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房内,江成见林知行面露难色,心有所感。
来的路上,他曾探问过青旋郡主此行缘由,但对方并不承认,只道京中烦闷,出来查案顺便散心。
身为唯二的女官之一,同僚遭难,理应替其报仇。
江成知晓林知行曾经的遭遇,知晓他很难再对人敞开心扉。
思忖良久,也只说了一句:“青旋她只是性子刚强些,本性同你一样善良。”
“郡主秉性如何,与我无关。”林知行无意继续此话题。
虽然他想不通,青旋郡主为何对他如此关注,但他明白不能让事态再发展下去。
他转而提起辞官一事。
信件已经寄出,无论孟俞是否应允,他都需回汴京一趟,但他不想和青旋郡主一起回去。
二人聊起京中的形势及陆启的消息。
睦州城等几处受战乱殃及的城池已在渐渐恢复,朝廷给流民发放米粮种子,免除他们一年的赋税。
粥棚已缩减到只剩一处,被收容的孩子陆续登记造册准备归乡。
只有少部分流民选择留在汴京。
如今京城已然太平,各方势力暂未见异动......
直至正午时分,宋大禀告饭菜已备好,二人才止了话头。
此次单独深谈,让林知行对江成更添几分欣赏。
而众人一起用饭时,气氛稍显沉闷。
林知行心下盘算如何寻个由头劝青旋郡主回京,心不在焉间,竟夹了一筷子芹菜。
他对芹菜过敏,这些日子一直由江溪云照料他的饮食,知道这一点,立时提醒道:
“芹菜你不能吃!”说罢,江溪云径直夹起一块南瓜放入林知行碗中,“大夫叮嘱让你多吃南瓜。”
这本是很平常的一个举动,他们从高阳县到衢州,同行月余、朝夕相处。
其他人不觉有异,唯有青旋郡主眼中闪过诧异。
江溪云的筷子几乎伸到林知行碗里,而林知行非但没有嫌弃,反倒顺从地吃下了那块南瓜。
事实是,从江溪云告知林知夏尚在人间,林知行就已经打心底里接纳了这个好朋友。
他爱屋及乌,妹妹愿意托付生死的人,他也会很信任。
此后席间,青旋郡主的目光不断地在江溪云和林知行之间来回逡巡。
收拾碗筷时,众人一齐动手。
江溪云大大咧咧,对其他人的态度与林知行没有差别,会自然地接过宋大递来的碗筷。
但在青旋郡主眼中,林知行对江溪云的不排斥格外刺眼。
是因相处日久?还是别有缘故?
饭后,江成换了身干净的衣服,阿昼已经在阿山那等着了。
不管是做给京城看,还是给衢州的官员看,他都决定陪阿山守完最后半个月。
这边案子已经收尾,青旋郡主能做的不多。
太监来乐在得知主子自尽后,也随之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三名主犯均已偿命。
那些活跃在各州的团伙,不管是猎手还是中间人,核实拐卖三人或以上,皆奏报都城,只等处决文书下来,便处绞刑。
那个将自己亲生女儿卖了的胡飞、姜氏夫妇也在其中。
一行人挤在这个小院子里。
青旋郡主同芙昕、江溪云年纪相仿,三人相伴闲聊,日子倒过得轻松畅快,不觉无聊。
而经此变故后的江成,行事愈发没脸没皮。
守墓之初尚有眼线窥探,待到无人留意时,他便趁夜色悄然溜回林知夏所在的别院,与其彻夜相伴。
进入二月,天气放晴,雨势转弱,万物复苏,山林中冒出了大片细如指节的春笋。
她们戴上头巾,往林子里一钻,手一下一下地,听那嘎嘣脆响采摘新笋,极是惬意。
青旋郡主玩的不亦乐乎,尝鲜够了,便效仿附近村民,将小笋晒作笋干。
林知行以养伤为由,整日躲在屋里闭门不出,原指望郡主感觉无趣便会自行离开。
结果对方根本没有要走的意思,即便她父亲平西王来信催促,也置之不理。
林知行向村民一打听,这小春笋品类繁多,既有时令早笋晚笋之分,还有毛竹笋、麻竹笋等类别。
细算起来,此后两个月,山中新笋都会源源不断冒出。
林知行没有办法熬到青旋郡主自行离去,况且阿山守灵之期将满。
他需先将宋大等人带回汴京,如此其余人才有正当的理由留下。
次日,林知行突然宣布启程返京。
经过芙昕的医治,老二老三的情况已渐渐好转,只是老二脚筋受损,一身轻功尽废,但拳头功夫还在,可以站立行走却难以持久。
老三则是手腕伤重,即便复原也提不得重物了,他轻功还在,往后碰到打架只能先逃。
他们二人均非皇城司在册暗探,就连江溪云,也是林知夏“生前”的私人护卫。
他们去留自便,顺理成章的留在了衢州。
芙芙昕身为医者,自当留下照料伤患。
而江成因伤心过度,要为心爱之人守灵,也留在了衢州。
二月初六,时值惊蛰。
林知行启程回汴京,同行的只有宋大和青旋郡主。
江成遣冽风护送,把阿昼留在了身边。
行路一月,终抵汴京。
途中,二人日夜相对,林知行同青旋郡主都收起了利爪,关系稍稍缓和。
他们以玩笑口吻说起彼此的亲事,林知行直陈心迹,此生不会娶亲。
他已无法接受与旁人有极亲密的关系。
青旋郡主见状及时止步,未再明言心意,她自己也没有想清楚。
回到汴京那日,恰逢新一届科举会试放榜。
礼部衙门前人潮汹涌,榜墙之下,群情激昂。
学子们翘首以盼,他们或年老、或年少,眼中那份炽烈的期待,令林知行恍惚间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曾经他也满怀憧憬期待着未来之路。
本已归家的青旋郡主不知何时悄然返回,站到了他身侧。
榜单一贴出,及第者欣喜若狂,落榜者黯然神伤,痛哭流涕。
潜伏在人群后方的高门富户,立时指挥着家丁,蜂拥而上,争抢新晋进士,强行将他们请回府中品茶——实则是带着去相看门第千金。
这是放榜的特色,名曰榜下捉婿,名次越靠前、相貌越俊朗,越受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