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知意有孕后,萧浔眉宇间都带着喜色,忽想起二皇子尚未定下正式的名字。
“来人。”萧浔扬声唤道。
刘永顺连忙躬身上前:“奴才在。”
“传朕旨意,令钦天监依二皇子生辰,择几个合宜的字呈上来。”萧浔吩咐道。
“奴才遵旨。”刘永顺安排人去传旨。
刘永顺转身对殿外侍立的小太监道:“去,把旨意传给钦天监监正,让他仔细斟酌,拟六个字呈上来,不得有误。”
小太监躬身应“是”,转身快步去了。
刘永顺又对身旁两个近侍太监吩咐:“仔细守着殿门,陛下若有吩咐,立刻通报。”
安排妥当,他才拢了拢衣襟,往殿侧的净房去。
刚转过回廊,就听见廊边传来两个小太监的低语,声音压得极低,却偏偏撞进了他耳朵里。
“……刚瞧见周嬷嬷从长春宫方向回来,手里的漆盒空了,想来是把东西送过去了。”
“皇后娘娘特意让她去的?长春宫那位如今正得宠,又是有孕的身子,这时候送药材……”
“嘘!少多嘴!周嬷嬷亲自去的,定是皇后的意思。咱们瞧着就是,别瞎议论。”
刘永顺脚步一顿,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长春宫里,如今就住着佳婕妤这一位主位娘娘,皇后让周嬷嬷往长春宫送东西,那就只能送给佳婕妤。
他不动声色地往前走了几步,显露出身形,声音立刻停了,两个小太监见是他,吓得脸色发白,慌忙跪下磕头,“奴才该死!”
刘永顺没看他们,只淡淡道:“不该说的话,烂在肚子里。再让咱家听见半句,仔细你们的舌头。”
两个小太监连声称“是”,大气都不敢出。
刘永顺理了理袖口,径直往净房去,心里却已转开了念头。
旁人看不清,他可太清楚这位皇后,看似宽厚大度,实则小肚鸡肠,这时候派人去长春宫,怕是没那么简单。
回头得让人多留意着些,若真出了什么事,也好及时回禀陛下。
他自忖跟着陛下多年,这点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有的。
陛下对长春宫那位的看重,明眼人都瞧得出来,此刻又是孕中关键时候,容不得半点差池。
只是他没想到,这天晚上,就出事了。
尚薪局那间专放银丝炭的库房,后窗的插销被人悄悄拨开了道缝。
周嬷嬷安排守库房的小吏,守在前室,假装查点账册,为换炭的黑衣人打掩护。
黑衣人手里拎着个黑布包裹里,放着几十块浸泡了硝石的炭块,这东西遇热便会释放闷烟,闻着与寻常炭气无异,却能让人渐渐头晕气促,尤其对孕妇最是凶险。
他们要做的,便是将这些“毒炭”混进明日要送往长春宫的银丝炭里,神不知鬼不觉。
可就在这时,库房外传来一声轻咳,接着门就被推开了,“吴吏目,这深更半夜的,库房里怎么还亮着灯呢?”
吴吏目本在打盹,闻言吓得一哆嗦,忙起身应道:“王公公这怎么过来了?这不是年未了,属下查点账目。”
来人是尚薪局掌司王顺发,“哦?查账目?”
王顺发慢悠悠地往库房里走,“年关查账是该仔细......”
里室突然传来一声响,王顺发目光一凛,“怎么回事?”
吴吏目手心冒汗,强笑道:“老、老、是老鼠。”
“大冬天,老鼠来偷炭了。”王顺发冷笑,动作迅速地从腰间摸出一串钥匙,将锁打开了。
王顺发推开门的瞬间,里室的两个黑衣人正攥着炭块往窗边冲,后窗的缝隙还敞着,冷风卷着雪沫子灌进来。
听见门响,两人动作一顿,回头见是王顺发带着人进来,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脚下却没停,只想翻窗逃走。
“拿下!”王顺发低喝一声,他身后四个太监早有准备,一下就扑了过去。
只听“哎哟”两声闷响,两人已被死死按在地上,手里的炭块滚了一地,其中几块落在灯笼光下,能瞧见断面泛着的白霜。
吴吏目见状,腿一软差点瘫倒,嘴里喃喃着:“误会,都是误会……”
王顺发没理他,径直走到窗边,伸手将那扇虚掩的后窗推拢,插销“咔哒”扣上。
他弯腰捡起一块滚到脚边的炭,放在鼻尖嗅了嗅,眉头拧得更紧:“这炭里掺了什么?”
黑衣人被按得动弹不得,梗着脖子不说话。
王顺发下令道:“搜!”
按着黑衣人的太监,将两人浑身上下摸了个遍,什么都没搜出来。
王顺发看了看地上挣扎的黑衣人,冷笑一声,“押去慎刑司,那里的刑具会让他们说话的。”
目光一转,看向瘫坐在地的吴吏目,“这个也一起押过去吧。”
吴吏目听得浑身发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公公饶命!是小人一时糊涂,被猪油蒙了心,求公公给条活路!”
王顺发没理会他的求饶,只对太监们吩咐:“把这两个人捆结实了,连同吴吏目一起看押起来。这些炭,单独装箱封存,贴上封条。”
一个太监应声而去,剩下的人则拿出绳索,将两个黑衣人反手捆住,嘴里塞了布条,拖到墙角。
吴吏目面如死灰,完了,他就不该贪那百两纹银。
一夜过去,次日辰时初刻,萧浔正坐在养心殿的书案前,批阅奏折,刘永顺进来禀报道:“陛下,慎刑司掌印王泰和在外求见,说是有要事启奏。”
“宣。”萧浔沉声道。
王泰和快步走入,身穿藏青官服,“奴才王泰和,参见陛下!奴才昨晚深夜接到尚薪局呈报,有重大事故,连夜审讯后,特来向陛下禀明!”
“尚薪局有何重大事故?”萧浔皱眉问道。
“回陛下,昨夜三更时分,尚薪局掌司王顺发在银丝炭库房,拿获两名黑衣人,当场起获一批浸泡了硝石的炭块。同案被擒的,还有尚薪局的吴吏目。”
“硝石?混进浸了硝石的炭,是要送往何处?”萧浔精准的问出关键问题。
“回陛下,据吴吏目初步供认,这批炭……今日会送往长春宫清极院。”王泰和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