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便有“打江山易,治江山难”的箴言。
汉室平定益州后,如何对这片千里之外的天府之地进行长效治理,成为摆在天子与长安朝廷面前的首要难题。
刘浪班师回朝时,虽留下张松、严颜等分掌益州政务与军事,却也埋下了一层隐忧。
此时留守益州的核心文武,多为刘璋旧臣与益州本土派系成员。
当初作此安排,是为尽快收揽益州人心、稳定战后局势,毕竟本土官员熟悉蜀地风土人情,能最快恢复地方秩序。
可随着时间推移,朝廷逐渐意识到,这种蜀人治蜀的管理模式,若缺乏有效制衡,恐生变数。
历史上,刘备入蜀后能大肆任用荆州派系外来者执掌政务,核心在于蜀汉的政治中枢便设在成都,外来派系可凭借中枢权威直接压制益州本土势力,形成以客制主的平衡。
但如今汉室的政治核心远在长安,与益州相隔千里,若仅从长安空降几名官吏前往蜀地,不仅难以熟悉地方事务,更会因缺乏根基而被本土派系架空,根本无法实现有效治理。
而刘浪刚将益州主力大军带回关中,显然不可能再在蜀地留守重兵。
重兵驻守既会加重朝廷粮草负担,亦可能引发益州百姓猜忌,反而动摇安定局面。
如此一来,如何制衡益州本土派系,便成了长安朝堂争论的焦点。
作为天子,精通“制衡之术”是维系皇权稳定的关键。
这种制衡无关权力争夺的私心,也无关君臣之间的信任厚薄,而是成熟政治制度下,确保地方势力不威胁中央、政令能够顺畅推行的必要手段。
长安与成都相隔千里,一旦益州军政长官心生异心,便会横生肘腋之祸。
即便张松、严颜等人忠心耿耿,也难保其麾下有想进步的人,趁着天冷给他们加件衣服。
理想的治理状态,应是益州内部各派系相互牵制、彼此监督,最终皆唯朝廷马首是瞻。
可益州初定,本土派系根基深厚,外来势力尚难立足,如何在不引发动荡的前提下植入制衡力量,让满朝大臣皆陷入沉思,连日商议仍无定论。
就在朝堂争论不休之际,军师徐庶挺身而出,向汉献帝献上一策:
“陛下,臣有一计,可解益州制衡之困。蜀将吴懿,其妹吴娴素有‘贵相’之名,陛下若纳吴娴为贵妃,再遣吴懿返回益州担任成都都督。
明面上协助张松处理军政事务,暗地里则可监视、制衡张松与严颜,如此既能避免引发本土势力抵触,又能将朝廷触角深入蜀地。”
此策一出,满朝文武皆眼前一亮。
在蜀中一众降将中,吴懿的背景很特殊。
他本是兖州陈留人,其父早年与益州牧刘焉交情深厚,刘焉入蜀时,吴懿便率部随行,可算作“外来派系”。
但他在蜀地经营多年,麾下有一批心腹旧部,又与益州士族多有往来,在本土亦有一定根基,堪称“半客半主”的特殊存在。
更关键的是,吴懿与益州本土派系的核心人物张松、严颜无直接从属关系,却也无利益冲突,由他前往蜀地,既不会被视为朝廷空降的外人而遭排斥,也不会因过度亲近本土派系而失去制衡作用。
而吴懿之妹吴娴的经历,更让这桩联姻具备了合理性。
早年有相士曾言吴娴“面相贵不可言”,刘焉为拉拢吴懿,便让其子刘瑁迎娶了吴娴。
可惜刘瑁命短,去年因病去逝,吴娴自此孀居家中(具体刘瑁什么时候死的,有很多争论,有的说是公元206年,有的说是公元208年,本书给他提前,让他公元205年就死了,毕竟真实历史上,公元205年也没有人攻打益州。)。
汉献帝纳吴娴为贵妃,既不算违背礼法,又能通过联姻将吴懿与皇室紧密绑定。
吴懿成了国舅爷,其家族利益便与汉室兴衰牢牢捆绑,朝廷无需担心他在蜀地滋生异心。
同时,这桩婚姻也向益州本土势力释放了朝廷愿与蜀地望族修好的信号,可进一步安抚人心,减少吴懿回蜀任职的阻力。
汉献帝听罢徐庶的谋划,当即拍案称善:“元直此计,实乃妙棋!既不用兴师动众,又能悄然植入制衡力量,兼顾稳定与治理,甚合朕意!”
随即下令,派使者携带厚礼前往益州,一方面册封吴娴为吴贵妃,迎入长安宫中;
另一方面任命吴懿为成都都督,赐予节钺,允许其率领部曲返回蜀地,协助张松、严颜处理军政事务,同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吏,定期向长安朝廷奏报益州动向。
消息传至益州,张松、严颜虽察觉朝廷有制衡之意,却因吴懿的特殊身份与国舅爷的背景,无法公开反对。
而吴懿返回蜀地后,也始终恪守分寸。
既不干涉张松的政务与严颜的军务,又能及时将益州的重要动向上报朝廷,遇到分歧时则以朝廷代表的身份居中协调。
自此,益州形成了“张松主政、严颜主军、吴懿监督”的三角制衡格局,既保证了地方治理的顺畅,又杜绝了单一势力独大的隐患。
联姻这招虽然狗血老套,可它确实有用。
历史上刘表入荆州,就是和荆州蔡家联姻,才能坐稳荆州牧的位子。
刘备后来入成都,也是和吴懿联姻,才顺利的接手了益州。
刘浪这才想起来:刘协这是抢了刘备的老婆啊。
不过想想刘皇叔的那句千古名言: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想来他即便知道了,也不会在意的。
跟复兴汉室比起来,只是区区一个女人又能算的了什么。
而且联姻加分权这招还真是一步妙棋,不但成功化解了千里之外的治理难题,还为汉室对益州的长治久安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反正刘备又不是穿越来的,不知道未来的事情。既然这招有用,刘浪自然不会跳出来反对,更不会大嘴巴乱说。
至于说,天子刘协和吴娴之间的年龄差距?
这是政治联姻,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的统治。
再说吴娴的年龄也没有很大。当初嫁给刘瑁的时候,也才豆蔻年华。
如今过去十几年,也不过三十上下。
虽说汉朝三十岁,已经可以称作徐娘半老,可要是能让皇位更加稳固,你别说徐娘半老了,就是六十老妪,照样有人抢着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