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的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绚烂的金红,八十岁的林乔拄着拐杖,慢慢走向那座熟悉的试车台。她的步伐已经蹒跚,但脊背依然挺直,眼神依然清澈如初。
明天,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将在这里进行首次全系统试车。作为特邀顾问,她提前一天来到这片奉献了一生的土地。
试车台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影子,仿佛在向她致敬。林乔轻轻抚摸着冰凉的金属支架,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六十年前,那个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姑娘第一次站在这里,被火箭发动机的轰鸣震撼得热泪盈眶。那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林老,您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年轻的技术负责人匆匆赶来,“晚上风大,我送您回招待所吧。”
林乔微笑着摇头:“让我再待一会儿。这里,有我一生的故事。”
她记得那些艰苦奋斗的岁月: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用计算尺进行复杂运算,在沙尘暴中坚守试车岗位,为解决一个技术难题连续熬夜数日...那时条件艰苦,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着光,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
“林老,您参与过那么多型号,最难忘的是哪一个?”年轻人好奇地问。
林乔的目光投向远方:“每一个都难忘。但最难忘的是‘长征五号’首飞成功那一刻。我们等了二十年啊...”
她记得那天,整个基地沸腾了。老中青三代航天人相拥而泣,那些熬白的头发、累花的眼睛,在那一刻都变得值得。
夜幕降临,戈壁滩的星空格外璀璨。林乔仰头望着满天星斗,仿佛看到了那些由她参与设计的卫星正在轨道上运行。
“林老,您一辈子没成家,后悔吗?”年轻人小心翼翼地问。
林乔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谁说我没成家?这里的每一枚火箭都是我的孩子,每一个型号都是我的亲人。”
她缓缓讲述起那些与她一样选择终身奉献的航天人:有的夫妻双双在基地工作,把孩子寄养在老家;有的连续多年春节不能回家团圆;有的甚至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我们那一代人,心里装的是更大的家。”林乔的声音平静而坚定,“看到现在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第二天清晨,新型号火箭全系统试车如期举行。林乔被安排在最佳观礼位置,身边坐着航天界的领导和新一代航天人。
当倒计时开始,她的心跳仿佛回到了六十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十、九、八...三、二、一,点火!”
巨大的轰鸣声中,火箭喷出耀眼的火焰,稳稳地矗立在试车台上。各项数据正常,试车圆满成功。
掌声和欢呼声中,人们突然发现林乔静静地坐在那里,面带微笑,眼中闪着泪光。
“林老,您怎么了?”有人关切地问。
她轻轻摇头:“我是高兴。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一代代人奋斗的结果。”
当天晚上,林乔在日记本上写下最后一段话:
“今天,新型号试车成功。我仿佛看到了中国航天的未来——更加辉煌,更加壮丽。我这一生,见证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这是何其幸运。若有来生,我仍将选择这条通向星辰大海的路。”
合上日记本,她感到一阵疲惫,缓缓闭上眼睛。在梦中,她又回到了年轻时代,站在发射场边,看着自己参与设计的火箭腾空而起,划破长空,飞向遥远的宇宙。
她的嘴角带着微笑,永远定格在这个美好的梦境中。
三天后,在隆重的追悼会上,航天局局长沉痛宣布:“林乔同志将她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她参与研制的多个型号已经成为中国航天的重要基石。根据她生前意愿,她的骨灰将撒在她奋斗了一生的发射场旁。”
在戈壁滩的晨光中,一架直升机缓缓飞过,将林乔的骨灰撒向她深爱的土地。随风飘散的,还有一个时代航天人的梦想与坚守。
后来,基地的年轻人们在林乔常去的试车台旁立了一块简单的石碑,上面刻着她最喜欢的一句话:
“我的生命属于大地,我的梦想属于星空。”
每年航天日,总有人来这里献花。而每当火箭腾空而起,人们总会想起那个将一生奉献给航天的女子——她的青春、她的智慧、她的坚守,都已经化作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部分,永远向着苍穹,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