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章 汴梁灯市夜如昼

宣和七年的元宵,汴梁城刚过黄昏,州桥两侧就挂满了灯笼。卖灯的王老汉踩着梯子,把最后一盏“走马灯”挂上竹竿,灯里的画片随着烛火转动,武松打虎的影子在灯壁上活灵活现。

“王老汉,这灯卖多少钱?”穿锦缎的公子哥停下脚步,身后跟着两个提着食盒的随从。

王老汉从梯子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公子好眼光!这走马灯是我儿子画了三天的,二十文钱,不贵!”他指着旁边的灯笼,“还有兔子灯、莲花灯,姑娘家都喜欢。”

公子哥没还价,让随从付钱,又挑了盏琉璃灯。这时候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摩肩接踵,叫卖声、笑声、丝竹声混在一起,比白日里还要热闹。卖糖画的张婶支起铜锅,糖浆在石板上游走,转眼就画出条鳞爪分明的龙,引得孩子们围着拍手。

“张婶,给我画个兔子!”梳双丫髻的小姑娘举着铜钱,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

张婶麻利地舀起糖浆,手腕一转,兔子的耳朵、身子、短尾巴就成型了,最后用竹签一挑,递到小姑娘手里:“拿好,慢点吃,别烫着。”

街对面的戏棚里,说书先生正讲《上元灯彩录》,台前挤满了听书人。“要说这元宵最热闹的,还得是皇宫的鳌山灯!”先生一拍醒木,唾沫星子飞溅,“那灯有十几丈高,上千盏灯连成片,皇上和娘娘都要出来赏灯呢!”

人群里有人喊:“先生见过?吹吧你!”引得一阵哄笑。先生也不恼,喝口茶继续讲,声音盖过了周围的喧闹。

更夫敲过二更,灯市到了最热闹的时候。州桥正中的“百戏”表演开始了,舞龙的队伍举着金龙灯穿梭,龙身随着鼓声起伏,龙嘴里的宝珠灯忽明忽暗;踩高跷的艺人穿着戏服,在人群头顶翻跟头,吓得胆小的姑娘直捂嘴;最受欢迎的是舞狮,红狮和绿狮在绣球引导下跳跃,时不时对着围观的孩子眨眼睛,逗得孩子们尖叫。

王老汉的走马灯卖得只剩两盏,他收起摊子,哼着小曲往家走。街上的灯笼还亮着,把青石板路照得像铺了层金箔,晚归的人们提着灯笼,影子被拉得老长,笑声在巷子里回荡,久久不散。

第二章 皇宫鳌山灯火灿

绍兴十六年的元宵,皇宫里的鳌山灯已经搭了半个月。内侍省都知王德指挥着小太监挂灯,十几丈高的木架上,绢灯、琉璃灯、走马灯层层叠叠,连起来像座发光的小山,远远就能看到灯火通明。

“王都知,这‘八仙过海’灯挂歪了!”小太监举着灯笼喊,手里还攥着绑灯的麻绳。

王德踩着木梯上去,亲自调整灯架:“仔细点!这灯是陛下特意让人做的,歪了半点就要挨罚。”他摸了摸灯上的琉璃片,“这琉璃是从西域运来的,碎了一片都赔不起。”

鳌山灯脚下,禁军士兵正在巡逻,手里的长戟在灯光下闪着寒光。几个宫女提着宫灯路过,看到灯上的“龙凤呈祥”图案,悄悄议论着:“听说今晚陛下要带娘娘赏灯,还会撒金箔呢!”

“真的?那可得早点去抢!”另一个宫女眼睛发亮,手里的宫灯晃了晃,烛火差点被风吹灭。

夜幕降临时,宋高宗带着吴皇后登上观灯台。鳌山灯被点燃,千盏灯火同时亮起,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灯上的人物、花鸟、山水在灯光下栩栩如生,连远处的角楼都染上了暖色。

“今年的灯比去年更精致了。”吴皇后笑着说,手里的团扇轻轻扇动,扇面上绣着元宵赏灯图。

高宗指着最大的那盏灯:“那是‘五谷丰登’灯,愿来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康。”他示意太监撒金箔,金灿灿的碎箔从观灯台飘下,像一场金雨。

楼下的宫人和侍卫们欢呼着去抢金箔,有人用衣袖兜,有人用帽子接,抢到的人举着金箔炫耀,引得旁人羡慕。小太监们提着“走马灯”穿梭,灯里的才子佳人随着灯转动,像是在演绎一出出悲欢离合。

鳌山灯旁的空地上,舞队开始表演。宫廷乐师奏起《上元乐》,舞姬们穿着绣满灯笼图案的舞衣,随着音乐旋转,裙摆飞扬,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最精彩的是“踏歌”,舞姬们边跳边唱,歌声清亮,和着丝竹声飘出很远。

三更时分,高宗带着皇后回宫,路过灯架时,特意让太监摘下一盏“莲花灯”赐给皇后:“这灯寓意吉祥,愿爱妃如莲花般清雅。”

皇后接过莲花灯,灯柄上的流苏轻轻晃动。回宫的路上,宫灯一路照亮长廊,鳌山灯的光芒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的灯火还在燃烧,像一颗镶嵌在皇宫里的夜明珠,温暖而璀璨。

第三章 猜谜射虎乐无穷

淳熙五年的元宵,临安府的“灯谜会”设在西湖边的画舫上。十几艘画舫连在一起,船头挂满了写着灯谜的灯笼,远远望去像一串发光的珍珠,漂在水面上。

“李秀才,这‘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是什么?”教书先生指着灯笼上的纸条,捻着胡须问。

李秀才盯着纸条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是青蛙!没错,就是青蛙!”他赶紧喊来掌灯的丫鬟,“我猜中了,奖品呢?”

丫鬟笑着递给他一包桂花糕:“秀才好本事,这是苏记糕团铺的新品。”周围的人纷纷叫好,有人催促着出下一个灯谜。

画舫中央的高台上,主持人正挂出新的灯谜:“‘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文房用品。”

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有人说是毛笔,有人说是砚台,吵得不可开交。卖字画的王掌柜慢悠悠地说:“是砚台。砚台方方正正,质地坚硬,磨墨时能‘应’着墨条,可不就是有言必应?”

主持人竖起大拇指:“王掌柜猜对了!奖品是湖笔一支。”王掌柜接过湖笔,得意地向周围人拱手,引来一阵掌声。

水面上的画舫漂到湖心亭附近,这里的灯谜最难,奖品也最丰厚。一个灯笼上写着:“‘元宵佳节望满月’,打一货币单位。”连最有学问的李秀才都皱起了眉,抓着头发冥思苦想。

“是‘圆’!”一个穿粗布衣裳的少年突然喊道,“元宵望月是‘圆’,货币单位里有‘银圆’,对不对?”

主持人愣了一下,随即大笑:“没错!就是‘圆’!这孩子真聪明!”他把最大的奖品——一套文房四宝递给少年,少年捧着奖品,脸涨得通红,周围的人都夸他是好样的。

画舫上的猜谜声惊动了岸边的游人,不少人摇着小船过来凑热闹。卖汤圆的小贩划着乌篷船,在画舫之间穿梭,吆喝声在水面上回荡:“热乎的汤圆!芝麻馅、豆沙馅的,吃一碗暖乎乎!”

李秀才买了两碗汤圆,和教书先生分着吃。汤圆软糯香甜,热汤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到了心里。他看着远处的灯火倒映在水里,像撒了一把碎金子,忍不住说:“这元宵猜谜,比喝酒赏花有意思多了!”

教书先生点点头,舀起一个汤圆:“可不是嘛,既动脑子又有乐子,难怪年年这么多人来。”水面上的笑声、猜谜声、吆喝声混在一起,随着水波荡漾开去,连月亮都似乎笑弯了腰。

第四章 民间百戏闹元宵

庆元二年的元宵,苏州城的城隍庙前搭起了戏台,周围挤满了来看热闹的百姓。戏台两侧的柱子上挂着红灯笼,台口的横幅写着“元宵百戏贺丰年”,锣鼓声从下午一直响到晚上,引得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围观。

“快看,耍杂技的来了!”人群里有人喊道,孩子们踮着脚尖往前挤,把前面的大人挤得东倒西歪。

戏台中央,一个穿着紧身衣的艺人翻了几个跟头,稳稳落在台上,引来一阵叫好。他拿出十几个瓷碗,用手一抛,碗在空中转着圈,最后个个都稳稳落在他的胳膊、肩膀、头顶上,碗沿的火苗还在跳动,看得人屏住呼吸。

“好!”台下的叫好声差点掀翻戏台顶,有人往台上扔铜钱,铜钱落在木板上叮当作响。

接下来是舞龙表演,十条彩色的龙在戏台上盘旋,龙身随着鼓声起伏,龙嘴里喷出的火花落在地上,溅起点点火星。舞龙的汉子们光着膀子,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他们时不时把龙身压低,让龙尾扫过观众的头顶,引得一阵尖叫和欢笑。

最受欢迎的是“皮影戏”,白色的幕布后,艺人手舞皮影,嘴里模仿着各种声音,演绎着《上元仙子》的故事。仙子的影子在幕布上飘来飘去,遇到书生时羞涩地低头,遇到妖怪时拔剑相斗,看得孩子们眼睛都不眨。

“娘,仙子真漂亮!”小姑娘拉着母亲的衣角,眼睛盯着幕布,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糖人。

母亲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等会儿散了戏,给你买个仙子模样的糖人。”周围的大人也看得入神,跟着剧情叹气或叫好,仿佛自己也走进了故事里。

戏台旁边的空地上,杂耍艺人各显神通。吞剑的艺人把铁剑插进喉咙,脸涨得通红;变戏法的拿出空碗,盖上个帕子,再打开时碗里就盛满了糖果,分给周围的孩子;踩高跷的艺人穿着小丑的衣服,追着孩子们打闹,时不时摔倒又爬起来,引得笑声不断。

卖小吃的小贩穿梭在人群里,糖葫芦、、炸丸子的香味混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一个老汉推着小车卖“元宵”,锅里的汤圆咕嘟咕嘟冒泡泡,白胖的汤圆浮在水面上,像一群圆滚滚的白玉球。

“来碗元宵!”看杂耍的汉子喊道,接过碗就大口吃起来,热汤溅在胡子上也不在意。老汉笑着又盛了一碗,吆喝声淹没在热闹的锣鼓声里。

第五章 灯影团圆闹今宵

嘉定十年的元宵,汴梁、临安、苏州的百姓们用各自的方式庆祝佳节。王老汉的儿子王亮在汴梁灯市卖起了新式灯笼,灯上画着市井百态,刚摆出来就被抢空;皇宫里的小太监们偷偷学着宫外的猜谜游戏,用绢帕写着灯谜贴在柱子上;苏州城隍庙前的戏台加演了夜场,看完戏的百姓提着灯笼往家走,灯笼的光在巷子里连成一条长龙。

“爹,这灯卖得真好!”王亮数着铜钱,脸上笑开了花,“比去年多赚了三成!”

王老汉擦着剩下的灯笼:“那是因为你画的灯接地气,百姓就爱看这些街坊邻居的事儿。”他指着远处的鳌山灯,“你看那皇宫的灯再亮,也不如咱们这市井灯有人情味。”

临安画舫上的猜谜会还在继续,李秀才的儿子李童刚猜对了一个灯谜,捧着奖品——一支毛笔跑过来。“爹,我也猜对了!”他举着毛笔炫耀,墨汁在灯笼光下闪着黑亮的光。

李秀才接过毛笔,在手里掂量着:“好小子,比你爹强!明年带你去京城猜谜,那里的奖品更丰厚。”周围的人都笑起来,有人说要收李童当徒弟,教他猜谜的诀窍。

苏州城隍庙前,看完戏的一家人提着灯笼往家走。孩子手里拿着仙子糖人,嘴里还哼着戏文;父亲背着睡着的小儿子,灯笼的光照在他脸上,透着疲惫却满足的笑;母亲手里提着买的元宵,脚步轻快,嘴里念叨着:“回家煮元宵,吃完元宵就团圆了。”

街上的灯笼渐渐少了,天边露出了鱼肚白,可还有不少人舍不得散去。几个年轻人提着灯笼在巷子里打闹,灯笼的影子在墙上晃动,像一群跳舞的精灵;老人们坐在家门口,看着年轻人嬉闹,手里摇着蒲扇,嘴里哼着元宵的歌谣;刚下工的伙计们聚在酒馆,点上几碟小菜,喝着小酒,聊着今晚的热闹景象。

王亮收起最后一盏灯笼,和父亲往家走。路过州桥时,看到还有几盏灯亮着,像是在不舍地告别这个热闹的夜晚。他突然说:“爹,明年咱们做个最大的灯笼,上面画满全城人的笑脸!”

王老汉笑着点头:“好主意!让所有人都能在灯上看到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元宵热闹。”灯笼的光把父子俩的影子拉得很长,脚步声在寂静的巷子里回荡,远处传来第一声鸡鸣,新的一天开始了,可元宵的暖光仿佛还在每个人的心里亮着,带着团圆和欢笑,温暖着往后的日子。

夜色渐渐褪去,天边泛起鱼肚白,可元宵的灯火似乎还在人们的记忆里闪烁。无论是皇宫的鳌山灯,还是市井的走马灯;无论是文人的猜谜会,还是民间的百戏表演,都藏着大宋百姓对团圆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灯影里的欢腾,这烟火中的团圆,就是大宋元宵最动人的风景。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我真不想争霸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三国:无双武将要当军师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月夜龙骑漫关山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明天下1544英雄集结吕布重生天唐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我从替身成为皇帝骗了康熙玉柱1850美洲黄金大亨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历史中的酒馆大宋伏魔司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真理铁拳岂独无故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周第一婿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