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暮春,成都城门缓缓打开,刘璋身着白衣出降,标志着这场持续月余的成都之战正式落幕。
汉军入城时,刘浪早已立下严令:“凡擅闯民宅、劫掠财物、欺辱百姓者,立斩不赦!”
数万汉军将士皆严守军纪,队列整齐地沿着街道行进,目光所及之处,与民秋毫无犯。
街边商铺依旧开张,百姓虽有惶恐,却未见丝毫混乱,与此前流言中传说的“军残暴”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入城当日,刘浪便在原益州州牧府邸外张贴安民告示,告示中言明三点:
其一,汉军乃奉天子之命讨伐逆贼,非为屠戮百姓,凡益州子民,皆可安居乐业,既往不咎。
其二,凡在战争中房屋损毁、家人伤亡者,可凭户籍前往府衙登记,朝廷将发放粮食与钱财作为补偿。
其三,减免今年的赋税,取消此前益州府设立的所有苛捐杂税,只保留朝廷的赋税。
告示张贴后,刘浪又命人将府库中刘璋囤积的粮草、布匹分发给贫苦百姓,同时派出士兵协助百姓修缮被战火损毁的房屋。
成都城内的气氛很快缓和下来,百姓们见汉军纪律严明、举措利民,纷纷走出家门,甚至有商户主动为汉军士兵提供饮水与食物,城中秩序日渐恢复。
安抚成都百姓的同时,刘浪亦着手平定益州其余郡县。
他深知,刘璋虽降,但若不能尽快收服各地守军,民心不定的情况下,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各地很容易发生叛乱。
遂命刘璋亲笔写下招降信,派胡车儿、魏延等将领分赴益州各地。
胡车儿率军前往巴郡,魏延则奔赴蜀郡南部,两人皆携带刘璋的招降信与汉军的安抚令,以“恩威并施”之策招降郡县。
南部各郡本就而人心惶惶,如今见刘璋亲笔招降,又听闻成都百姓安居乐业、汉军秋毫无犯,皆无抵抗之心。
胡车儿抵达巴郡治所江州时,太守直接打开城门迎接,献上印信;魏延前往蜀郡南部的犍为、越巂等郡,各地县令亦纷纷归降,仅用十余日,益州南部便尽数平定。
唯有阆中一地,仍由严颜坚守。
刘浪深知,严颜不仅是蜀中名将,更是益州本土士族的“领头羊。
他麾下的数万蜀军,大多都是本土子弟,阆中周边的士族亦多与严颜交好。若能收服严颜,不仅能平定阆中,更能安抚益州本土势力,为将来益州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所以刘浪并未派将领强攻,而是决定派徐庶亲自前往阆中劝降。
徐庶抵达阆中城下时,严颜亲自登上城头相见。
“徐元直乃汉室名臣,为何替刘浪充当说客?”严颜语气冷淡,眼中带着几分警惕。
徐庶立于城下,拱手笑道:“严将军此言差矣。徐某并非替刘将军说客,而是为阆中百姓、为将军自身谋划。如今刘璋已降,益州大部已归汉室,将军独守阆中,外无援兵,内无粮草,若继续抵抗,恐只会徒增伤亡,累及百姓。”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恳切:“刘将军素知将军忠义,亦惜将军之才。若将军归降,不仅可保阆中百姓平安,更能继续领兵,为汉室效力。此前张任将军归降后,已被任命为剑门关守将,将军若愿归降,待遇必不逊于张任。况且,将军身为益州人,难道不愿见益州早日安定,百姓免受战火之苦吗?”
严颜沉默良久,目光扫过城下的汉军与城内的百姓,心中百感交集。他深知徐庶所言非虚。
如今刘璋已降,自己独木难支,继续抵抗只会让阆中陷入战火。更重要的是,他镇守阆中多年,深知百姓渴望安定,若因自己的执念导致生灵涂炭,实非所愿。
“罢了!”严颜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释然,“汉室正统,民心所向,我若再抵抗,便是逆天而行。打开城门,我愿归降!”
阆中城门缓缓打开,严颜率领麾下将领走出城门,向徐庶献上印信。徐庶连忙上前扶起严颜,笑道:“将军深明大义,实乃益州之幸!”
消息传回成都,刘浪大喜,当即下令任命严颜为巴郡太守,仍镇守阆中,同时赏赐其黄金百镒、绸缎千匹,以安其心。严颜感激刘浪的信任,上任后积极安抚阆中百姓,整顿吏治,很快便稳定了巴郡局势。
至此,益州全境皆归汉室版图。刘浪站在成都城头,望着广袤的巴蜀大地,心中感慨万千。
从剑门关破,到成都归降,再到各地郡县平定,不过短短两月有余。
但自古便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俗语。
蜀地山川险峻,易守难攻,每逢乱世便易滋生割据势力;而其内部士族盘根错节,民风亦有独特之处,即便外部战事平息,治理起来也远比中原各州艰难。
汉军虽凭武力拿下益州,但若不能制定长远的治蜀之策,恐日后再起波澜。
是以成都局势刚稳,他便召集徐庶、赵云等心腹商议,最终决定以“张榜招贤”之法,广纳益州有识之士,共商治蜀之道。
数日后,成都城内及益州各郡县的显眼处,皆张贴出刘浪亲书的招贤榜文。
榜文中言明:“汉室复兴,需倚重天下贤才;益州新定,更待良策安邦。凡有识之士,无论出身贵贱、籍贯远近,若能献上治蜀良策,或精通吏治、农事、军务者,皆可前往成都府衙献策,朝廷将量才录用,授以官职。”
榜文言辞恳切,字里行间透着刘浪求贤若渴的诚意,很快便在益州境内引发热议。
消息传到成都城内,法正、张松二人心中早已蠢蠢欲动。
这二人本就对刘璋的昏庸无能心生不满,早在汉军入蜀前,便暗中关注长安局势,盼着能有机会投奔汉室,建功立业。
此早前也曾与汉军眉来眼去,可这次成都之战,汉军进城,他俩既没有尺寸之功,也没人为他俩引荐。
刘浪又忙着善后工作,一时半会也顾不上他们,他俩想要投效,却苦无门路。
如今刘浪主动张榜招贤,当真是瞌睡来了,刘碰到了枕头,正合了他们的心意。
张松当即找到法正,商议道:“孝直,刘将军雄才大略,又有汉室正统之名,如今广纳贤才,正是我等施展抱负之时,不可错失良机。”
法正亦点头称是:“我等在刘璋麾下久不得志,如今益州新定,正是需要整顿吏治、安抚民心之际,我有三策可献,必能助刘将军安定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