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庭静静坐着,目光沉静,望向萧云骧。他早有预料,这位大王对“公平”二字格外在意。
果然,萧云骧开口便问:“选拔机制是否公正?你可有良策?”
马瑞庭微微一笑,语气从容:“大王,可从‘公开选拔’与‘事后监督’两方面着手。”
萧云骧挑眉:“哦?说来听听。”
“所谓公开选拔,可效仿科举,但简化流程、扩大范围、弱化奖励。”
马瑞庭缓缓道来,语气中透着几分从容:“旧制秀才功名,需经县试、府试、院试三级,共九场,方能得中。”
“且三年一考,每县录取名额有限——大县约三四十人,小县仅十来名。”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我们只需一场考试,内容涵盖西王府新政法规、算术、天文地理的基本常识即可。”
“由县教谕主持,只要达标,便可全部录取。”
萧云骧轻笑一声,目光中带着几分戏谑:“这么说来,我们这‘乡士’的待遇,可比秀才差远了。”
明清时期的秀才,不仅是功名,更是身份的象征。
他们可免跪官员,免受刑讯,服饰也有特别规定。经济上,还能免除部分赋税和徭役,廪生更有每年四两银子的津贴。
职业发展也广阔:可开设私塾授业,收入远高于普通雇工;廪生还可为童生担保,收取费用;优秀者甚至可入仕为吏,是通往仕途的起点。
相较之下,西王府的“乡士”,更多是象征性的荣誉,并无多少实质好处。
但马瑞庭似乎没看见萧云骧的表情,依旧不紧不慢地阐述理由。
“大王,科举的弊病,在其考试内容,其选才模式还是公平的。防作弊的糊名制度、重罚舞弊等手段,皆可借鉴。”
马瑞庭侃侃而谈:“且自隋唐以来,百姓已习惯科举模式。我们为何不借这股心理惯性,推广新政呢?”
这番话让萧云骧收起戏谑神色,开始认真思考。
只听马瑞庭继续说道:“旧制科举虽有选材之能,实则也是统治工具。三年一考,录取名额有限,不过是统治者给底层百姓留的一丝希望,好让他们安分守己。”
“而我们不同。”他目光逐渐坚定,“我们的目的,是普及识字率。只要达标,即可授‘乡士’头衔,多多益善。待遇自然不能太高。”
萧云骧听后,脸上露出笑意。
比起新建学堂,这种选拔方式投入更少,见效更快。
更重要的是,它为西王府提供了一条选拔基层人才的新路径。
再者,按西王府规矩:乡社官吏晋升,除了政绩,还需到政务学院学习,结业后方能任命。
如此,既能选拔人才,又能激励百姓识字,何乐而不为?
待一二十年后学堂普及,再提升这种模式的考题深度和广度,便可如后世公务员考试那般,形成体系。
心中已认可这种模式,萧云骧于是问道:“那么,教师从何而来?”
马瑞庭依旧从容:“大王,我们不是有‘读报员’这个职务?让他们兼职夜校老师,再加一份薪水便是。”
“学堂教师也可兼任,待‘乡士’培养出来后,他们也能担任读报员与夜校讲师。”
“坚持个三五年,百姓的识字率必然大幅提升。”
“我所说的事后监督,就是这些‘乡士’担任读报员或夜校讲师后,若发现其学识不够,有弄虚作假的嫌疑。”
“便可对其再做单独测试,不通过者,则褫夺其‘乡士’头衔,按考试舞弊罪论处。”
萧云骧一听,忍不住抚掌大笑:“子安,你这提议甚好。若能落实,必能迅速填补基层教育空白。”
“这两日你拟个执行方案,以‘扫盲工程’为名,我交与教育总局容闳容总办落实。”
“扫盲工程……”马瑞庭念着这个名字,嘴角微扬,“扫除睁眼瞎,确实形象。”
萧云骧目光一转,又问:“子安,你前面说有几个问题,识字率低算一个,其他的呢?”
马瑞庭点头,神情渐渐凝重:“第二个问题,是谷贱伤农。”
他缓缓解释道:“这些年,西王府推行均田制,乡社里人人有地可耕,劳作积极性大增。”
“再加上选种、育苗、堆肥等新技术的推广,粮食产量逐年上涨,百姓已有余粮出售。”
“尤其在川省、汉中、兴安等西王府经营多年的区域,粮食增产已是常态。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些地方粮价最贱的时候,一担米甚至卖不到一元钱;而随着两湖地区的恢复,以及双季稻、再生稻的推广,来年粮价恐怕更低。”
“如今,工坊最低工种的薪资也有每月四元,农民辛辛苦苦种地,收入却远不如工坊工人。”
萧云骧神色渐渐严肃。
马瑞庭继续说道:“眼下我们控制的区域,除黔省外,皆为产粮地,看似无忧。”
“但粮食乃立国之本,随着西王府地盘的扩大,许多地方必然缺粮。”
“比如我老家甘省,一担米至少要二两银子,折合银元,约两元两毛五;而中原受灾之地,某些地方粮价,甚至已涨至十几两银子一担米了。”
萧云骧听罢,心中颇为认同。
马瑞庭说的是西王府必须未雨绸缪的战略问题。
当前西王府对粮食、钢铁、武器等资源严加管控,禁止流出控制区,并严厉打击走私行为。
虽不能彻底杜绝,但大规模外流尚可遏制。
结果造成了控制区内粮价低迷,农民无利可图;控制区外却粮价飞涨,百姓难以维生。
想到这里,萧云骧问:“子安的意思,是设立类似‘常平仓’的机构,以合理收购价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保障农人的种地积极性,防止粮食减产?”
“然也。”马瑞庭点头,“手中有粮,方能心中不慌。我已将此建议呈报曾长史,他也已开始着手此事。”
“只是听说我要见大王,特意嘱咐我向大王汇报。”
萧云骧连连点头,神色郑重:“这是好事,你们做得对。我们控制区虽多为产粮地,但未雨绸缪,才是长远之道。”
他望着马瑞庭,眼中多了几分欣赏。
此人表面温和,实则心思缜密,思虑全面,是个难得的人才。
“子安,还有别的建议么?”萧云骧满怀期待。
马瑞庭微微一笑:“还有件关于自卫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