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侗听闻相关情况后,不禁轻轻叹了口气,神情中满是忧虑与感慨。
缓缓说道:“我入城之际,迎面便撞见了那诸葛锦绣。
此刻的他,那模样真是趾高气昂至极,脸上满是嚣张跋扈之色,带着一股目中无人的劲儿。
在诸葛锦绣身旁,还跟着圣火教的一众反贼,那些人个个凶神恶煞,一看便知不是什么善类。
另外,还有在九江王出殡那天遇到的那个使双圈的汉子,他也跟在诸葛锦绣左右,原来也是诸葛绵绣的爪牙。
真让人难以想象啊,先帝哲宗离世才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端王继位至今也才不到半年的时日,这世道竟就已变成了如今这副不堪的模样。
朝廷本应是清明有序、正气凛然的,可如今奸佞当道、乱象丛生,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长此以往,国家社稷堪忧,黎民百姓又该何去何从呢?”
蔡瑛儿听闻,顿时怒从心头起,美目圆睁。
怒气冲冲地说道:“想当初在神龙岛岸边,侗哥和他师父”黑嘴道人”打斗的时候,我就应该果断出手杀了那诸葛锦绣。
只怪当时一时心软,才让他逃过一劫。
如今可好,他越发猖狂。
可恼的是,眼下我们还没有诸葛锦绣谋反的确凿证据,空有满腔怒火却拿他无可奈何。
这贼子诡计多端,必定是早有防备,把谋反的证据都隐藏得极为隐蔽。
我们必须要尽快想办法搜集证据,将他的罪行公之于众,才能将他绳之以法,还朝廷一个朗朗乾坤。”
周侗轻轻叹了口气,神色间满是怅然,缓缓说道:“罢了罢了,且不谈他了。
我心中一直记挂着蔡仍大哥,不知他如今身在何处?”
蔡瑛儿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说道:“大哥此刻正在家中操持祖母的丧事。
我既已成为周家的媳妇,身上带着孝,按规矩是不准前往的。
我连祖母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心中满是遗憾与愧疚。
而且我这心里啊,还一直牵挂着母亲的身体。母亲本就体弱,如今遭遇这样的变故,也不知能否承受得住。”
蔡瑛儿说罢,泪水再也止不住,如断了线的珠子般簌簌落下,伤心地抽泣起来,那柔弱无助的模样,让人看了心生怜惜。
周侗见蔡瑛儿如此悲恸,目光中满是关切与疼惜。
温声说道:“我们本就出身行武世家,如今也算半个江湖儿女。
江湖儿女不拘小节,又何必拘泥于这些繁文缛节。
我这便先去府上,先拜祭一番。
瑛儿,待到夜里,我们二人一同回去看望岳母大人。”
蔡瑛儿在听闻周侗这般言语之后,原本悬着的心才如同一块巨石稳稳落下,渐渐安稳了下来。
且说周侗刚刚步出府门,两个家仆抱着,径直朝着蔡府方向奔去。
就在这时,迎面恰好遇上了殿帅府制使“青面兽”杨志。
杨志一眼瞧见周侗,急忙翻身下马,恭恭敬敬地拜倒在地。
言辞恳切地说道:“教头,数月之前,我奉命前往延安府办理公务。前些日子方才归来,回来之后,才惊悉老太君不幸仙逝。
还望教头节哀顺变,莫要过度哀伤,保重自己的身体。”
周侗神色凝重,缓缓开口道:“一切后事都已经妥善安排,我今日才得以归来。
刚刚听闻岳父家明老太君仙逝的噩耗,正打算前往蔡府拜祭,以尽孝意。”
杨志听闻此言,赶忙说道:“教头,我此刻正要前往苏州运送花石纲。蔡京蔡大人派遣手下在苏州寻觅到了一大块极为罕见的奇石。
他们精心绘制了图案呈献给陛下御览,陛下看过之后,龙颜大悦,甚是喜欢。
故而钦命我带队前往苏州,将这块奇石运至汴梁城。”
周侗听后,不禁轻轻叹了口气,感慨万千地说道:“想不到,仅仅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朝廷之中便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世事无常,风云变幻莫测。
你这一路远行,山高水远,途中必然会遇到诸多艰难险阻,还需多加小心谨慎。
不仅要确保自身安全,更要保证花石纲顺利运送至京。”
杨志深深地施了一礼,说道:“教头,
如今京中局势变幻不定,我也听到些风言风语,还望教头也多多珍重自身。
您阅历丰富,经验老到,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若有任何风吹草动,还请多加留意。”言罢,两人相互作别。
话说这声名显赫的蔡氏家族,宛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巨树,在此时,正似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先是蔡确先帝哲宗年少时荣登相位,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谋略,在朝堂之上纵横捭阖;
而后是蔡卞,在先帝哲宗后期,任尚书左丞,也就是左丞相,凭借着自己的睿智与果敢,继续在朝堂上,推行新法;
如今,蔡京又身居相位,在现在如此复杂的政治局势中稳坐钓鱼台,将家族的荣耀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门之中竟出了三位丞相,足以彰显蔡氏家族的显赫与尊贵。
可以说,蔡氏家族现在是盛极一时,都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
所以蔡家的丧事,在朝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可说是惊动了半个朝廷,朝中的官员们纷纷前往蔡家吊唁。
周侗夫妻二人拜祭明老太君,看望王夫人,这一过程自是无需细表。
这一日,兵部传来了一道命令。原来,“天朝武馆”经过筹建,已然竣工。
兵部下令,命周侗早早开馆传艺,为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将领。
周侗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让闻焕章精心挑选开馆的吉日。
考虑到正处于国丧期间,一切事宜都从简办理。
吉日当天,周侗和四位老教头张闯、王飞、李孝、赵忠一同来到了“天朝武馆”,武馆外早就聚集了四、五百人。
没有繁杂形式,兵部朱侍郎见时辰到。高喊一声:“开馆。”
周侗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缓缓推开了武馆的大门。
那扇厚重的大门发出了“吱呀”的声响,华夏第一家培养武举人的武馆正式传艺。从此,文举子有国子监,武举子有了天朝武馆。
随后,周侗率领着众人走进了“天朝武馆”。
进了大门之后,眼前呈现出一片开阔的景象。
一个巨大的练武场展现在众人面前,地面平整而坚实,四周摆放着各种练武的器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