄站在不远处,听老农们说话。
“这日子没法过了,再不下雨,地里的麦子就全完了!”
“官府倒是送了些粮,可不够吃啊,家里还有小娃要养呢!”
“听说城里的太子殿下,天天在朝堂上怼人,哪管咱们百姓的死活……”
后面的话没说完,就被玉丞叶攥紧了拳头。
换作往日,他早冲上去怼回去,今日却忍了忍——百姓不知他的心思,只看表面,怨不得人。
阮卿卿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轻声说:“先想办法解决旱情,比辩解管用。”
两人找了村正,亮了身份。
村正吓得赶紧跪地行礼,玉丞叶扶起他,开门见山:“村里有没有水井?或是能引水的河道?”
村正叹了口气:“有口老井,可井水浅了,不够浇地;村外有条小河,离得远,没工具引水。”
玉丞叶当即让人去城里调铁锹、木桶,又让侍卫回皇宫,让户部多拨些粮和种子来;
阮卿卿则去村里的农户家,查看有没有生病的人,把带来的药材分给大家,还教妇人们用野菜做干粮,省着粮食吃。
玉丞叶跟着村民去老井边,挽起袖子就帮着打水,布衫沾了泥也不在意,累得满头大汗,还笑着跟村民说:“咱们多打些水,先把小苗浇活,等引水的工具来了,就不怕旱了!”
村民们见太子殿下没半点架子,还亲自干活,都放下了往日的抱怨,跟着一起忙活。
阮卿卿忙完农户家的事,也来井边帮忙,给玉丞叶递水擦汗,动作自然又温柔。
傍晚时分,引水的工具和粮食就送来了。
玉丞叶带着村民们挖水渠,从村外的小河引水到田里,阮卿卿则在一旁指挥妇人们分粮食,还特意叮嘱村正,要多照顾老人和小孩。
忙到深夜,水渠终于挖通了,河水顺着水渠流进田里,蔫蔫的庄稼终于喝到了水。
村民们欢呼起来,围着玉丞叶和阮卿卿,不停道谢:“多谢太子殿下!多谢太子妃娘娘!”
玉丞叶笑着摆手:“孤是太子,护着百姓是应该的。往后有难处,就往城里报,孤不会不管。”
回到村正安排的住处,两人都累坏了。
阮卿卿给玉丞叶擦着脸上的泥,轻声说:“今日你没怼人,做得很好。”
玉丞叶凑过去,靠在她怀里,声音软软的:“都是卿卿教我的。卿卿今日也很厉害,帮村民分粮、看病,比孤强多了。”
阮卿卿没说话,却轻轻揉了揉他的头发。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虽没有宫里的鎏金宫灯,却比宫里更温暖。
往后几日,两人又去了附近几个村落,帮着挖水渠、分粮食,解决百姓的难题。
百姓们都知道,京郊来了个亲民的太子和太子妃,不仅帮着解决旱情,还没半点架子,都把他们的好记在心里。
回到皇宫时,已是好几日后。
玉丞叶刚进朝堂,就见王御史出列,躬身道:“太子殿下微服出巡,帮京郊百姓解决旱情,百姓们都在夸赞殿下,臣之前误会殿下,还望殿下恕罪。”
其他朝臣也跟着附和,夸赞太子和太子妃有担当。
玉丞叶笑着摆手:“孤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倒是要多谢卿卿,若不是她在旁提醒,孤怕是要走不少弯路。”
皇帝看着下面默契的两人,忍不住笑了:“好!好!朕的太子和太子妃,不仅恩爱,还能为百姓着想,这是昭明皇朝的福气!”
散朝后,玉丞叶牵着阮卿卿回寝殿,刚进门就凑过去求抱抱:“卿卿,今日朝臣都夸你了,你是不是该奖励孤一下?”
阮卿卿看着他,问:“你想要什么奖励?”
玉丞叶眼睛一亮,凑到她耳边小声说:“要亲亲,还要卿卿陪孤做桂花糕,就做咱们在村里吃的那种野菜糕,忆苦思甜。”
阮卿卿点头,伸手捧住他的脸,轻轻亲了一口:“好,都依你。”
玉丞叶瞬间喜出望外,抱着她转了个圈,在心里暗笑:有卿卿陪着,不管是怼朝臣,还是帮百姓,日子都甜得像蜜——这赐婚,真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京郊旱情解决后,玉丞叶与阮卿卿的名声在朝堂内外传开,百姓念着他们的好,朝臣也赞他们有担当,本是皆大欢喜的光景,没成想几日后早朝,竟有人翻出了“纳妾”的话头。
那日晨光刚透进大殿,须发皆白的李太傅(非阮卿卿祖父,乃朝中另一位老臣)便拄着拐杖出列,躬身对着龙椅上的皇帝行礼,声音苍老却掷地有声:“陛下,太子殿下已二十二岁,太子妃入府也有半载,至今未有子嗣。昭明皇朝需得开枝散叶,以固国本,臣恳请陛下下旨,允太子殿下纳妾,多选几位贤良女子入东宫,为皇家绵延子嗣!”
这话一出,殿中立刻有几位老臣附和:“李太傅所言极是!太子乃国之储君,子嗣一事不可怠慢,纳妾乃正道!”
“臣听闻尚书府的千金温婉贤淑,吏部侍郎家的小姐知书达理,皆可纳入东宫!”
玉丞叶原本正漫不经心地转着袖中的墨玉,闻言瞬间僵住,脸色“唰”地沉了下来,金冠上的珠串都跟着他的动作顿住。
他猛地抬眸,眼神里没了往日怼人的戏谑,只剩刺骨的冷意,刚要往前一步开口,就见龙椅上的皇帝先拍了龙案,怒声斥道:“混账!”
皇帝的声音震得殿中梁柱都似有回响,几位附和的老臣吓得赶紧跪地,李太傅也愣在原地,不知陛下为何动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