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粒子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算是这干冷冬天里唯一的动静。林乔呵出一口白气,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指,继续在厚厚的册子上勾画。册子里分门别类,记录着封地上每一户的人口、田亩、牲畜,甚至谁家有几把好锄头,哪个媳妇绣活出众,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是她让各村里正统计上来,又亲自核对整理的“家底”。有了夏天那场旱灾和秋天那场山火的教训,她不能再打无准备的仗。
“零零漆,依你看,咱们这‘五年规划’,头一年该主抓哪几样?”她盯着册子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头也不抬地问。
【建议优先巩固农业基础,完成主要水利设施建设,同时扶持两至三项最具潜力的手工业,形成稳定收入来源。教育需同步跟进,为长期发展储备人才。】007的机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
“嗯,跟我想的差不多。”林乔用炭笔在“水利”、“粮种优化”、“纺织工坊”、“药材采集”、“蒙学普及”这几项上画了圈。
门帘被掀开一条缝,穗禾探进头来,小脸冻得通红:“郡主,炭盆该添炭了,您也歇歇眼吧,这都看了一下午了。”
林乔这才觉得眼睛又干又涩,她放下笔,伸了个懒腰:“这就歇。对了,穗禾,你去跟李庄头说,明天召集各村的木匠和泥瓦匠好手,到郡主府来,我有活儿派。”
“哎!”穗禾应了一声,添了炭,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第二天,不大的前厅里挤满了人,都是各村手艺最拔尖的匠人。他们搓着手,哈着白气,好奇又忐忑地看着上首的郡主。郡主找他们,能有什么事?
林乔也没废话,直接让穗禾展开几张她熬夜画出来的图纸。有结构更合理、能充分利用水力的大水车;有适合坡地、能节省人力的独轮翻车;还有改良后的织布机部件图,以及……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带着好几个大小不一轮子的奇怪车子草图。
“诸位老师傅,”林乔指着图纸,“这些都是我琢磨出来的,想着能不能让咱们干活更省力,出活更快更好。大水车和翻车,关乎明年春灌,是头等大事。织布机的改动,能让布织得更密实平整。至于这个车……”
她顿了顿,看着匠人们疑惑的眼神,解释道:“我管它叫‘播种耧’。咱们现在播种,多是撒播,费种子,出苗也不齐。这个耧车,能精准地把种子播到土里,深浅一致,还能顺便把土盖上,省时省力,还能省种子。”
匠人们围拢过来,对着图纸指指点点,低声讨论。一开始还觉得这郡主异想天开,但仔细琢磨图纸上的结构,又觉得似乎有几分道理。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木匠犹豫着开口:“郡主,这……这大水车和耧车,结构精巧,俺们怕是……做不出来。”
“不怕做不出来,就怕不敢想。”林乔语气坚定,“大家一起琢磨,一起试!需要什么材料,我去找!做坏了,算我的!做成了,第一个做出来的,重赏!往后每做出一架,都有提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匠人们的心思活络起来,围着图纸热火朝天地讨论开,这个说车轴该怎么加固,那个说齿轮该怎么咬合。
林乔也不打扰他们,悄悄退到一旁,听着那些充满生活智慧和尝试精神的讨论,嘴角不自觉地弯了起来。
开春后,封地像个睡醒的巨人,活动开筋骨。修水利的工地最先热闹起来,按照林乔和匠人们反复修改后的图纸,新的水车、水渠陆续动工。试验田里,新的稻种、麦种,还有林乔心心念念的棉花种子,被小心翼翼地播下。
纺织工坊里,改良后的织机咔咔作响,妇人们尝试着用蓼蓝染出深浅不一的蓝色布匹,虽然颜色还不够均匀,但已初具模样。药材收购点也设了起来,几个半大的小子丫头,跟着老采药人上山,学习辨认和采摘,回来就能换几个铜板贴补家用。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那架终于试制成功的播种耧。当它被牛拉着,在田里均匀地播下种子,身后留下整齐的土垄时,围观的老农们眼睛都直了!
“神了!真神了!”
“这得省多少工夫啊!”
“郡主脑袋是咋长的?咋啥都懂?”
林乔听着这些议论,只是笑笑。她站在田埂上,看着那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干劲和期盼,心里那份踏实感,比皇帝赏赐的金子还沉甸。
忙完春耕最紧要的几天,林乔终于得了点空闲。这日天气晴好,她信步走到蒙学堂外。说是学堂,其实就是几间宽敞的土坯房,但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却格外悦耳。
她没进去,就站在窗外听着。老秀才正在教娃娃们念《千字文》,声音抑扬顿挫。娃娃们跟着念,有的认真,有的东张西望,还有个流着鼻涕的小子,偷偷在桌子底下玩草编的蚂蚱。
林乔看着那个玩蚂蚱的小子,想起了去年秋天那个送她蚂蚱的娃娃。她笑了笑,转身悄悄离开。
走着走着,就到了流民安置点。经过近一年的融合,这里已经看不出当初的慌乱和潦倒,房屋整齐,鸡犬相闻。几个妇人坐在门口一边做针线一边闲聊,看见她来,都笑着起身打招呼。
“郡主来啦!”
“郡主快屋里坐,喝口水!”
林乔摆摆手,在一户人家门前的石墩上坐下,顺手拿起妇人放在箩筐里正在纳的鞋底看了看,针脚密实均匀。“嫂子好手艺。”
那妇人不好意思地笑笑:“胡乱做的,比不得郡主见的世面。”
“这说的啥话,实在就好。”林乔放下鞋底,看了看她家院子里新搭的鸡窝,里面几只鸡正咕咕叫着,“日子还过得去吧?有啥难处没?”
妇人连忙道:“好着呢!比俺们老家遭灾前还好!当家的在修水渠,一天能挣不少工分,年底还能分粮分钱。俺在家喂喂鸡,做点针线,娃娃在学堂念书也不花钱……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旁边几个妇人也纷纷附和,言语间满是感激和对未来的憧憬。
林乔听着,心里像被温水泡着,舒坦极了。
傍晚回到书房,007的提示音准时响起:【农业技术革新初步成功,手工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普及率提升至四成。封地综合繁荣度达到新高度。进度条提升至80%。】
80%了。胜利在望。
林乔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晚风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吹进来,远处村落炊烟袅袅,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和孩子笑闹的声音。
这片土地,这些人,早已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进度条或许终会走到尽头。
但此刻,她只想看着这片炊烟,再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