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天龙瑶城的街道上,给湿漉漉的路面镀上了一层细碎的金光。然而比这阳光更引人注目的,是街头巷尾那些蜿蜒曲折的长队——它们像一条条沉默的长龙,从自行车行门口延伸到街角,又拐进巷子深处,队伍里的人们手里攥着宣传单,脸上是按捺不住的期待。
“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城西预售点的负责人老李一边擦汗,一边对着对讲机喊,“再调两箱登记表过来,这边快用完了!”他眼前的场景完全超出了预期,原本以为只是小众需求的自行车和三轮车,竟然在预售第一天就引爆了全城。
队伍里的人们自动分成几拨,有的低声讨论着车型,有的数着前面的人数估算时间,还有人带着家里人半夜就在这等候着。“我家那口子在东边点排着呢,说那边人更多。”一个阿姨跟旁边的人搭话,“这车子听说结实,载重量大,以后进货送货都方便,预售还便宜两百文,值!”
预售点内更是一片忙碌景象。工作人员们分工明确,一组负责核对身份信息和登记,笔尖在表格上飞快移动;一组专门收预交款,收钱的“哗哗”声成了背景音;还有一组负责按区域编号,把印着数字的卡片一一递出去,“您是城南片区的,编号158,下周三上午九点过来领车就行,记得带着这个编号和预售款收据。”
这样的热闹景象在全城十几个预售点同时上演,连负责调度的总公司都被这股热潮打了个措手不及,紧急加派了人手支援。
“娘,您看这阵仗,咱们要是晚来一步,恐怕也得排上好几个时辰呢。”一个姑娘搀扶着母亲,站在队伍末尾,望着前方蜿蜒的队伍,眼中闪烁着惊喜与好奇。
母亲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是啊,这世道变化真快,谁能想到这些不起眼的交通工具竟能如此受欢迎。看来咱们的选择没错。”
那姑娘点头赞同,心中却不禁生出几分感慨。曾几何时,天龙瑶城的街道上还只有零星的几辆马车和牛车穿梭,如今却要被这些新颖的自行车和三轮车所取代,真是时代不同了。
队伍缓慢前行,那姑娘和母亲也随着人群一步步向前移动。沿途不时有人加入队伍,每个人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仿佛这辆小小的车,就能开启他们全新的生活篇章。
终于轮到那姑娘她们,一番登记缴费后,她们也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编号卡片。走出预售点,雨后的阳光依旧明媚,那姑娘抬头望向天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那姑娘可不是别人,她是战王的妹妹。与苏瑶共生死的好姐妹,如今也带着婆婆前来购车。
而此时,在几十公里外的天龙瑶城工业园区,另一番景象正在上演。
苏瑶站在科研院试验厂的车间里,白色的工作服上沾了点机油,她微微俯身,手指拂过眼前刚组装完成的第一辆大卡车的轮胎纹路。阳光从高窗照进来,在车身上流淌,映得她眼里的光格外明亮。
“各项参数都核对过了?”她直起身,问旁边的工程师。
“都核对好了,苏工。动力系统、承载结构、智能控制系统,全部达到设计标准,刚才的试运行也很顺利。”工程师递过一份报告,“就等最后一轮压力测试了。”
苏瑶接过报告,指尖在数据上停留片刻,抬头望向窗外。远处的厂房轮廓在雾中若隐若现,她知道,这辆卡车只是一个开始。或许城里那些抢购自行车和三轮车的人们还不知道,用不了多久,眼前这种更先进的交通工具,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改变他们的生活。
车间里很安静,只有机器的低鸣和偶尔的交谈声。与城里的喧嚣不同,这里的每一份忙碌都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像是在为一场更大的变革积蓄能量。苏瑶轻轻拍了拍卡车的车门,金属的冰凉触感透过掌心传来,让她心里那股踏实的感觉愈发清晰。
她转身走向控制台,“准备压力测试吧,我们按计划进行。”
机器的嗡鸣声渐渐响起,试验厂的忙碌,与城里的热闹遥遥相对,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苏瑶的目光坚定而专注,她深知这次测试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生产计划和市场推广。在控制台上,她熟练地操作着各种仪器,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准确无误。随着压力测试的深入,卡车的各项性能数据开始逐一显现,她的心跳也随之加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在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后,测试结果出炉。苏瑶迅速查看数据,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次测试不仅达到了预期目标,甚至在某些关键指标上还超出了预期,这无疑为接下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她拿起对讲机,向车间内的团队宣布了这一好消息,“大家辛苦了,这次测试非常成功!我们可以开始准备下一步的生产计划了。”团队成员们闻言,纷纷欢呼雀跃,整个车间洋溢着喜悦和振奋的氛围。
苏瑶站在控制台前,望着眼前这片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她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而她和她的团队,正是推动这个时代变革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