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忍气吞声是为了不要节外生枝,可如今她已经暴露了,那也没什么好怕的。
“林夫人不必害怕,我会在这里逗留几天。”萧二这是打算给她撑腰,靖北侯府跟朱家也是水火不容。
“行,只要不耽误正事儿。”苏云也不推辞。毕竟她也害怕,身后还有一家人人呢!
萧二觉得这都不是问题,他带来的这一队人马都是精兵强将,只要路上加快进度,也能准时到达。
何况,北地如今还算安稳,倒是胡人那边,因为去年冬天受了灾,草场长势不好,牛马都饿瘦了,这个冬天不好过。
若是今冬胡人再赶来犯,他便要请战上场,直接打到胡人的王庭,让他们再也不能蹦跶。
苏云听萧二说着,也生出了一股豪迈,驱逐鞑虏,强我中华,这是多少热血男儿的梦想。
“我曾知道有一人,率八百轻骑,深入大漠斩敌两千,饮马瀚海,封狼居胥。马踏匈奴如卷席,六日破五国,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匈奴人传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使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相信你们也能做到。”
说到这里,苏云更激动了。
她生在和平年代,只在书本上读过关于驱除鞑虏的记录,如今身在乱世外,有强敌环伺,也希望将士们能够风浪继续,一劳永逸。
只可惜她自己没有多少本事,只能窝在后方,若是能为边关将士出几分力,苏云也是很乐意的。
这番话说的萧二热血沸腾。
虽然他没读多少书,但是他家主子可是读了很多书,为何从没有听说过此人?
“林夫人所说的这人到底是谁?”
苏云垂眸,有些大意了。
“就是我从杂书里看到的,也许也是世人杜撰,但自我读之便念念不忘,只可惜那本书已经不知所踪,否则一定会找来给你看看。”
听到这书不见了,萧二也觉得很遗憾,否则他一定要看看那人是如何做到率八百人直捣匈奴王庭的,说不定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林夫人可知,那将军是如何直捣匈奴王庭的?”萧二也得。
想要在草原上千里奔袭不是容易的事,草原气候多变,而且后方的补给也不可能尽数跟上,这都是致命的问题。
这个苏云倒是知道,“那书上写着,少年将军采用三马轮乘制,马匹分为主将、副将、跟备用马匹,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战马的奔袭能力,传说一日可奔千里,当然这也有夸张的成分。至于粮食不够,那就就地取材,缴获匈奴的牲畜作为移动粮仓,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朝廷的粮食依赖。除此之外,他还驯养雄鹰进行空中侦查,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大漠地形……”
萧二越听越有兴趣。什么三马轮乘制,他从没有听说过的,想不到竟然真的有如此奇人。
“林夫人可能详细与我说说。”萧二来了兴致,索性搬了椅子坐在苏云身边,如同一个聆听故事的少年人,目光灼灼的盯着她。
苏云对这段历史很是熟悉,简直是信手拈来,随即便同他侃侃而谈。
“果然是少年英才!不愧是封狼居胥的将军。”萧二拍着大腿感叹道。
只可惜,如此能将只存在于书中!
但苏云讲的动听,萧二觉得他也许也可以一试。如果真能指导胡人王庭,那他们天启子民将会有数十年的安定。
能安稳的活着,谁喜欢打仗呢?
边关的将士有的少小离家,如今满头白发还没有回归家乡,更多的已经成为关外的累累白骨,最后化为一捧黄沙随风流逝。
“不过我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做行军粮,带着那么多牲畜也不方便。”苏云想到压缩饼干。
“哦,请林夫人不吝赐教。”萧二拱手行礼。
“其实也简单,将五谷杂粮全部炒熟之后磨成粉末,加入盐巴跟糖后压制在一起,压缩军粮容易携带,吃这一块就能顶一天。”苏云说道。
萧二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回头他要跟世子爷说一声。
“那冬天行军,保暖这个问题林夫人有什么好办法吗?”萧二继续问,他觉着苏云有数不尽的奇思妙想。
苏云想了想,“如果你们能找到很多鹅或者是鸭子,可以取他们腹部的绒毛,那些细小的绒毛缝制起来做成羽绒衣,保暖性能会大大提高,而且十分轻便。”
“鸭绒或者鹅绒?”萧二想了想,“北地鸭子不多,不知道羊毛可不可以?”
当然可以啦,羊毛可以制成毛衣。
“可以织成毛衣,到时候你带一些羊毛过来,我给你演示一下。”苏云道,“或者,你若是放心的话,可以将羊毛运过来,我找人给你们做。”
萧二感激,“多谢林夫人,我回去之后就跟我家主子说一声。”
“不必这么客气,你们也是为了我们的安全。对了,若你真的想报答我,不如多给我搜集点儿珍珠。”苏云笑了笑。
心里琢磨着如果可能,她也可以考虑自己养殖珍珠。
只是如今,天启的贵族女子并不流行珍珠妆,销量怕是不好,但做成美白面霜之类的肯定会有人要。
而且珍珠粉也是一味药材,用来美白也是使得的。
对于萧二来说,收集珍珠不是什么大问题,他拍着胸脯保证一定给苏云弄来。
薛德言三人回了城中客栈,将门关上,几人便开始商量怎么对付林家。
“咱们该怎么办?没想到小小农家竟然有高手,我还损失惨重。”薛德言气急。
今天他还损失了一千两银子,想想就肉疼,回头该怎么跟阿姐交代?
娄义没搭理他,转头问曲九江,“曲兄,你确定那茶山有问题?”
曲九江点头,“你瞧这个。”
他的手上出现一枚流星镖。
“曲兄,这不是暗器吗,这有什么特别吗?”薛德言低头看了看,也就是成色好点儿,边缘锋利一点儿,没看出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