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选择,都糟糕透顶。
是冒险停留维修,赌敌人不会发现?还是放弃来之不易的能源,赌自己能扛住辐射逃回去?
我看着副驾驶座上那六块宝贵的电池,又看了看窗外致命的辐射云。
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导向死亡。
【请尽快做出决定,林启工程师。‘工蜂号’的当前状态无法长期维持。】星焰的声音催促道,它将选择的权力,再次交还给我。
我闭上眼睛,手指死死抠着操控台的边缘。
抉择。
这两个字像山一样压在我的胸口。留下维修,还是舍弃能源逃命?
我看着那六块凝聚着风险与背叛才换来的聚变电池,它们代表着时间。p代表着燎原号能多撑一段日子,代表着我能有更多机会去寻找其他生路。
放弃它们?空手回到那艘正在缓慢死亡的船上,眼睁睁看着能源读数归零,重复之前的绝望?
不。
我做不到。
“星焰,”我的声音因为紧绷而有些嘶哑:
“执行最低限度的紧急维修方案。目标:确保‘工蜂号’能进行短途跃迁,至少能撑到我们离开这片辐射带,靠近燎原号。优先修复导航和推进控制系统。能耗给我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指令确认。紧急维修方案启动。预计耗时:3.2标准时。预计能耗增加:13.7%。已分配维修机器人单元(剩余可用数量:2)。】
两个小小的、蜘蛛状的维修机器人从舱壁的隔间里爬出,冒着依旧残留的辐射和低温。开始按照星焰的指令,用激光焊枪和纳米填充剂修补最关键的线路和推进器喷嘴。
我也没闲着,用船上能找到的一切工具和材料,加固被腐蚀的区域,手动重置烧毁的电路断路器。每一次动作都小心翼翼,既要节省体力,又要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流逝。只有维修机器人的嗡嗡声、我的喘息声,以及窗外辐射风暴永无止息的低沉咆哮作伴。
我时不时紧张地瞥向传感器屏幕,尽管它大部分时间都是雪花一片。生怕那三艘黑色的“暗影舰船”突然从辐射云里钻出来。
【维修进度65%。推进器控制稳定性恢复至可接受水平。导航系统部分恢复,精度下降40%。】
“够用了。”我抹了把额头的汗,感觉EVA服内部又湿又冷:
“星焰,计算一条能最快脱离辐射带、同时尽可能避开‘暗影舰船’可能巡逻区域的航线。一旦维修完成,立刻出发!”
【计算中……航线已规划。将利用巨行星磁场的短暂扰动作为掩护。预计脱离辐射带后,仍需常规航行1.5标准时方可抵达燎原号安全对接范围。】
“明白。继续维修。”
最后的等待格外煎熬。每一秒都像是被拉长。我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在寂静的驾驶舱里咚咚作响。
【紧急维修完成。‘工蜂号’恢复基本航行功能。能源剩余:预计可支撑返回并预留8%缓冲。】
“很好!”我精神一振,立刻坐回驾驶位,双手握住操控杆,“启动引擎,缓慢驶出泊位。保持静默,传感器最大功率扫描前方区域。”
“工蜂号”颤抖着,如同一个重伤初愈的病人,缓缓驶离了废弃空间站的破口,再次没入浑浊的辐射云中。
我屏住呼吸,紧盯着传感器屏幕。雪花依旧,但没有出现那致命的能量信号。
“加速!按预定航线,最大安全速度!”
引擎推力逐渐增大,推着我紧贴在座椅上。“工蜂号”艰难但坚定地向着辐射带外围冲去。
几分钟后,周围的浑浊逐渐变淡,星光再次变得清晰。我们冲出了辐射带!
【已脱离高辐射区域。传感器功能逐步恢复。扫描周边空域……未发现‘暗影舰船’信号。】
我长长地、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几乎虚脱。第一关,总算闯过来了。
但我不敢放松,保持着高速,向着燎原号的方向疾驰。
一个多小时后,那颗熟悉的、伤痕累累的金属星球我的燎原号,终于出现在视野尽头。它依旧静静地漂浮在那里,像一座沉默的墓碑,又像是一座等待唤醒的堡垒。
从未有任何时候,让我觉得它如此亲切。
【接收到燎原号导航信号。准备对接。】
“工蜂号”缓缓靠近,与母舰下方的一个紧急对接端口成功连接。气密锁扣死的咔嚓声,此刻听来如同天籁。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舱门,抱起那盒沉重的聚变电池,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冲回了燎原号熟悉的廊道内。
空气依旧冰冷,警报灯依旧闪烁,但这里是“家”。
我第一时间将聚变电池连接到舰桥的主能源接口上。
看着屏幕上那原本刺眼的红色低能源警告逐渐转变为稳定的黄色,然后缓慢地、坚定地开始向绿色区域爬升。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混合着极度的疲惫涌了上来。
我们暂时……不会死了。
【能源危机暂时缓解。预计新能源可维持全舰最低功耗运行17.3标准日。】星焰报告道。
17天。不到三个星期。比之前好了太多,但依然紧迫。
我瘫坐在舰长椅上,目光扫过控制台。那些红色的损坏报告依旧密密麻麻,基因库的隐患依然存在。远方还有神秘的“暗影舰船”和未知的“大门”遗迹……
而老科尔,那个狡猾的拾荒者,他手里肯定还有更多关于这片星区的信息,甚至是关于那个“”信号和“大门”的线索。
我们不能永远躲在这里,靠着有限的能源苟延残喘。
我调出星图,目光落在老科尔那张碎片星图标注的大致区域,以及“工蜂号”记录下的、“暗影舰船”出现的坐标。
危险,但也可能蕴含着机遇。
“星焰,”我开口,声音因为疲惫而低沉,却带着一丝新的决心:
“以我们现在的位置为原点,扫描所有拾荒者、打捞船常用的频段和信号特征。重点搜寻代号‘老科尔’或其船只‘漫游者’的信号。加密等级提高,不要被发现。”
【指令确认。广域被动扫描启动。需要时间。】
“嗯。”我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主屏幕外的无尽深空。
躲避和防御无法带来未来。
我需要信息,需要资源,需要……盟友。哪怕对方是一个唯利是图、阴险狡诈的拾荒者。
17天。
时间不多,但我必须主动出击了。
十七天。
这个数字像倒计时的秒表,悬在我脑海深处。燎原号暂时摆脱了即刻能源枯竭的危机,但伤痕累累的舰体和隐藏的隐患,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安全只是暂时的。
过去几天,我几乎住在了舰桥,一边利用星焰的计算能力疯狂学习。老科尔那张星图碎片上的诡异符号,一边监控着广域扫描。
试图捕捉到任何可能与“漫游者”号或老科尔相关的蛛丝马迹。
进展缓慢得令人抓狂。那些符号体系残缺不全,与数据库里任何已知文明的匹配度都低得可怜。
而深空扫描除了接收到更多毫无意义的宇宙噪音和那个持续不断、令人费解的“”信号外,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