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头痛不头痛,你享受了人上人的感觉,就得承受人上人的苦。狗日的,你住着豪宅,出入豪车,过着人模狗样的奢侈生活,以为都是大风刮来的?”
沈林风没有跟刘飞翔客气,直接开骂。
谁叫他张口老子,闭口老子的来的?自己不骂两句,沈林风总觉得吃亏。
虽然,他知道刘飞翔那只是习惯说的口头禅,不是骂他。
开骂完,沈林风继续说:“以前读书的时候,咱们总是听那些名人说,成功没有捷径,全部都是靠努力和汗水交换来的。现在我觉得特别有道理。就咱们这样子,还是在努力的那一批人中,幸运的存在。不行你去平安大厦往下看,深圳那么多努力拼搏的打工人,大家都在卷996、007,城市写字楼里,随处可见加班到通宵达旦的办公室亮光,可真正能成功的又有所少人。”
“所以兄弟,不要觉得管理公司苦,很多人想吃你的这种苦,上下求索一辈子也搞不定呢。你只要少出去嫖两次,专心多读点书,或者多向有能力的取一取经,也不至于这么累啊。”
刘飞翔想了想,笑道:“卧槽,你说得好像挺有道理。”
道理都明白,可要干起来,还真他娘的难。
刘飞翔认认真真的在家里看了一个兴趣的书以后,对沈林风说:“我感觉自己快要死了。书上的那些知识,狗日的,比老子读书的时候,还要晦涩难懂。”
沈林风笑着说:“那你就先搞一些简单的,比如领导艺术,怎么回话,高情商的管理之类的东西,那些鸡汤文没什么技术含量,都是似是而非的大道理。等你先适应读书的感觉以后,慢慢去看专业的企业管理书籍,可能更简单。”
“我日,你怎么不早说?”刘飞翔挂掉电话,准备从简单入手。
他能遇到这种情况,沈林风是可以预见的。
毕竟,刘飞翔高中毕业就踏入社会,而且多年不接触书本,打工生涯看过的书,大概率就是路上散发的医院广告,而且他看得最多,还是里面的笑话与幽默。
后来受到沈林风影响,看过一些网络小说。
不过,刘飞翔都是挑带颜色的看,细节描写不是很到位的,他一般都选择一目十行掠过。
现在突然让他学习,岂不是要他老命?
沈林风好歹也是坚持读书好些年,才能不断适应新节奏。
关键是,他本来就是喜欢看书的那一类人!
......
相对于刘飞翔,吴恒毅还好一点点。
他读书的时候也算是学霸一个,平日的成绩在班上处于顶尖水平。
但是,吴恒毅读书的时候,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做题的思路比较慢,平时的作业都能做好,也能准确无误。可怜到规定时间的考试,他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
根据吴恒毅自己的描述,他在中考的时候,好几门功课都只做完前面,背后一个题也来不及做。
结果可想而知,吴恒毅落榜了。
他们的那个时代,中考是非常重要的,成绩不行就会落榜。吴恒毅家里比较困难,不忍心让爸妈花钱继续供他读书,所以他主动加入了打工队伍中。
当沈林风分享自己的心得,说读书可以改变很多观念,有利于管理公司的时候,吴恒毅非常虚心的请沈林风给他开了一张书单。
并且真诚的表示:“老弟,我一定认认真真的阅读,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沈林风笑道:“吴哥,你现在就是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咱们读书的目的,是要提升自己,以便应对将来更加激烈的商业竞争。”
该说不说,恒运的规模似乎有点被局限,沈林风觉得吴恒毅大概率做不大。
收到行业局限,撑死了也不过几千万的产值。
当然,如果吴恒毅和王朝海能够拓展新业务,深度杀入汽车行业,大概率又是一番景象。奈何王朝海只是注重技术,并没有太多野心,更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和大局观。
吴恒毅嘛,目前来看大概也就那样。
他属于经验主义类型的人才,做事全靠自己的经验,以及不断的琢磨。
你可以说吴恒毅做事慢,但是不能说他做事不够精细。长期养成的习惯,导致他连研究一张深圳地图,几乎都能够把它给背诵下来,连相应的公交车路线,据说在吴恒毅还没有买车的时候,他也是背得滚瓜乱熟,跑业务从来不担心找不到公交车。
在开出书单一个月后,沈林风主动问吴恒毅:“吴哥,你买的那些书读了吗?”
吴恒毅笑容满面的回答道:“肯定读了呀。”
沈林风问:“全部读完了?”
吴恒毅瞪着眼睛,不可思议的看向沈林风:“怎么可能?你让我买那本书籍,我回去经常研究,到目前为止,一本都没有读完呢。”
“呃......”
沈林风直接社死。
他知道吴恒毅是个正经人,虽然偶尔也干一点不正经事,可是下班以后的大部分时间,吴恒毅都待在公寓里不出去。吴恒毅的爱人不在深圳,而是在老家同江市送孩子上学。所以,吴恒毅有大把的时间来阅读和进步。
万万没想到,空闲时间最多的人,却是读书进度最慢的那一个。
想了想,沈林风还是问道:“吴哥,你读的是哪一本?”
“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我跟你说兄弟,这本书写得实在太好了!里面的很多理论,我感觉都特别的经典,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吴恒毅开心的说着。
瞧他的态度,好像要一字不落的分享给沈林风似的。
讲实话,沈林风自己也读过那本书,但他读书的速度很快,不至于像吴恒毅这样一个月也读不完。当然,他大概也不如吴恒毅读得详细。
接下来的对话中,全是吴恒毅在兴致勃勃的分享自己读后感。关键是,他还真的引用了大量书中的原文,一字一句都给背诵下来了。
那得有多爱啊!
这种背诵式学习方法,沈林风还是上小学时,要应付老师的抽查才普遍使用。后来上初中,上高中和大学以后,他读书都没有要求自己一定要死记硬背,但求掌握大概就行。当然,遇到比较经典的书籍,他可能会多读两遍,第一遍略读,第二遍精读并代入式思考。
像吴恒毅这么读,估计到他退休,也不一定能读完沈林风给他开的书单。
沈林风心中是这么想的,但是嘴上并没有说出来。人家吴恒毅也有自己的骄傲,他的个性就是做什么都要研究透彻才罢休。
吴恒毅的读书方式很慢,可也足够仔细和认真啊。
或许,等他读完彼得·德鲁克的系列丛书,还能成为其忠实的实践者呢。如果像吴恒毅读初中的时候做考试试卷一样,哪怕只做一半多一点题量,也能拿到六十的及格分,沈林风感觉也是可以的。
好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吴恒毅要把彼得·德鲁克的书当成《易筋经》来研究,沈林风也能说他笨。
......
当然,连刘飞翔和吴恒毅都在读书,沈林风作为发起人,肯定也不会闲着。
他在丁石凯的推荐下,也在研究一些管理学书籍。
是的,研究。
丁石凯给沈林风的书单不多,但绝对让沈林风从中受益。受到吴恒毅无意间的启发,沈林风决定要反复熟读丁大佬推荐的书。
没准自己把它们当成《易筋经》来修炼,也能读出一个陆地神仙来呢。
沈林风不是迂腐的人,学习方面,也愿意去做不同的尝试。尤其是丁大佬推荐的东西,他肯定要好好研究一番啊。丁石凯是他最近学习和追赶的参照人物,人家推荐的书籍,他自然要努力研究。
大不了就是卷嘛。
或许卷着卷着,卷到一定程度,自己就能成为丁石凯圈内的大佬了。
沈林风美美的憧憬着,感觉生活又有了新方向。
只要不在矛盾里内耗自己的情绪,他认为奋斗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
甚至,连应酬都变得慵懒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