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7个小时过去。
林一凡伸了个懒腰,长长吐出一口气。
终于写完了!
连姆装订好剧本,笑容满面的对林一凡说道:“林先生,你是我见过最奇特的编剧!”
真的很奇特。
连姆从来没见过有哪个编剧,是一口气不停顿写完剧本的。
平时让他们早一点拿出下一集的剧本,简直跟要了他们的命一样。
米国电视剧的拍摄模式和龙国不太一样,一般是边拍边播。
很少在开拍之前,写完整部剧的剧本,直接拍完整部剧再播出的情况,更是几年难得见到一次。
边拍边播的好处很明显,可以根据观众反馈,及时调整剧情,实在救不回来的,直接砍掉。
可以将损失最小化。
因而编剧前期一般只写故事大纲和前几集的剧本,电视台审核通过投拍后,才会继续写后续的剧本。
提前写好也没多大意义,电视台后面十有八九会调整剧情。
只有那些知名编剧,才有资格和电视台讨价还价,不修改剧本。
这种情况不算多见,知名编剧也要赚钱,电视台不会无缘无故要求改剧本,正常情况是收视率出问题了,才会要求调整剧情。
那时,项目说不定都要被砍了,电视剧都没了,编剧再坚持还有什么意义?
像林一凡这样,还没开拍就写完剧本,而且还是当着他的面一口气写完的,连姆活到现在,真没见过一个。
“这部《老友记》的剧本,hbc电视台要了。”
林一凡脸上没有一点意外的表情,笑道:“贵台是准备买断剧本,还是给我分成?”
他了解过米国电视台的运作模式,很少外包电视剧,大多数时候是自拍自播。
这样才能更精准的把控电视剧的质量,最大化收益,当然风险也会变大许多。
林一凡并不打算打破人家的传统,入乡随俗。
面对这部明显能火的剧本,连姆立即做出了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买断。”
林一凡:“3000万米元。”
《老友记》是从钻石宝箱里开出来的,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成本。
但有没有成本是林一凡的事,卖给连姆还是得正常开价的。
《老友记》按前世的成绩计算,林一凡只要3000万米元,很便宜了。
连姆听到林一凡报出的数字后,眼睛瞪大,嘴巴微张,震惊两个字写在了脸上。
电视剧确实更重编剧,但单纯一部剧本3000万米元,在电视圈里从未发生过。
目前最贵的编剧,单集剧本的价格是100万米元。
林一凡这部《老友记》的单集剧本价格,直接打破了记录,达到了125万米元!
林一凡可是在米国电视圈,还没有任何可查的成绩,要价实在太过离谱。
“林,你是在和我开玩笑吗?”连姆脸上勉强挤出笑容,“这个玩笑并不好笑。”
林一凡手肘撑在膝盖上,笑呵呵道:“我从不开玩笑。”
“买断剧本,3000万米元。”
“给我分成,我要总营业额的百分之10。”
林一凡直接要营业额分成,没有选择要利润分成。
利润分成太不靠谱了,不说别人,林一凡自己都能想出一百种办法,夸大成本。
没良心的,账目做成亏本都行。
除非他找一家熟悉业务的审计公司,从头到尾盯着电视剧的拍摄过程,每一笔项目都要审计。
不然他的收益就没有保证,十有八九会被坑,只是坑多坑少的问题。
还是拿营业额分成靠谱,不管账目上是亏是赚,他都亏不了。
“百分之10的营业额分成,太多了。”连姆直接拒绝,但他并没有否决营业额分成这个选项。
林一凡笑道:“所以你是要买断,还是给我营业额分成?”
先把报酬的支付方式确定下来,才能谈多少的问题。
连姆盯着林一凡的眼睛:“买断价格太高了,2000万米元我可以考虑。”
《老友记》的剧本,连姆势在必得。
台里编剧部那帮家伙,水平就到那了,用他们的剧本,收视率不太可能高过去年。
林一凡的剧本他不确定能火到什么程度,但他基本可以确定比台里那些编剧写的剧本强。
但这个价格,真的让他难以接受。
他能接受,董事会那帮家伙也不会同意。
“买断就是3000万米元,这还是看在hbc电视台是星光娱乐米国分公司的股东,特别给你们的优惠价。”林一凡的语气,非常坚决。
连姆低头看了一眼手上的剧本,他现在有一股冲动。
剧本是在他办公室写出来的,用的也是hbc电视台的设备。
如果林一凡没有其它备份,他否认剧本是林一凡写的,林一凡只能吃下哑巴亏。
深吸口气,连姆压制下那股冲动,他可不想只做一锤子买卖。
“百分之10的营业额分成绝无可能!”连姆表情严肃,“投资拍摄都是hbc电视台包揽,不需要你出任何资金投入。”
“百分之5,我立即和你签合同。”
林一凡给出了一点让步:“百分之八,不然我拿回剧本,我自己拍好,再放到你们电视台播出。”
“风险很大。”
“我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