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爬上田埂,凉是凉了点,但却不带腥,
璐璐伸手进雾,掌心向上,接住的只是普通露水,没有锈,没有血。
“今天毒应该还没到。”她轻声说。
夏夏把斗笠倒扣,当篮子,里头躺着五粒红豆,颜色淡得几乎像扁豆。
“毒气请假,土地就肯开门?”
“不肯呢,”璐璐连忙摇头,“但得先递名片。”
于是她蹲下身,用鞋尖拨开表土,露出下一层:灰,白,细,像放凉的灶灰。
轻轻的抓了一把,指缝漏风,灰不黏手,也不发热——这才是毒土的真面孔:
云南的毒,
常常沉默,
像把锁,
不滴血,
只认口令。
而莲花师姐从竹篓里抽出一张旧地图,纸面被虫蛀出密密麻麻的孔,
于是把地图铺在灰土上,用树枝沿孔洞连线,连出三个字:
“我来了。”
夏夏呢,在一旁眨眼:“这也算口令?”
“算的。夏夏三妹”莲花点头,“根据书中记载云南这些毒土最怕被人记得,你报个到,它就不好意思装死。”
三人同时抬脚,在“我来了”三字上各踩一印,
脚印不深,却带起一股凉风,灰土突然合拢,把地图吞掉,表面又恢复平整,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紧接着,一行极细的气泡从地下升起,“啵啵啵”连成一条虚线,指向不远处的野芭蕉。
璐璐跟上,一边走一边把红豆撒在气泡线两侧,
“先撒豆,再挖沟,”她说,“让土地自己挑错。”
野芭蕉叶大,叶背积着昨夜瘴烟,烟不浓,
莲花则轻轻踮脚,用竹片轻轻刮烟,刮满一囊,转身倒进刚踩出的脚印坑里。
“借点烟味,替豆子开路。”
夏夏笑:“这。。。。烟也能借的么?”
“当然了,”莲花把竹囊倒扣,“它天天在这,早腻了。古语有云万物都能借,关键看我们人怎么利用咯”
烟落坑,灰土立刻泛出一点潮,颜色由白转银,
璐璐趁机把第一粒红豆按进银灰,指尖不压,只点:
“点到为止,剩下的让它自己琢磨。”
一分钟过去,豆面毫无动静,
五分钟过去,银灰微微鼓起,
忽然,“噗——”声音极轻,灰里喷出一缕笔直的细尘,高不过指,随即散成花状。
花心里,红豆已立起,外皮裂出两根透明细丝,丝头左右摆动,像学走路的触角。
在云南,
种子不喊疼,
只伸天线;
天线对上了,
毒土就放行。
日头升高,雾开始收,却不是散,而是往地下渗。
雾线所到之处,银灰变暗,结成一块块指甲大的薄片,薄片边缘自带细小锯齿,像微型瓦。
夏夏用自己盘古斧背轻敲瓦片,“叮——”
声音清脆,带着回潮,
“雾在提醒。”她侧耳聆听,“大概再有五分钟,毒要关门。”
莲花掏出半截竹筒,筒口蒙纱布,里头关着昨夜收集的凉雾。
她把筒口对准红豆幼苗,轻轻挤压——
“嘶——”
凉雾喷出,成一条细线,线在豆苗上方停住,自动盘成一只小钟,钟口向下,把豆苗罩住。
雾钟内壁凝满水珠,水珠顺着钟壁下滑,滴在银灰瓦片边缘,发出“嗒嗒”轻响,像给土地打更,
瓦片被水珠一敲,纷纷侧身,让出一条细缝,缝底露出深褐色土,这似乎才是没中毒的生土,
璐璐蹲身,双指并拢,沿缝插下,把豆苗根须引进生土,动作轻得像给婴儿换枕。
“生土当床,毒土当墙,”她解释,“让豆自己住夹层。”
时间来到了正午,这时的太阳直射,雾钟被日光照透,散成一道小彩虹,彩虹落在瓦片上,瓦片立刻收缩,重新化为普通灰粉,
灰粉表面,豆苗两片真叶已展开,叶色淡绿,
夏夏把斗笠盖在豆苗头顶,给种植下去的红豆遮光,嘴里还嘟嘟啷啷说道
“别晒晕,慢慢来。”
莲花拿出指甲大的一小坨白菌,菌体半透明,
“从橡树根上借的,爱吃硝酸盐。”
她把白菌掰成微粒,撒在灰粉上,微粒一触灰,立刻融化,渗成一圈淡淡湿痕。
湿痕范围,正好是豆苗根须即将抵达的边界。
“先画个圈,简单意思一下顺便告诉毒别越界。”
璐璐蹲在旁边,用树枝在地上写日历:
“第一天,豆未死,土未爆,烟未咬人——应该是合格。”
她转头,对远处灰蒙蒙的山峦竖起两根手指,比了个“V”,不是胜利,是“两日后再见”。
在云南,
种红豆不是打仗,
是劝——
劝毒让一条缝,
劝豆学一点赖,
劝太阳别急着盖章。
风掠过,豆叶轻轻颤,
像在说:
“收到,明天继续试。”
夜里,
云南把雨调成细丝,悄悄的下,
璐璐怎么也睡不着似乎还在想着种植下去的红豆,下意识披一块塑料布蹲在垄边,听雨敲灰土,声音轻得几乎像算珠。
“雨在教土说话?”她侧头聆听,顺便告诉换班守夜的莲花师姐。
莲花把竹筒斜插地里,筒口接雨,筒壁透出叮咚回响,
而夏夏蜷在斗笠里打盹,忽然鼻尖一凉,雨丝顺鼻孔钻进去,听到声响猛地坐起:
“这雨……没味?”
在云南,没味似乎应该就是好消息。
三人同时伸手,各接一掌,雨水果真无色,只带一点夜凉。
璐璐把掌心雨水移到豆苗根旁,滴成一条细线,
豆叶像被解开领扣,轻轻松坦,叶背渗出极浅的绿雾——那就是呼吸。
而云南的毒土遇无味的雨,
会短暂失忆;
种子趁这空档,
把根须写成小名,
悄悄按进地的通讯录。
终于天微微亮,雨停了,雾没进场,山脊线清晰可见,
夏夏伸懒腰,顺手解下鞋带,捏着一头,举过头顶。
鞋带软趴趴垂下,纹丝不动
“没风?”莲花问。
“有,只是慢了点吧。”
璐璐指向远处芒草,草叶尖端偶尔轻颤,幅度比呼吸还浅。
她掏出一片干豆荚,剥出带绒的种子,用发丝拴住,竖在竹签上,
风标插入灰土,豆绒轻抖,慢慢转向东南。
“毒在东南角打哈欠。”璐璐判断,“咱们给豆苗借点凉风当窗帘。”
三人于是合力把野芭蕉叶掰成条,编成巴掌大的小帘,用竹丝支在豆苗西侧。
帘叶轻晃,把潜在的热浪切成细条,只让柔和气流透过。
豆叶顺风一偏,像点头。
莲花笑:“它说谢谢。”
上午十点,山腰的云开始搬家,一团一团,沿谷底往下滚,
云团经过灰土,边缘被地面吸住,拖出长长棉絮,像邮差掉落的信封。
璐璐灵机一动,把空竹筒竖在田头,筒口对着云来向。
云絮被竹筒吞进,筒壁立刻蒙上一层雾珠。
“收集湿信封。”耐心的解释,“云里的水分少毒,当个航空信吧。”
夏夏用斧背轻敲竹筒,敲出闷鼓声,云絮受震,化成极细水珠沿筒底小孔渗出,滴进灰土。
水滴落处,灰土表面浮起一圈圈浅色涟漪,
莲花赶紧把第二粒红豆按在“回执”中央,
豆粒遇湿,表皮自动起皱,皱缝里钻出透明小泡,小泡排成“云”字,随即隐去。
在云南,
云也会写信,
字迹不落地,
只在水印里盖章;
种子读完,
就把信封吃掉,
连邮票一起消化。
午后,太阳高悬,影子缩成一团,躲进豆脚,
璐璐把一根短竹劈成两半,夹住豆苗影子,做成“影钟”刻度。
“看影子走路,比看表准。”
她教另外两人:
影子移到西侧第一条竹纹,就浇一掌水;
移到第二条,就除一圈灰;
移到第三条,就唱一段山歌给豆听。
夏夏清清嗓子,真唱:
“小豆小豆慢慢长,
毒天毒地你莫慌,
给你扇风给你光,
不给你惆怅……”
歌声不高,却在灰地上滚得远。
豆叶随节奏轻颤,像在打拍子。
莲花把这段歌词用树枝写在灰土表面,字痕刚写完,就被风抹平。
“歌词被风收走,”随即笑道,然后说道,“明天可能从山那边飘回来,变成回声。”
傍晚,三人收工前例行查看。
第一株豆苗已稳立,叶背比晨间厚了一褶,颜色从淡绿转向乳青。
璐璐蹲身,用指腹轻捏叶片,指感像摸微湿的纸。
“它似乎开始好起来了。”
莲花取出一片干净白云母,贴在叶背,再取下时,云母表面多了一枚极浅的绿印,形状像小勾。
“收到。”把云母举到夕阳下,绿勾透光。
夏夏用斧背在田头钉下一小段竹牌,牌面无字,只刻一个圆圈。
“明天把第二粒豆子也请来,”瞬间她提议,“让两株豆加个同桌。”
璐璐望向远处,灰土尽头,晚霞正被山吞没,颜色像凉透的紫薯。
“一步一步来,”她轻声回应,“先让第一封信寄到,再写第二封。”
在云南,
毒土和豆苗
靠绿信往来;
信里没有字,
只有色,
只有光,
只有风拆封。
夜色降临,三人把塑料布盖在豆苗头顶,
远处传来第一声蛙叫,清亮,干净,没有锈。
璐璐回头,对灰地悄悄说了句:
“晚安,明天见。”
风把这句话带走,
地没回应,
却也没拒绝。
时间来到了黎明,草叶率先醒来,抖落一身碎钻,
璐璐蹲在垄间,用空瓷盘接露水,盘底事先铺一层干净云母,防水滑,
“露是夜的课后答案,”随即又补充道,“收齐就能批改昨天种的进度。”
接满一盘,水面浮出极细粉尘,粉尘被露滴裹住,自然沉底,留下清透一层
莲花用竹吸管引露,滴在第二粒红豆表面,豆皮遇露,鼓起芝麻大的小泡,像答对题的学生悄悄举手。
夏夏拿斧背轻敲自己斗笠,声短促,露珠受震,齐跳半寸,又落回原位,无一洒失。
“听,”她笑,“露滴也在喊‘到’。”
在云南,
露水是严格的老师,
谁缺课,
谁就错过一天的干净开始;
豆子们排着队,
用鼓泡回答:
我在。
这一天天色很阴,光像被云磨细,均匀铺在灰土上,不刺眼,
第三粒红豆准备入土,却遇难题——地表结了一层灰壳,壳面被日晒得微翘,像不肯开的抽屉。
莲花把手指竖在唇边,示意等等,
于是走到枯树根旁,揭下一块指甲大的青苔,苔背带绒,呈淡翠
青苔被平放在灰壳中央,莲花用云母片压边,再滴一滴晨露,
苔得湿,自动展平,边缘伸出透明绒毛,绒毛钻入灰缝,
“咔——”
极轻一声,灰壳沿缝裂成四瓣,却不断开,只翘起,露出底下银灰细粒。
璐璐趁隙把第三粒豆搁进裂缝,豆粒落稳,青苔收回绒毛,四瓣灰壳重新合拢,像替豆扣门。
夏夏在旁计数:
“苔钥匙,成功一把。”
她把数字刻在竹签上,插田头,当公示栏。
午后,山谷风开始上课,云被吹成条状,一排排掠过灰地。
风影扫过,灰表泛起微澜,像有人用无形犁头划垄。
璐璐灵机一动,把三根竹签插成“川”字,签顶刻浅槽,云影投槽,自动成线。
“让云替我们耕,”她说,“它划到哪,我们种到哪。”
第四粒红豆被放进最新一道云影垄里,覆土不用手,只需等下一阵风吹过,灰粉自然回填。
莲花站在垄尾,看云影走远,轻声补充:
“云犁浅,不伤地,正好给豆留口气。”
夏夏把斗笠翻过来,承接偶尔掉落的云絮,絮里水分极少,却带树香。
“收点云屑,”她笑,“晚上给豆苗当加菜。”
因为在云南,
最软的犁是云,
最轻的脚步是影,
种子躺在它们怀里,
听风翻页,
听雨注释。
这一天夜里无月,星子却亮,像被谁在天顶撒了一把碎盐。
灰地表面因白天日晒保持微温,与夜空温差拉出轻风,风把星辉晃得闪闪烁烁。
璐璐拿一块旧蚊帐,四角绑竹签,支在豆苗上方,当“星漏”。
星辉透帐而下,被纱布筛成更细的光点,均匀洒在豆叶,像给它们盖亮被。
而夏夏躺在垄边,用斗笠遮眼,嘴里含一根空心草茎,轻轻吹,草茎发出“呜——”的低音。
声波掠过,光点跟着抖动,豆叶影子随之扩缩,像在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