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惨胜的消息传回大营,李长风久久不语。先锋营的英勇值得褒奖,但如此惨重的伤亡也敲响了警钟。强攻坚城,即便胜利也将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
“洛阳城高池深,守将阿济格虽不如多尔衮多谋,但勇猛善守。”军事会议上,刘铭枢指着沙盘上的洛阳模型,“若强攻,恐比偃师之役更加惨烈。”
张二狗因伤势未愈,被特许坐着参会。他肩上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但比肉体更痛的是心中的创伤——整整八百弟兄埋骨偃师,其中大多是他熟悉的面孔。
“大都督,给我一个团,我愿为前锋!”一个年轻将领激动请战,“为偃师死难弟兄报仇!”
李长风摇头:“勇士的血已经流得够多了。这一次,我们要用最小的代价拿下洛阳。”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轻点洛阳周边:“阿济格勇而无谋,且刚愎自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接下来的几天,李长风调兵遣将,却始终不直接攻城,而是在洛阳周边频繁调动,制造疑兵。
王小虎的炮兵被派往西面,整日炮声隆隆,却不见步兵进攻。赵大柱的机枪班在东面山林中出没,故意让清军哨探发现。张二狗因伤被留在后方,协助训练新兵。
洛阳城头,阿济格果然中计。看着城外敌军频繁调动,他判断李长风是想围点打援,或者寻找薄弱处偷袭。
“加强四门守备!多派哨探,查明敌军主力动向!”阿济格下令,守军疲于奔命。
然而这只是李长风计策的第一步。
三日后,几个“逃兵”从李家军营中跑出,投奔洛阳。他们声称受不得严酷军纪,愿献重要情报。
阿济格亲自审问。一个看似老实的“逃兵”战战兢兢地说:“将军明鉴,李长风粮草将尽,计划三日后从西门全力攻城。军中已秘密准备攻城器械...”
另一个“逃兵”补充:“李长风还调来了新式重炮,能轰塌城墙...小的们害怕城破玉石俱焚,特来相告。”
阿济格将信将疑,但侦察兵确实回报发现西门外有大量部队集结迹象。他决定将主力调往西门布防。
与此同时,李长风的工兵部队正在秘密行动。他们选择的地点是洛阳北面的邙山——这里地势较高,且有天然洞穴可作掩护。
“大都督真乃神人!竟能想到从地下破城!”工兵营长惊叹道。
李长风微笑:“这不是我的发明。历史上早有先例,如宋太祖攻太原,便曾用地道战法。”
他转向张二狗:“二狗,你伤未愈,不必参与强攻。但我有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你。”
张二狗立即站直:“请大都督下令!”
“你带一队人,化妆成百姓混入洛阳。待到总攻之时,在城内制造混乱,接应大军入城。”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任务,但张二狗毫不犹豫:“遵命!”
当夜,张二狗带领十二名精干士兵,借着夜色掩护,悄悄接近洛阳北墙。这里守备相对薄弱,他们利用飞爪爬墙而入。
城内景象令人心酸。街道萧条,店铺关门,百姓面有菜色,见到官兵纷纷躲避。清军实行严苛的粮食管制,许多人家已经断粮。
张二狗等人化妆成逃难百姓,混入贫民区。在一个破庙里,他们遇到一群面黄肌瘦的孩童。
“军...军爷?”一个胆大的孩子怯生生地问,眼睛却盯着张二狗怀中的干粮。
张二狗心一软,掏出饼子分给孩子们。很快,他们被一群饥饿的百姓围住。
“军爷,你们真是李大都督的兵吗?”一个老者激动地问,“听说大都督的队伍不抢粮,不抓丁,是真的吗?”
张二狗郑重承诺:“千真万确!我们大都督的队伍,是为百姓打天下的!”
消息很快传开,贫民区的百姓纷纷前来相助。有人提供藏身之所,有人打探清军布防,甚至有几个壮年表示愿意一起行动。
与此同时,城外的地道工程进展神速。李长风调来了新式的矿山机械,挖掘速度远超传统人工。只两日时间,一条直通城墙下的地道已经完成。
“填入炸药,计算好用量,既要炸塌城墙,又不能伤及城内百姓。”李长风亲自监督。
王小虎的炮兵仍在西面佯攻,吸引清军注意。赵大柱的机枪班则秘密运动到北面,准备在爆破后第一时间突入。
第三日凌晨,总攻时刻到来。
张二狗在城内接到信号,立即带领队员和自愿相助的百姓行动。他们分头点燃多处草料场,制造大火;又有人在清军军营附近敲锣打鼓,虚张声势。
“敌军进城了!”的呼喊此起彼伏,守军一时大乱。
阿济格正在西门督战,闻讯大惊:“怎么回事?不是说主攻西门吗?”
就在这时,北门方向传来天崩地裂的巨响!埋设在城墙下的炸药被引爆,一段近二十丈的城墙应声坍塌!
“杀!”赵大柱的机枪班第一时间冲过废墟,迅速建立阵地,用火力压制反扑的清军。
王小虎的炮兵立即转移火力,轰击城内清军据点。主力部队如潮水般从缺口涌入。
阿济格这才明白中计,急忙调兵增援北门。但为时已晚,李家军已经控制了大片城区。
巷战开始了。清军凭借熟悉地形负隅顽抗,但在绝对的火力优势下节节败退。
张二狗带领的小队与主力会合后,主动担任向导。他们熟悉贫民区的小路,带领部队包抄清军后方。
在一个十字路口,他们遭遇一队清军精锐。双方爆发激烈交火。
“掩护百姓撤退!”张二狗大喊,举枪射击。
但清军数量占优,火力凶猛。眼看就要被包围,突然从旁边屋顶上落下几个陶罐,在清军队列中炸开——是土制炸药!
原来当地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用各种土办法协助作战。有人从屋顶投掷砖石,有人设置路障,甚至有人将烧开的油泼向清军。
“乡亲们,跟我们走!大都督的队伍来了!”张二狗趁机喊道。
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战斗,他们用锄头、菜刀、木棍作为武器,与清军搏斗。整个洛阳城仿佛都沸腾了!
阿济格见大势已去,仅带20余骑。从南门突围而走。
主帅逃走,剩余清军纷纷投降。至午时,洛阳全城基本平定。
李长风入城时,看到的不是恐惧的百姓,而是夹道欢迎的人群。许多人跪地痛哭,感谢王师解放。
“大都督万岁!”的呼喊声响彻全城。
在清军粮仓,发现了大量囤积的粮食,而城外百姓却在饿死。李长风当即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张二狗在救治伤员时,意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个在风陵渡为他挡枪的女孩的哥哥!原来他们一家被清军掳到洛阳做苦力,妹妹惨死后,他一直在寻找报仇的机会。
“军爷,让我当兵吧!我要打清兵,为妹妹报仇!”青年激动地说。
张二狗拍拍他的肩膀:“好兄弟,欢迎加入。”
王小虎的炮兵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清军未能运走的十二门红衣大炮。赵大柱的机枪班则在城墙缺口处建立了临时纪念碑,纪念在此牺牲的战友。
是夜,李长风在洛阳府衙召开军事会议。
“洛阳已下,潼关门户洞开。下一步,便是直取西安,与多尔衮决战。”他目光扫过众将,“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巩固后方,收拢民心。”
他下达一系列命令:减免赋税,分配土地,兴修水利,招募新兵。尤其重要的是建立学堂,让平民子弟也能读书识字。
张二狗因功晋升营长,负责洛阳防务。他严格执行李长风的命令,严禁士兵扰民,公平处置满汉纠纷。
一日,他巡视市场时,发现几个士兵与商户争执。
“怎么回事?”他上前询问。
原来士兵购买水果时多付了钱,商户坚持要找零,士兵却认为这是看不起他们。
张二狗正色道:“老伯好意心领,但军纪如山,这钱必须收下。”他转向士兵,“你们做得对,维护了我军声誉。”
商户感动得老泪纵横:“活了六十多年,从未见过这样的兵爷!”
类似的故事在洛阳各处上演。李家军秋毫无犯,买卖公平,甚至帮助百姓修缮房屋,兴修水利。民心迅速归附。
十日后,当李长风决定继续西进时,洛阳百姓夹道相送,许多青年踊跃参军。
张二狗因伤未愈,被留下镇守洛阳。临行前,李长风单独召见他。
“二狗,洛阳就交给你了。记住,得民心易,守民心难。务必公正处事,善待百姓。”
张二狗郑重行礼:“大都督放心,人在城在!”
大军开拔,向西挺进。赵大柱的机枪班和王小虎的炮兵都在行列中,他们与张二狗挥手告别。
“西安见!”
“保重!”
望着远去的队伍,张二狗抚摸肩上的伤疤,心中感慨万千。从辽东的包衣奴才,到如今的营长守将,这是他从未想过的蜕变。
他转身望向洛阳城,阳光照在古老的城墙上,温暖而明亮。
新时代的曙光,已经降临。而他,将成为这曙光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