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邱妍说对了,沈林风完善夏影集团投资结构的想法,其实就是想加入一些实体投资——自己绝对控股,主导研发、生产和管理的投资。
当然,那跟夏影投资公司涉足的行业不一样。夏影投资参与的那些项目,沈林风基本上都不参与管理,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归结于商业投机。
沈林风想完善的产业结构,是实实在在的项目,是他纳入夏影集团未来发展的项目,性质就跟文旅公司、传媒公司、投资公司差不多,将来肯定会成为夏影集团支柱产业的那种。
那不是一拍脑袋产生的念头,而是沈林风深思熟虑的结果。
目前,夏影集团的业务主要有三大板块——网络传媒、文旅项目建设和投资、专业的项目投资公司——沈林风认为项目太少,而且缺少他看好的未来实体投资项目。
什么是沈林风未来看好的投资项目?
那就是成长性比较好,而且在未来比较有前景的项目,比如新能源、生物制药、芯片、机器人,以及生活中一些不可或缺,或者不容易被代替的产业。
在夏影集团涉及的业务板块中,最让沈林风不放心的就是传媒公司。
怎么说呢?
因为互联网这个平台太大了,夏影传媒公司只不过是寄生在互联网上的一个小公司,讲实话是没有自己的控制权的。平台要你生,你就能生存下去;要你死,轻轻松松换一个玩法,或者改一遍一些主要游戏规则,或许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要白费。
简单的讲,如果平台不讲武德要封杀一个主播,或者某个管理公司旗下的主播,绝对分分钟可以做到,而且还有无数个理由。
人家的平台嘛,掌控权绝对在手中。
当然,沈林风也知道大型平台不可能跟一般传媒公司计较,其实算法和规则也相对公平。可他总觉得寄生在某个平台之上的感觉,并不可靠。
不去说其他,就是这些年来夏影传媒在网络平台上不断研究相关的规则,也是付出一定成本的。或许你今天擅长的玩法和赛道,明天哗啦一下,人家就换一个侧重点,让你的优势荡然无存。
等你吭哧吭哧赶上去,适应新的规则以后,对不起,人家又改变玩法了。
不能说平台坑人,毕竟站在不同的角度,大家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只要告诉你改变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公平合理,你又能如何?
简单的形容,就像国际结算必须使用美元的规则,注定要让世界无数国家成为美国的韭菜。他们手中美元要涨价,分分钟就给你涨价;要编制,也可以分分钟 贬值。
结果,受伤的自然都是韭菜们。
网友们都说自己是韭菜,经常被主播、资本收割,其实管理公司跟韭菜也差不多,随时有被收割的可能性。沈林风不喜欢那种不稳当的感觉,越来越觉得当初吴恒毅说的对,一定要投资实体行业。
实体行业才是不断变化的产业革命中,永远不变的行业。
或许发展到某种程度以后,实体产业的利润会越来越小,但它不会消失。即使某个行业被历史淘汰,但实体产业总体上是存在的。比如电话座机逐渐被小灵通取代,生产电话座机的很多企业消失。但生产小灵通的新实体产生了呀。
再过一些年,小灵通被手机替代的时候,同样也有很多小灵通生产企业消失,可照样也有大量的手机生产企业诞生。
实体产业就是如此,消失的只是某个产品,但整个产业不会消失。
沈林风认真研究过了,要搞实体产业、生物制药、手机、机器人、芯片等电子产业。投资这种产业可大可小,方向找对, 可以四两拨千斤。
当然,要是弄不好,也可能血本无归。
不管怎么样,当初林德昌要是不离开实体产业,冒冒然去搞房地产,大概率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样。
夏影集团作为一个大型公司,沈林风觉得要是没有涉及整体产业,其实是不完美的,而且风险也特别的大,没准将来会遭受泡沫经济的冲击。
有一位商业大鳄曾经说过,想要保持基业长青的办法,你必须有一门永远赚钱,源源不断给你带来赚钱的生意。不然的话,你永远都是有风险的。只有找到一个让你永远都在赚钱的稳定生意,你才可以不断涉足其他的投资领域。
原话沈林风忘记了,大概就是那么个意思。
他觉得大佬说的很对,最近便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自我分析和检讨,沈林风认为夏影集团的传媒公司和投资公司,根本不具备长期赚钱的基因,它们随时可能因为政策和经济形势的改变,让沈老板亏得身无分文。
文旅建设和投资公司那一块业务,如果紧紧抓住景区建设,愿意花大量的资金去投资景区景点,它的长期回报还是不错的。但众所周知,景区投资的回报周期太长了,一个大风坪景区搞好几年,沈林风才看到一点回头钱,还没有赚到钱的时候,接下来新的一期投资又开始了。
最新一期的建设和投资,又会卷走沈林风大把的钱。
为了支撑文旅投资公司的建设,这些年几乎不贷款的沈林风,不得不以文旅投资建设公司的名义,向同江市发改银行申请了一笔五个亿的贴息贷款。那边钱将全部用来投资在大风坪景区的建设上,所以才得到同江市政府的政策支持。
有了贴息,他们基本上不会给夏影集团总部造成压力。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沈林风就要寻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产业,把夏影集团的产业结构调整得更加科学和规范。
对比之下,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大型移动电源、固态电池、生物制药、芯片、手机、机器人都是不错的选择。再经过认真筛选,沈林风又把移动电源、固态电池、生物制药、机器人、芯片、手机研发生产直接否掉了。
因为,第一,他投资公司本身就参与了其中的一些项目,想一想还是挺难的。
比如固态电池,原来以为很快问世的,结果到现在还没有能力实现量产。
还有锂电池投资,虽然现在好像也挺能赚钱,其实行业大拿们每天都是毛焦火辣的,感觉屁股后面随时可能被大火烧穿一样。为什么?因为固态电池天天叫嚷着要取代他们啊!可以说,谁要是最先弄出固态电池,并远远超过其他公司,将来必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大黑马。
甚至,先有的电池企业若不能实现技术革新或者突破,弄出固态电池,或者跟固态电池一较高下的产品,那都得凉凉。
那样的行业,沈林风自然不可能去碰。
他可不想跟林德昌一样,千辛万苦挣了点家产,结果一脚踩在房地产的蛇尾巴上,被那一条行业巨蛇一口吞掉,骨头都不剩。
至于手机之类的行业,沈林风知道自己挤不进去。毕竟,那都是被国内外巨头们玩花了的行业,一般小公司注定只能成为炮灰的存在。
可以这样说,假如你没有颠覆手机行业的新技术,千万不要去碰它。
沈林风有个蛋技术!
面对如此疯狂的行业,他觉得自己这点小身板根本不耐操,果断选择放弃。
芯片呢?
还是一句话,缺少技术和资本。
算来算去,沈林风倒认为他以前不太看好的新能源汽车,反而有点香。
为什么新能源比较香呢?
因为它是国家重点扶持,并且大力投入的新兴产业啊。虽然现在有大量企业杀入这个行业,而且行业本身也一团乱象,可是你从一个角度,换一个思维方式想一想,那些争先恐后杀入该领域的商业大佬们,难道就是傻逼吗?
他们也知道行业竞争特别大,也知道不小心就可以亏得血本无归。偏偏,大佬们一个个飞蛾扑火似的杀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风浪越大,鱼越贵。
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商业大佬们才踊跃投资的!
以前沈林风弄不懂这个道理,认为汽车新能源行业特别卷,再这么卷下去,早晚得卷死一批人。可是现在想来,哪一个新兴行业还没有完全崛起的时候,不是资本疯狂拥挤进去,横刀立马,企图抢占先机的?大佬们都不是大傻子,而是明白里面拥有大把的机会。
想一想,一个还不太成熟的行业,现在已经有那么大的利润回报,而且还能得到政策补贴,一旦等它变得越来越成熟,那还不逆天?
比如曾经的手机行业,在国产机诸神乱战的时候,不也完成了一波财富洗牌吗?
这样再回头看看房地产市场,其实也诸神乱战、政府决策和财富洗牌的一场商业博弈,里面诞生了大量的传奇人物,最后也送走无数商业大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