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皇南宫博的第二封国书,在西陵朝堂上又引起了震动。
这回,大殿下站着的所有文臣武将,都开动起了脑筋。
朝廷明令禁止在朝为官者不得经营商铺。就怕有人借着职务之便,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干些违法乱纪的事。
可为官的,又有几个手底下没有点私产的。只要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又没有御史弹劾,永平帝也不会去插手。反正不管铺子挂在谁的名下,该交的税银一文都不会少交。
西陵的税收体制跟现代比还不算太完善。像环境保护费、过桥费、高速费等一些税费是没有的。
当然了,这时代的西陵专用道路没有几条。又没有随便排污和乱砍乱伐的事情发生。
而且种的庄稼都施农家肥。什么速成的猪,专产蛋的鸡都是没有的。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没有人为的干预。
肥沃的黑土地上都是纯绿色食品。空气中满满的都是动植物的气息。天空都像是被水洗过似的,始终瓦蓝瓦蓝的。
这是沐瑶穿到这个时代的最大感触。
西陵的经济以民生为主。吃穿住行这四大经济命脉,最注重的是吃和穿。后来医药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排在了第五位。
有的官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家私,开起了一个个的商铺。任亲近信得过的人代自己管理,来塞满自己的钱包。
有头脑的赚的盆满钵满的,还给自己在京郊或乡下弄了几个养老的庄子。
有的还给儿孙后代置办下了不少的铺面。
也有那没买卖脑瓜,还想着花天酒地的。就把眼睛盯到了别人家的产业上,试图扔里俩钱儿,好分一杯羹。
还有那胆小怕事,自己不敢干,看人家潇洒快活自己就眼热的。
像老太傅上官林这样,只靠俸禄活的自在的,也大有人在。
家里铺子越来越红火的官员,盘算着举荐个自己人去大夏建立作坊,再大赚一笔。
也有人持观望态度,先让别人去试试水,真有利可图,自己再下手。
总之一句话,殿下的所有人都对这封国书感兴趣。出谋划策的,举荐人才的。本来不是太多人的朝会,倒比正式上早朝时还要热闹。
永平帝看着下面吵吵闹闹的,身份都不算小的官,不禁暗暗皱了下眉头。
这里是朝堂,不是你们家后宅。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也不怕被大夏使臣看了笑话。
不过,永平帝还是挺欣慰的。因为除了唐丞相外,老太傅上官林,京卫营统领左明,吏部右侍郎柳亦堂,还有礼部左侍郎刘琪,工部左侍郎竹景澜,工部员外郎方玉涛等人,纷纷请求羽瑶公主沐瑶,为了西陵和大夏两国的和平,也为了两国的老百姓都能吃饱穿暖,不再受疾病和战乱之苦,去大夏国建作坊。
工部员外郎方玉涛一个正六品的官,本来是没有资格站在这里的。可他身在工部,又是竹侍郎手下的得力干将,所以破格允许他上殿。
户部尚书他们想到的只是自己人去建作坊,能给自身带来多少利益。却忽略了这时候去建作坊,可不光是为了赚银子。那是与大夏太子南宫凌绑在一起的,一个不慎脑袋就得搬家。他们还在这想着为自己捞钱呢。
唐司南因为儿子唐轩的缘故,跟沐瑶比较熟悉。他奏请完皇上,转头对沐瑶歉意的道:“羽瑶公主,恕微臣自私了点,将这副重担放在你的肩上。可放眼西陵,再没有一个人比你更适合去大夏建立作坊。没有一个人能助太子南宫凌一臂之力的。
微臣也知道你这一去,即使有大夏皇帝的鼎力支持,恐怕也会有许多人暗地里动手脚都。但微臣仍然希望公主殿下为了天下苍生走这一趟。”
唐司南说完竟然对沐瑶行了跪拜大礼。
由于西陵只有一位丞相,因此他肩上的担子更重。所以他的品阶和沐瑶一样都是超一品。
唐司南面对沐瑶时是不用下跪的。可今日唐司南这一跪,不仅仅是觉得有愧于沐瑶,更多的是为了西陵。
唐丞相这一跪,让还在动发财梦的卢坤等人,脸上像被人抽了几巴掌一样,火辣辣的难受。
他们竟然忘了是谁创造的纸笔和药丸了,是人家羽瑶公主。而且人家羽瑶公主就是个买卖精,他们竟然想从公主的嘴里夺食!是疯了不成!
想到裕王的兵败,那几个人的后背都湿了。
礼部尚书张居正想到自己刚才还举荐自己的内侄来的。怎么就忘了这时去大夏就有夺嫡的嫌疑呢?
这要是刘埠那小子有个好歹,自家那只母老虎不得找自己玩命啊!就是妻舅刘禹城也不会放过自己的。
张居正张大人也口风一改,向永平帝奏道:“皇上圣明,微臣也认为羽瑶公主是去大夏的最佳人选。
因为纸笔药丸都是羽瑶公主所创,没有人比她更为熟悉。
而且羽瑶公主有勇有谋,九岁时就能孤身杀山匪。由羽瑶公主去,才对大夏太子更为有利。”
要说张居正一开始纯粹是附和唐丞相说的话,后面这几句可是发自他的肺腑的。
张居正未入仕时,只是个落魄的穷苦书生。好不容易攒了点盘缠进京赶考,却又被土匪打劫。万幸无助时遇到了现在的岳父大人。
因此张居正对土匪那是恨之入骨。而张居正的老家离大青山不远,他知道的事情更为清楚。所以他从那时起就非常佩服沐瑶这个小丫头了。
永平帝很满意张居正这回说的话。
礼部尚书这个位子他坐很合适。不恶不贪,胆子还小。这不,被唐司南这一吓,心里的小九九立马就打消了。还能说上几句中听的话,是个可塑之才。
永平帝还是比较喜欢这个胆小,做事特别谨慎的礼部尚书的,要不然,张居正也坐不到尚书这个位置上来。
古代的礼部虽然不掌握军政大权,但这个部门负责科考。
想要自己的人入仕,又没有几分真才实学的,少不得打他这个尚书大人的主意。
可张居正在尚书这个位置坐了十来年,硬是一个红封都没收过。就是妻子收下的首饰等物,也被他派人尽数退了回去。
因此永平帝对他非常的满意。
不过胆子小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张居正没帮上某位大员的忙,被人劫持了一次。
胆小的张居正虽然被人打了几拳,踢了几脚,吓的尿失禁在床上躺了差不多一个月才能上朝。可他愣是没有答应那人的条件。
这件事更坚定了永平帝重用此人的心。
不过永平帝也为自己的宠臣出了气,把那个大员罢了官,发配到了苦寒之地。其后人五代不得入仕。
别的流放犯家人是三代不得入仕,这个五年让众人看清了形势。千万不能在张大人身上打什么主意。否则皇帝就会找他们的小脚。
张居正挨打因祸得福,此后再没人敢招惹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