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虎激动得控制不住音量,大声道:“千真万确!那位大人口口声声说,会帮我们和庆丰商会名下的酒楼说!”
这一嚷嚷,附近的渔民全听见了,呼啦一下围了过来。
“二虎,你可别唬我们,真有当官的这么好心的?”
“你之前嘀咕他不是被听见了吗?会不会是故意耍我们?”
“是啊,王家不是经常玩那招,每次来收海货都说我们的海货不新鲜,拼命压价,说这卖不出钱,那卖不出去钱,走的时候还把那些卖不出钱的一并抬走了。”
二虎愣了愣,“这……应该不会吧?”这话说得他自己也不敢确定。
村长握着拐杖用力敲了几下地面,众人安静下来。
“不管是真是假,是不是耍我们,我们也要试一试。”
“庆丰商会酒楼收海货出的价足足是王家的三倍,以前我们没机会搭上庆丰商会酒楼,这会机会送到面前,总不能错过。”
“咱们一副老骨头了,没钱吃少点,饿不死就成,可不能让村子里这么多孩子跟我们受苦。”
原先怀疑、顾虑重重的渔民纷纷低下了头。
“好!”之前想要替二虎给庆修等人带路的中年男人最先出声道:“大不了赌一把,如果赢了,咱们渔村以后便能吃得饱穿得暖。”
“搞不好,还有可能给村里的孩子们办个学堂!”
旁边有妇人笑骂了声:“这八字还没一撇,连饱饭还没能吃几顿呢,你就想着办学堂了。”
话虽如此,她嘴角却快咧到了耳根,眼底明显流露出憧憬期待。
村长打算现在去找另外两个渔村的村长,刚往外走了两步,他突然想起什么,扭头道:
“二虎,你还在这干什么?还不赶紧去找那位大人,继续给他带路!”
先前村长担心的是二虎中途将那位大人丢下,惹恼了对方,万一报复二虎,甚至报复整个渔村就糟了。
现在,那位大人可是他们渔村所有人的救命稻草!
若是因为这件事,惹怒了大人,大人不愿意再替他们与庆丰商会名下的酒楼牵线搭线的话,那真完蛋了!
二虎拔腿就跑,再没有原先的抗拒。
“我现在去!”
庆修和李剑山几人在附近等青年回来,恰巧附近有片水田,庆修踱步过去,蹲在旁边田埂上。
水田里种的稻谷,只是种得稀稀疏疏不说,稻禾也是蔫蔫的。
入夏后,稻禾应该是长势最好,一片翠绿的时候。然而这几亩水田的稻禾,不要说翠绿了,叶尖都开始发黄了。
能不能打出稻谷都说不准,即便打出了稻谷,怕也会出现大量空壳的情况,出不了多少斤粮食。
李剑山皱了皱眉:“这边的土这么差吗?这稻禾怎么长成这样。”
庆修捻了点土在指尖,又凑近闻了闻,“是盐碱地。”
南方本来便容易出现盐碱地,何况这里近海,水的盐分本便高,再加上灌溉不够科学,盐分沉淀后,几乎找不到不是盐碱地的地方耕种。
难怪这里的渔民会穷困成这样。
虽说如今大唐粮食充足,粮铺的粮价也因此降到比较低的水平,不会出现有百姓买不起粮食饿死的情况。
但是,如果自己种不出粮食,全部粮食皆要靠银子买,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部买下来,对收入较低的渔民而言,难免捉襟见肘。
身后传来一阵跑步声,青年粗喘着气道:“对,对不起大人,方才草民太激动了,急着告诉村长这件,这件好事,跑得太急,忘记跟大人您说一声。”
庆修扭头,只见青年神色忐忑地看着他,哪里还有先前的桀骜不驯。
他摆了下手,“没事。”能理解。
他拍拍手掌,起身问道:“你们村子里的田地,都是这样的盐碱地吗?”
“是。”二虎苦笑一声,“这些地种不出什么粮食,每年收成的粮食,连两三户人家也养不活。”
“种总比不种好,哪怕只有一石粮食,也好过颗粒无收。”
庆修微微颔首,琢磨着在扬州这段时间,可以找时间挑个合适这边的盐碱地治理的办法,教给这里的人。
不然白白浪费这些田地。
“这几日,还会有类似的铁船过来,有船到了,就去县衙……”庆修顿了下。
原本在扬州这些日子,他是打算住县衙的。
不过,看县令拼命遮掩扬州渔村的情况……或许扬州有不少地方还有类似情况。
“算了,晚些时候我会派人过来告诉你具体地址,有船到了便通知我。”
李剑山拿出钱袋抛给二虎。
二虎下意识接了过来,意识到这是什么后,又手忙脚乱地想塞回给李剑山。
“这银子我不能收。”他连连摇头,“大人能帮我们与庆丰商会的酒楼牵桥搭线,已经帮了我们大忙,说是我们村子的救命恩人也不为过。”
“只是船到了去通知大人您一声这种小事,我万不能收这个钱。”
庆修几人没人接二虎想还回来的钱袋。庆修起身,伸了伸懒腰。
“收着吧,以后可能还会有事需要你帮忙。”
二虎还想说什么,他先一步堵住了对方的话,“我找人帮忙干活却不给工钱,传出去我哪里还有脸?”
话说到这个份上,二虎再把钱还回去,反而成了二虎的不是了。
他只能将钱袋子收下,保证道:“大人您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我一定随传随到!”
庆修摆摆手,没再继续逛渔村。
他提出逛渔村,也不过是不解扬州的渔村怎么会如此贫困,又因为县令遮遮掩掩的态度,庆修才点了这个看起来胆子最大,最敢说的青年当向导。
实则是将县令支开后,打听渔村到底是怎么回事罢了。
如今弄清楚了,他自然不需要再继续留在这里。
庆修先带人回了一趟县衙,命人将行囊全部收拾好,另外着人在扬州内置办了所宅子。
“大人,您……您不住县衙?”县令听闻庆修回来后,便火急火燎地跑过来献殷勤,哪知发现庆修在让人收拾东西,打算去外面住。
他想到庆修在渔村里逛了一圈,心生忐忑地问:“大人,可是县衙有什么问题?”
“无事。”庆修轻描淡写地道:“我们人不少,全挤在县衙里地方不够大,我喜欢住比较大的院子。”
有钱能使的鬼推磨,庆修使的钱多,买宅子的速度自然也快,当天宅子就交接完了。
县令将信将疑地跟着庆修去了新置办的宅子。
看到眼前这个四进大院子,他默默地咽回了任何挽留的话。
倒不是说县衙不如这座宅子大,但是县衙前面有公堂,还有各处办公的房间,占去了大半地方,剩下的后院又要划一部分给他居住。
像县丞县尉这些,在县衙里也要有间供休息的房间。
最后剩下给庆修的地方,虽然够住,地方却也的确小了不少。
他干笑道:“是下官考虑不周,那下官就不打扰大人了。”
庆修只随意点了下头,直接命人送县令出去。
县令前脚走了,庆修后脚吩咐道:“今天先让大家收拾下院子,然后早点歇息。”
“明日你们四散入城,查看下这个县城的情况,有多少地方像今天遇到的渔村那样,整个村子,连温饱尚无法解决的。”
庆修知道,不可能人人能吃饱饭。
哪怕是现代,每年依旧有人饿死,也依旧有流浪汉和乞丐,只是数目极少罢了。
但是,在扬州这种富庶之地,尚且有整个村子的村民,绝大部分贫困得无法满足温饱,那其他地方呢?
他做了这么多,是希望改变大唐,能让大唐百姓安居乐业,至少可以满足温饱。
而不是看着他们依旧为生存挣扎,每日为了生计愁眉苦脸。
翌日。
有一半的家将四散入县城、附近的村子查看情况。
庆修在宅子内待到接近午时才应邀出门,县令连同当地乡绅,给庆修办了场宴会。
李剑山昨晚接到帖子,忍不住乐道:“在你的酒楼办你的欢迎宴,这群人心眼真是多。”
等于间接往庆修口袋里塞了笔银子。
“心眼不多,他们也坐不到现在的位置。”
庆修到得比较晚,其余人全来了。
他刚推门进去,雅间内所有人纷纷起身拱手见礼。
在场的人只有县令知晓庆修真正身份,其余人只知道庆修是从京城来的贵人。
庆修扫了眼在场的人,庆丰商会在扬州的管事也在,对方接触到庆修目光,尴尬地笑了两下。
看来在场有两个人知晓他身份。
这些乡绅皆是人精,见县令对庆修巴结殷勤,便知道这位贵人身份不简单,也纷纷大献殷勤。
在互相介绍时,庆修听见眼熟的名字,多看了两眼。
王家的当家和王家少爷发现,昂首挺胸,隐隐有些窃喜,莫非是这位贵人对他们印象比较好?
原来这就是低价收购渔村渔民海货的王家。
庆修在心里将两人记下,打算宴会结束后就派人去调查一下。
整场宴会,庆修每说一两句话,其余人就争先恐后地附和奉迎,争着抢着在庆修面前露脸。
临走还打算亲自送庆修回去。
“不用了,待会我还有些事要办,你们先走吧。”
数位乡绅面面相觑,闻言只能先行告辞道:“那我们就不打扰大人了。”
话罢,这些乡绅先后离开。
走得最爽快的就是县令,他知道庆修身份,这里是庆丰商会名下的酒楼,庆修过来一趟,难免会查账,或者吩咐些事情。
有不愿意走,磨磨蹭蹭的乡绅见状,也只得离开。
庆丰商会在扬州的管事绕了一大圈,又回来了,他朝庆修恭恭敬敬地行礼道:“庆国公。”
“嗯。”庆修微微点头,问道:“收购海货一事,也是你负责?”
“呃……扬州这边的海货收购确实是小人负责。”管事忐忑不安地问:“是有什么问题吗?”
“你们的海货是从谁手里收购的?”
“扬州靠海,尤其是这个县城,不少人会来此收购海货,所以县城里有一些商贾专门从渔民手里收购,我们再从这些商贾手里拿货,这样就不用去一个个渔民家中收。”
管事解释道,倒不是说去渔民家中或者渔村家里收不行,主要是这样比较省事。
他们只用和商贾签订契约,此后只用等这些商贾将海货送上门即可。
“你和王家有合作?”庆修问道。
闻言,管事愈发忐忑,“是……我们主要从王家手里收海货,他们的海货很新鲜。”
“日后先去渔村收。”庆修没有说什么,能更省事的,谁都会选更省事的办法。
他强调道:“渔村收完了,不够的话再从那些商贾手里收。我已经吩咐过临海的三个渔村,他们会将三个村子的海货全部集中在一起,登记好。”
“你们派人过去清点检查即可。”
“是,小人这就吩咐下去。”管事二话不说答应了下来。
庆修亲自开口,又是这种不大不小的事,他自然不会多质疑。
况且,别说三个渔村将海货集中起来后,他们去收也不用多花太多力气,哪怕是庆修要他们一家一家收,只要庆修坚持,他们也只能照办。
庆丰商会是庆修的,说到底他只是个管事。
不过……管事已经打算以后与王家保持距离。
庆国公不会无缘无故过问这种事,八成是王家有哪里招惹到了庆国公了。
解决完这件事,庆修又问了下扬州的情况便回去了。
而另外两个渔村得知消息后,二话不说同意了下来。
只是庆修毕竟是口头提了下,他们也担心庆修只是随口一说,忐忑不安地等了两天。
直到庆丰商会酒楼的伙计傍晚过来提醒他们,明日准备好海货。
庆修亲自来过的渔村村口,三个渔村的村长和十来个身强力壮,能扛得动面前所有海货的青壮年,还有两个识字会算数的村民,捧了本账本候着。
众人翘首以盼,终于盼来了庆丰商会的人。
扬州的管事亲自来了,他原本是住在府城,但庆修来了这里后,他便一直停留在县城里。
考虑到庆修对这件事的重视,他干脆亲自过来看看,这三个渔村到底哪里有过人之处,能让庆修亲自过问。
渔村众人不知道来人是庆丰商会在扬州的管事,只以为对方是这群伙计里的小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