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那个更大的?
那不就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所在的半岛嘛!
这是要直捣他们的老巢了!
打赢了蛇岛海战,又以围点打援的方式在长山列岛扎根后,这场灭国之战的曙光不仅出现了,而且瞬间让他们士气大增。
他们甚至想到自己接下来该怎么打了。
赵安率领一路水军进入长山列岛后,逆流而上,轻松攻破石城。
钟玉在兵马都到齐后,亲率大军拿下北丰,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她率领,继续东进。
另外一路则是越过千山山脉,从半岛北部往东打。
千山是辽东半岛上的主要山脉,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乃是长白山余脉。
山脉两侧分布着五百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构成了黄海和渤海的分水岭。
钟玉派兵接管石城后,赵安带着水军回到长山列岛。
而此时整个列岛,两百多个大小海岛已被水师尽数拿下。
阮鱼也派人送来捷报。
他攻克了安东。
还分兵把积利以南的一些海岛给拿下了。
这也就是说,目前从旅顺口到鸭绿江整个海岸线附近的海岛,基本上在赵家军的掌控之中。
这是非常有利于步兵在陆地横推的。
不过,这还不够!
他下令让阮鱼带着水师沿鸭绿江全速推进,直接进逼高句丽的“三都”,即“北都”纥升骨城、“陪都”丸都山城和“都城”国内城。
这三都皆是位于鸭绿江干支流一带。
不管能否攻破它们,肯定能够最大程度地牵制高句丽的兵马。
他又把攻克长山列岛的众将给聚集到一起道:“诸位将军,如果说蛇岛海战打出了大赵的立国之威的话,那么长山列岛则是击破了天公作妖,击溃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战胜我大赵水师的幻想!”
“接下来希望你们保持此战的精气神,前去将三国大卸八块!待夷灭三国,本王定论功行赏!”
众将齐声道:“王爷,您说吧,接下来咱们怎么打?”
“诸位且看!”
赵安手指地图,将长山列岛的水师分为三路。
第一路沿着鸭绿江南侧的清川江往东攻。
不过清川江入海口西北有大量海岛,需要采取围点打援的方式将它们先拿下。
第二路沿着浿水(大同江)往东攻。
浿水发源于狼林山脉的慈江道,流程蜿蜒,穿平壤城而过后向南,最终注入大海。
其中平壤城如今是高句丽重点建造的“西京”,已经颇具规模。
他们似有迁都之意。
这西京自然也是要拿下。
第三路沿着阿利水(汉江)往东攻。
它发源于太白山脉西坡,由南阿利水和北阿利水组成,流域面积非常广阔,涵盖了高句丽的大片疆土。
若是夺得阿利水流域,将能完全切断高句丽和百济、新罗的陆上联系。
可以说,他的战术已经非常明确了。
加上阮鱼所率领的那路水军,总共是四路水军齐发。
鸭绿江、清川江、浿水、阿利水在半岛之上又相当于从北到南依次排开的。
只要四路水军打穿了四条江河,那么便可以完成对半岛的切割。
高句丽会顾此失彼,异常难受。
最为重要的是,眼下百济和新罗可是派出了大量兵马北上。
他们不是在辽东半岛,就是在营州一带。
倘若得知高句丽都要被切了,他们的王国又位于半岛的最南端,试问他们还待得住吗?
必会回援啊!
那么刁莽的机会也就来了!
众将也都看懂了他的通盘谋划,万分激动道:“末将领命!”
赵安提起酒坛,亲自倒了二十多碗酒,然后逐一拿起,递给他们道:“诸位将军,成败在此一举,且与本王满饮碗中酒,本王静待你们凯旋!”
“必胜!”
“必胜!”
“必胜!”
……
众将应和一番后,皆是和赵安一起将酒碗摔碎于船,然后率兵离开。
玄仪走到他身旁道:“以前听说你打了胜仗,贫道都习以为常了。这次跟着你来到高句丽才意识到,打胜仗并不是理所当然,灭国之战更是如此。”
“你不仅要和高句丽的兵马斗,还有高句丽的百姓,甚至是天公!对了,还有让人心悸的大海!这些无论哪个出了问题,都会功亏一篑。”
赵安笑道:“打仗打的其实一直都是方方面面,知道本王为何没有亲自带他们去打吗?”
玄仪浅声道:“王爷这是要‘善后’?”
“没错!”
赵安沉声道:“高句丽的这些百姓可不安生,本王若不居后应对,赵家军在前面攻城略地,他们恐怕会在后方‘揭竿而起’!”
“这里毕竟不是中原,也不是地广人稀的大湖盆地和吐蕃东部,还需本王用些手段。你可愿随本王登陆去看看?”
玄仪立即颔首,好像赵安说什么,她都会听,比之夫唱妇随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安都怀疑如果他劝她不要去云游四海了,她搞不好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当如此超凡脱俗的国师变得如影随形起来,天下间恐怕没有哪个男子会无动于衷。
赵安在长山列岛坐镇一些时日后,悄然回到石城。
不出他所料,前方钟玉刚率军攻破积利,北路兵马也拿下了平郭和建安,眼看着整个辽东半岛就要到手了,千山附近出现了大股流寇,突然攻向石城。
城中不过三千守军。
他们都吓得不轻。
因为未来的皇帝就在这里啊!
别夺得了辽东半岛,皇帝却死在了这里,那可就贻笑大方了!
玄仪却是古井不波。
她似笑非笑地看着赵安道:“王爷刚暗中来到石城,石城就被包围了,这肯定不是巧合吧?而且这些流寇那么多,也不像是短时间内聚集而成。”
“国师兰质蕙心呐!”
赵安笑了笑道:“本王早就知道千山之中有数股贼寇,一直在派人盯着他们。他们这段时间危言耸听,妖魔本王,招揽百姓,想要以家国大义来洗白自身,踩在我赵家军的尸骨上建功立业,本王又岂能让他们如愿?”
玄仪深以为然道:“只是他们恐怕多达五六万人,又来势汹汹,王爷要怎么打?”
赵安想起了三国时期的一个猛人,冷笑道:“既然这里的人畏威不畏德,那么本王索性给他们留下一个典故好了,让他们再也难生反叛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