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和田中一郎的事件,让他在厂里的威望大大提升,也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他更清楚,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让中国的重工业走向世界前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他有信心。凭借着对未来技术发展的了解,加上这个时代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相信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中国的工业奇迹。
窗外,夕阳西下,将整个钢铁厂染成了金黄色。那些钢铁巨兽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沈良握紧拳头,心中暗自发誓:总有一天,他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制造的力量!第二天一早,沈良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他一边研读着小王收集来的技术资料,一边在脑海中回忆着前世对连铸技术发展的记忆。
正当他专心致志地工作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
“沈科长在吗?”一个略显傲慢的声音响起。
沈良抬头一看,是厂里的老工程师刘振华。这个人在厂里资历很深,但思想比较保守,一直对沈良的快速提升心存不满。
“刘工程师,请进。”沈良放下手中的资料,客气地说道。
刘振华走进来,扫了一眼沈良桌上的资料,冷笑道:“听说你要代表咱们厂去参加省里的技术交流会?”
“是的,这是上级的安排。”沈良平静地回答。
“哼,”刘振华嘲讽道,“一个毛头小子,工作才几个月,就敢去跟那些老专家交流?你知道参加会议的都是些什么人吗?”
沈良眉头微皱,但仍然保持着礼貌:“请刘工程师指教。”
“省冶金学院的张教授,搞了三十年连铸技术研究;钢铁设计院的王总工,主持设计过十几个大型钢厂;还有从德国回来的海归博士…”刘振华掰着指头数着,“你觉得你有什么资格跟这些人坐在一起?”
办公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沈良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刘工程师,我知道我资历浅,但是技术不分年龄。我相信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实力?”刘振华讥笑道,“就凭你那个土法上马的小改进?告诉你,那些都是雕虫小技!真正的技术交流,讨论的是理论基础、数学模型、工艺参数…”
“那又怎样?”沈良的语气变得坚定起来,“技术的本质是解决问题,不是炫耀理论。”
刘振华被噎了一下,恼羞成怒:“你这是狂妄自大!到时候在会议上出丑,丢的可是咱们厂的脸!”
“我不会出丑的。”沈良直视着刘振华的眼睛,“如果有人要丢脸,那也不会是我。”
刘振华气得脸色涨红,指着沈良说道:“好!我倒要看看你到时候怎么下台!”
说完,他转身气冲冲地走了出去。
沈良重新坐下,心中却毫无波澜。他见过太多这样的人了,抱着陈旧的观念不放,看不得别人的进步。
但这也提醒了他,这次的技术交流会绝不会是一次轻松的经历。他需要做更充分的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里,沈良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准备上。
他不仅要熟悉当前的技术水平,还要思考如何在不暴露自己穿越者身份的前提下,提出一些前瞻性的观点。
就在沈良埋头苦读的时候,小王急匆匆地跑进了办公室。
“沈科长,不好了!”小王脸色煞白,“刘工程师在外面跟人说,您这次去参加技术交流会就是去丢人现眼的,还说厂长昏了头,让一个毛头小子去代表咱们厂!”
沈良放下手中的资料,皱了皱眉:“他还说什么了?”
“他说……”小王欲言又止,“他说您那些小改进都是瞎猫碰死耗子,到了真正的专家面前,马上就会原形毕露。现在全厂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沈良冷笑一声。前世在政府部门工作这么多年,什么样的小人他没见过?这种背后放冷箭的手段,简直幼稚得可笑。
“让他们说去吧。”沈良重新拿起资料,“嘴长在别人身上,我管不了。”
“可是……”小王还想说什么,被沈良挥手制止了。
“专心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沈良的声音很平静,但小王却从中听出了一股强大的自信,“到时候自然有人会闭嘴的。”
技术交流会定在下周三举行,地点是省城的工业大厦。随着时间的临近,厂里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有人支持沈良,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多历练;但更多的人持怀疑态度,觉得沈良太年轻了,经验不足。
刘振华更是抓住每一个机会,在各种场合暗示沈良不堪重任。
“咱们厂好不容易有了点名气,可别因为这次会议又被打回原形啊。”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刘振华故意大声说道。
“是啊,听说参加会议的都是业内顶尖的专家,咱们派个新人去,这……”另一个老师傅也跟着附和。
“万一在会议上答不上来问题,那可就丢大人了。”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看向沈良的眼神中都带着担忧和质疑。
沈良端着饭盒,面不改色地坐在角落里。他能感受到周围投来的各种目光,有同情的,有担忧的,也有等着看好戏的。
“沈科长,您真的有把握吗?”坐在对面的一个年轻技术员小声问道。
沈良放下筷子,环视了一圈周围的人:“把握?”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嘈杂的食堂里却显得格外清晰,“我只知道一个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食堂里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了沈良。
“有些人天天在这里嚼舌根,有这个时间,不如多想想怎么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沈良站起身来,目光扫过刘振华,“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说完,他端起饭盒就走了,留下一屋子面面相觑的人。
刘振华的脸涨得通红,但又不敢当面反驳什么。
技术交流会的前一天晚上,沈良在办公室里做最后的准备。他面前摊开着一沓厚厚的资料,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技术参数和理论公式。
这些都是他根据前世的记忆,结合当前的技术水平整理出来的。有些观点在这个时代看来可能有些超前,但都是有理论依据的。
正当他专心致志地复习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沈科长,这么晚还在加班?”
沈良抬头一看,是厂长张建国。
“厂长,您怎么来了?”沈良连忙起身。
张建国走进来,看了看桌上的资料,点头道:“明天就要开会了,准备得怎么样?”
“基本准备好了。”沈良如实回答。
张建国在椅子上坐下,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小沈,我知道厂里最近风言风语很多。说实话,让你去参加这次会议,我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沈良沉默地听着。
“省里的领导点名要咱们厂派人参加,说是要交流连铸技术的最新进展。”张建国继续说道,“厂里其他的技术骨干,要么年纪太大,要么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你最合适。”
“厂长,我不会让您失望的。”沈良认真地说道。
张建国拍了拍沈良的肩膀:“我相信你。但是小沈,你要明白,这次会议不仅仅是技术交流,更是咱们厂对外展示实力的机会。成功了,咱们厂的声望会更上一层楼;失败了……”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沈良深吸了一口气:“厂长,我明白。我会全力以赴的。”
张建国点点头,起身准备离开:“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赶火车。”
“厂长,”沈良突然叫住了他,“如果我在会议上提出一些比较超前的观点,您能支持我吗?”
张建国愣了一下,然后笑道:“只要是有道理的,我当然支持。搞技术的,就应该敢想敢说。”
“谢谢厂长。”
第二天一早,沈良提着一个简单的公文包,踏上了前往省城的火车。
在火车上,他再次翻阅着准备的资料。这次技术交流会的主题是“连铸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参加的都是省内冶金行业的顶尖专家。
沈良知道,凭借自己目前在厂里的那些小改进,确实还不足以在这样的场合立足。但是,他有一个秘密武器——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深刻了解。
他要在这次会议上抛出几个前瞻性的观点,不求所有人都能理解,但至少要让他们意识到,这个年轻人不是来凑数的。
火车缓缓驶入省城车站。沈良走下火车,看着这座在1980年还显得有些破旧的城市,心中充满了期待。
今天,就是他正式向这个行业宣告自己存在的日子。
会议在下午两点开始,沈良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会场。工业大厦的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他们大多年纪较大,穿着中山装或者灰色的工作服,正在小声地交谈着。
沈良环视了一圈,发现自己确实是在场最年轻的一个。有几个人已经注意到了他,目光中带着明显的质疑。
“这位小同志是哪个单位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专家问道。
“红星钢铁厂,技术科科长沈良。”沈良礼貌地介绍自己。
“红星钢铁厂?”那个专家皱了皱眉,“就是最近搞了点小改进的那个厂?”
“是的。”沈良点头承认。
周围的人交换了一下眼神,有人小声嘀咕:“怎么派这么年轻的人来?”
“可能是想让年轻人多见见世面吧。”
“见世面是好事,但这种场合……”
沈良没有理会这些议论,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继续看着自己的资料。
两点整,会议正式开始。
主持会议的是省冶金局的王处长,他先是简单介绍了会议的背景和目的,然后开始邀请各位专家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