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城里的柳枝刚冒出嫩黄的芽尖,乐乐就把“花田画册”翻到了最后一页空白处。他握着铅笔,对着窗外渐暖的阳光,开始勾勒春日花田的初稿——画纸上,成片的向日葵幼苗破土而出,赵爷爷正弯腰松土,苏晓手里提着装满花种的竹篮,而孩子们蹲在田埂边,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土里的新芽。
“等下周去花田,就能把这幅画补完了。”乐乐对着画册小声说,指尖轻轻拂过画里孩子们的笑脸。自从冬天离开花田后,他每天都会在日历上画一朵小向日葵,如今那页纸已经缀满了金黄的花朵,就像即将绽放的花田。
出发前一天,孩子们在群里炸开了锅。丫丫拍了段视频,镜头里是她养在阳台上的向日葵——茎秆已经比她的小臂还高,顶端托着一个小小的花盘,“我要带它去和花田的向日葵比高低!”视频里,丫丫的声音满是骄傲;朵朵则晒出了自己准备的“花田工具包”:装花种的小布袋、浇水的塑料壶,还有一本用来记录种植步骤的笔记本,“苏晓说这次要教我们种向日葵,我得把每个步骤都记下来”;毛豆最实在,拍了张装满零食的背包照片,“我要和赵爷爷一起干活,多吃点才有力气!”
车子驶进村子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趴在车窗上。远处的花田已经褪去了冬天的雪白,露出了湿润的黑土,田埂边的小草冒出了新绿,几只燕子在田上空盘旋。赵爷爷和苏晓早就站在村口等了,苏晓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红薯,“路上饿了吧?先吃点垫垫肚子。”
“赵爷爷!苏晓!”孩子们刚下车就扑了过去。丫丫抱着她的向日葵,拉着苏晓的手往花田跑,“你看我的向日葵长得高不高?”苏晓蹲下来,轻轻摸了摸花盘,笑着说:“长得真精神,等种到花田里,肯定能长得更高。”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跟着赵爷爷和苏晓来到了花田。赵爷爷把提前泡好的向日葵种子分给大家,“这是去年花田留的种子,饱满得很,种下去肯定能发芽。”他边说边示范:先用小铲子在土里挖一个小坑,把种子放进去,再盖上一层薄土,最后浇上适量的水,“水不能太多,不然种子会烂掉;也不能太少,不然发不了芽。”
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乐乐小心翼翼地挖着坑,生怕把土块弄太大;丫丫把种子放进坑里时,还对着种子小声说:“你要快点发芽哦”;朵朵则拿着笔记本,边种边记:“3月12日,种向日葵,坑深5厘米,浇半壶水”;毛豆力气大,主动帮大家拎水壶,跑前跑后,额头上很快就冒出了汗珠,却一点也不觉得累。
种到一半时,苏晓突然指着田埂边的一片空地说:“咱们在这里种一片小花吧,等向日葵开花的时候,这里就会变成彩色的花带。”孩子们一听,立刻围了过来。苏晓从竹篮里拿出各种花种:有红色的虞美人、黄色的金鸡菊、紫色的薰衣草,“这些花好养活,开起来也好看,还能吸引蜜蜂来给向日葵授粉。”
乐乐眼前一亮,立刻拿出画板,把这片即将种满小花的空地画了下来。他特意在画纸上留好了位置,等着下次来补画盛开的鲜花;丫丫选了虞美人的种子,她说红色的花和向日葵最配;朵朵则每种花种都拿了一点,“我要把它们种成彩虹的颜色。”
中午,苏晓在田埂边支起了小锅,煮了一锅玉米粥。孩子们围坐在锅边,喝着热乎乎的粥,啃着赵爷爷蒸的红薯,看着自己种的向日葵幼苗,心里满是期待。赵爷爷坐在一旁,给孩子们讲起了向日葵的故事:“向日葵小时候会跟着太阳转,等长大了,花盘就会一直朝着东方,因为东方最先看到太阳,这样就能吸引更多蜜蜂来授粉了。”
“真的吗?”丫丫睁大眼睛问。赵爷爷笑着点头:“明天早上你们来看看就知道了,现在刚种下去,等长出叶子,你们就能看到它跟着太阳转了。”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每天早上都会早早地来到花田,观察向日葵的变化。果然,没过几天,土里就冒出了嫩绿的芽尖,芽尖顶着一层薄薄的种皮,像戴着一顶小帽子。又过了几天,芽尖长出了两片圆圆的子叶,每天早上,子叶都会朝着太阳的方向,到了下午,又会慢慢转回来。
“太神奇了!”乐乐把这一幕画进了画册里,画纸上,小小的幼苗朝着太阳,旁边写着:“向日葵的小秘密——跟着太阳转”。
除了观察向日葵,孩子们还帮赵爷爷做了很多事。毛豆跟着赵爷爷给麦田浇水,他学会了如何控制水流,不让水冲到麦苗;朵朵帮苏晓整理花种,把不同的花种分类装在小布袋里,还在布袋上写上花的名字;丫丫则负责给田埂边的小草浇水,她说小草也是花田的一部分,不能让它们干死;乐乐依旧拿着画板,走到哪里画到哪里,花田的晨光、孩子们劳作的身影、赵爷爷慈祥的笑容,都被他一一记录下来。
离开花田的前一天,苏晓带着孩子们去了后山。春天的后山开满了野花,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黄色的蒲公英,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苏晓指着一棵开满白花的树说:“这是野山楂树,秋天的时候会结满红红的山楂,可以用来做山楂酱。”孩子们听了,都盼着秋天快点来,好尝尝山楂酱的味道。
乐乐又拿出了画板,他要把这满山的春色画下来。丫丫和朵朵在旁边采野花,编成了小小的花环,戴在头上;毛豆则在草地上追蝴蝶,笑声传遍了整个后山。
离开花田那天,孩子们特意去看了自己种的向日葵。幼苗已经长到了小腿高,子叶中间长出了新的真叶,看起来更加精神了。丫丫蹲下来,轻轻摸了摸叶子,“我会想你的,等夏天我再来,看你开花。”
赵爷爷和苏晓送孩子们到村口,苏晓说:“夏天的时候,向日葵就会开花了,到时候花田会变成金色的海洋,特别好看。”赵爷爷则递给每个孩子一袋向日葵种子,“这是给你们的,回去种在阳台上,等开花了,就像看到花田一样。”
车子驶离村子时,孩子们再次趴在车窗上,望着越来越远的花田。乐乐把“花田画册”抱在怀里,画册里又多了几页春日的画面,每一页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回到城里后,孩子们把苏晓给的向日葵种子种在了阳台上。丫丫每天都会给种子浇水,盼着它们快点发芽;朵朵把种植向日葵的步骤整理好,写成了一篇小作文,还在班里读给同学们听;毛豆则把自己在花田的经历画成了漫画,画上的他和赵爷爷一起浇水,旁边写着“我是花田小帮手”;乐乐依旧每天翻看“花田画册”,期待着夏天的到来,好去花田看金色的向日葵。
日子一天天过去,阳台上的向日葵种子陆续发了芽,长出了幼苗。丫丫的向日葵长得最快,已经比她的肩膀还高了,顶端的花盘也越来越大;朵朵的向日葵虽然长得慢一些,但也很精神,叶片绿油油的;毛豆的向日葵则长得很壮实,茎秆粗粗的,看起来很有力量;乐乐的向日葵也在慢慢生长,他每天都会给它画一张生长记录图,看着它一点点长大。
五月初,苏晓发来消息,说花田的向日葵已经长到了一人高,开始长出花盘了。她还发来了照片,照片里,成片的向日葵亭亭玉立,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小小的花盘紧紧闭合着,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孩子们看到照片,都兴奋不已,在群里聊个不停,盼着夏天快点来。
乐乐把苏晓发来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了“花田画册”里,旁边写道:“花田的向日葵长大了,夏天,我们不见不散。”
丫丫则把照片拿给班里的同学看,“夏天的时候,我要去花田看向日葵开花,到时候我拍照片给你们看。”同学们听了,都羡慕不已,纷纷说也要去花田看看。
朵朵把照片贴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笔记本里已经写满了关于花田的故事,有春天种向日葵的经历,有冬天堆雪人的快乐,还有秋天摘棉花的趣事。她笑着说:“等我把笔记本写满,就给它取名叫《花田日记》。”
毛豆则把照片设成了手机壁纸,每天打开手机就能看到花田的向日葵,他说这样就像每天都能看到花田一样。
夏天终于来了,城里的气温越来越高,阳台上的向日葵也开始开花了。丫丫的向日葵第一个开花,金黄的花盘朝着太阳,像一个小小的太阳;朵朵的向日葵也开了花,花盘虽然小一些,但颜色很鲜艳;毛豆的向日葵开花时,吸引了很多蜜蜂,嗡嗡地在花盘上采蜜;乐乐的向日葵开花那天,他特意画了一幅画,画里的向日葵朝着太阳,旁边写着“我的向日葵开花了,花田的向日葵应该也开了吧。”
出发去花田的前一天,孩子们早早地就准备好了行李。丫丫带上了自己的向日葵花盘,她说要和花田的向日葵比一比,看谁的花盘大;朵朵带上了《花田日记》,准备记录夏天花田的趣事;毛豆带上了相机,要把花田的美景拍下来;乐乐则带上了画板和颜料,他要把金色的花田画下来,让这幅画成为“花田画册”里最漂亮的一页。
车子驶进村子时,孩子们远远地就看到了花田。一片金色的海洋映入眼帘,向日葵花盘朝着太阳,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无数张笑脸在迎接他们。赵爷爷和苏晓站在花田边,笑着向他们挥手。
“我们来了!”孩子们刚下车就冲进了花田。丫丫拿着自己的花盘,和花田的向日葵比了起来,“哇,花田的向日葵花盘好大啊!”朵朵则打开《花田日记》,开始记录眼前的美景:“6月15日,花田的向日葵开花了,金色的花田像海洋一样,特别美。”毛豆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生怕错过任何一处美景;乐乐则找了一个高处,支起画板,开始画这片金色的花田。
苏晓走过来,递给每个孩子一个小篮子,“咱们今天来摘向日葵花盘里的嫩籽,嫩籽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来炒着吃。”孩子们听了,立刻拿起篮子,开始摘嫩籽。丫丫小心翼翼地剥开花瓣,把里面的嫩籽放进篮子里;朵朵则边摘边尝,“嗯,甜甜的,真好吃!”毛豆摘得最快,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篮子;乐乐摘了一会儿,就又拿起画板,把孩子们摘嫩籽的场景画了下来。
中午,苏晓在花田边支起了烧烤架,烤起了玉米和红薯。孩子们围坐在烧烤架边,吃着香喷喷的玉米,啃着甜甜的红薯,还不时地剥几颗向日葵嫩籽吃,心里满是幸福。赵爷爷坐在一旁,给孩子们讲起了他年轻时种向日葵的故事:“那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大,跟着爷爷种向日葵,等向日葵成熟了,就把籽收下来,炒着吃,那是我小时候最开心的事。”
下午,苏晓带着孩子们去了河边。夏天的河边很凉快,河水清澈见底,偶尔有小鱼游过。苏晓说:“咱们来捉小鱼吧,捉来的小鱼可以养在鱼缸里,带回城里。”孩子们听了,都兴奋不已,纷纷脱下鞋子,走进浅水区,开始捉小鱼。丫丫和朵朵合作,用小网兜捞小鱼;毛豆则直接用手捉,虽然溅了一身水,但依旧很开心;乐乐则坐在河边上,画着河边的美景和孩子们捉鱼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