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烈文说道:“雪帅,我知你对曾国藩忠心不二。你去见翼王,即便你是俘虏之身,又何必穿着清廷的官服。若你不肯投效太平军,也可回乡务农。你这样,会让翼王颜面扫地的。”
彭玉麟冒了一身冷汗。
他明白,若不是赵烈文提醒,自己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他回身看了一眼方梅仙,如今他有了牵挂,他发现自己的心理也发生了改变。
前几天还不怕死,现如今竟然大不一样。
想到这里,他一言不发回去又换上了崭新的水蓝色绸袍。”
彭玉麟跟随赵烈文来到总督府门前。
看着巍峨的匾额前。
邱云机正负手而立。
彭玉麟见过邱云机的画像。
因此也知道他的身份。
他赶快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鄙人彭玉麟,拜见邱军师。”
邱云机转过身来。
他见彭玉麟身穿布衣装扮,打扮的一尘不染。
他扭头看向赵烈文,微笑表示致意。
他知道,彭玉麟应该不会再寻短见了。
他向彭玉麟说道:“彭将军,翼王在前厅等你呢。你身为湘军水师提督,虽然是败军之将,但翼王爱惜你的才华和廉洁的做派,并不打算杀你。还打算重用于你,我太平军打败淮军和楚军,也只是时间问题。”
邱云机捋了一把胡须,继续说道:“翼王已经先一步开始从师夷到自强、求富转变,准备迈向资本主义帝国。不但经济和军事做了改革,未来在政治上,也要做些改变,以适应历史的潮流。”
彭玉麟对军事和经济一向十分关注,尤其是当前洋务派喊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但自强和求富,他闻所未闻。
他问道:“何为自强,如何求富?”
“自强,自然要废除与西方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与西方平等交往。我们对外要以帝国自居,要在经济和军事两方面快速发展。比如剥离洋药,发展工商业,尤其是要阻止白银外流。以实现国家富强,百姓生活富裕。”
彭玉麟没想过石镇清竟敢要对付洋人。
这种气魄倒是令他十分敬佩,也符合他的想法。
他点头道:“若能实现驱离洋人,壮我国威,倒是难得的英明举措。我听说翼王让赵烈文也做了参议,又招揽了宋国永。有这回事吗,邱军师?”
邱云机未置可否地说道:“没错,有他在,赚开安庆城门,就方便多了。”
彭玉麟听后,大惊失色。
“你们要骗开安庆城门?这样得到安庆重镇也太容易了吧?当年我们攻打安庆,与陈玉成安庆大战,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翼王想智取,自然是爱惜兵力,让大军少损伤,以待未来与西洋国争霸。”
彭玉麟没有想那么远,他想的最多的还是建立一支海洋水师。
邱云机点拨道:“翼王为你的事情,没少费心,如果你不领情,就不要触怒翼王。你知道该怎么说吧?”
彭玉麟看了一眼旁边的赵烈文。
他说道:“我明白。”
邱云机这才和彭玉麟、赵烈文一起跨进总督府大门,几人一起来到前厅。
石镇清见几人来到,他的眼睛不觉在彭玉麟的脸上停留了好一阵。
看着脸色红润的彭玉麟,颇有儒将的风度。
彭玉麟碍于面子,并没有下跪。
他躬身行了一礼。
偷偷看了石镇清一眼。
见石镇清面带笑容,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暴戾、乖张。
他轻声说道:“鄙人多谢翼王不杀之恩。战场厮杀,多有得罪,望翼王多多见谅。”
石镇清笑着说道:“原本你我阵营不同,战场厮杀也是难免。都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彭玉麟对石镇清的大度感到十分震惊。
他又问道:“翼王召我前来,究竟有何事?”
“朕打算与你闲聊几句,请你分析分析。日后若朕派兵攻下上海后,朕准备在上海成立轮船制造局还有水师。你认为可行吗?”
这两方面自然都是彭玉麟的未来打算向曾国藩建议的。
如今曾国藩已经死去,他的畅想也变成了一纸空文。
他回想往事,不禁悲从中来。
“鄙人听说翼王要与洋人硬碰硬。翼王果然是一代豪杰。鄙人早就有此打算,奈何朝廷上有人处处掣肘,曾国藩对此也并不上心。”
石镇清说道:“曾国藩眼界极窄,他是内战内行,外战必怂。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他无能,他的部将也必然效仿。朕不但要反他清廷,还要暴打洋夷。新天国刚刚成立不久,各方面急需人才。朕打算在上海先建立江南制造总局,大力发展铁甲舰。朕要成立水师,自然少不了你的帮助。”
彭玉麟说道:“既然翼王有所需要,鄙人可以以白身的身份,去指导水师。”
“白身?没有官位,只怕下面人不会听你调遣。”
彭玉麟知道自己必然要做选择了。
他内心挣扎了好一阵。
如今他有了方梅仙这个牵挂。
他已经不想再自尽。
他犹豫再三,才躬身说道:“一切但凭翼王调遣。”
石镇清看着彭玉麟炯炯有神的眼睛说道:“此事不急,你先回去休养休养。还有方梅仙,仍旧需要静养。你们的凄美爱情,可谓是一段佳话,朕愿意成全你们。”
彭玉麟惭愧的说道:“见笑了,我此生独独钟爱一人,那就是方梅仙,多谢翼王成全。只是与李鸿章和左宗棠打仗,我下不去手。我只通晓水师,还一败涂地,还请翼王让做个闲职即可。”
“让你做闲职,岂不大材小用了。朕打算成立三大水师,东洋、北洋、南洋三支水师,其中一支水师,朕打算让你来率领。”
彭玉麟欲言又止。
片刻后,他只得点头道:“多谢翼王。不过鄙人以为建立近海水师,就要在长江水军中择优录取。铁甲舰还需要扩充数量,就算是航海的红单船,也要建造些,以备不时之需。”
石镇清问道:“丁日昌等人准备日后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你觉得怎么样?”
彭玉麟看了一眼赵烈文。
他说道:“上海被开埠后,发展极为迅速,日后地位恐怕将超越南京和安庆。而且还有优良的港口。日后跨海去经商,都是绝佳之地。丁日昌管理过上海,他对上海比我还熟,我自然没话说。不过那里列强环伺,有不少洋行,鸭片馆子更是遍地都是。那都是西洋各国的核心利益所在,恐怕少不了要跟洋人打上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