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为应对日军进攻,在战前也做了很多的很准备,新抽调了第5、74、100军增援湘江以西阵地,准备围歼右翼进攻的日军第40师团,湘江以西的部队由杜聿明统一指挥。抽调戴安澜新2军增援浏阳、廖耀湘新6军隐蔽在萍乡以北山区,抽调孙渡滇军第58军、杨宏光新3军增援,布置在浙赣边界,准备打击日军左翼第3、13师团,这一区域部队统一由戴安澜负责指挥,国军防守长沙的为张德能指挥的第4军和独立炮兵团。
廖耀湘新6军是豫中会战期间,常申凯从缅北紧急空运至衡阳八甲岭机场,再从衡阳乘火车至萍乡。因为抽调新6军,常申凯与史迪威的矛盾冲突到达顶点。史迪威恼怒于\"花生米'违背承诺再次抽调远征军主力。常申凯则认为史迪威不识大体,缅甸现正处于雨季,无法采取军事行动。为什么不能抽调一些部队回国支援。日军正大规模进攻平汉线,明眼人都知道日军必将南下,长沙、衡阳处于危险之中。
常申凯强硬抽调了新6军进入湖南后,史迪威恼怒之下向美国政府建议武装八路军、新四军。并以国军豫中会战表现为由质疑常申凯的指挥能力,试图以美国政府的压力迫使常申凯交出国军指挥权,史迪威设想国军全部交由美军指挥。后来常申凯得知后暴怒,史迪威的做法彻底触动了他的敏感神经。常申凯视此行为对其权威的挑战?,他向美国政府要求撤换史迪威这\"刺儿头\"。常申凯与史迪威矛盾的激化,为史迪威黯然回国埋下了伏笔。
日军在横山勇的指挥下,三路日军几乎齐头并进,左翼第3、13师团分别自南林桥和崇阳进犯,国军鄂保安团第3挺进队、新13师进行阻击,日军5月28日攻陷了通城;6月2日日军第13师团越过长寿街、献钟以南大山,国军第1集团军及第44军1团进行阻击日军,日军绕道东门、古港、永和准备向南进犯。第72军尾随第13师团南下,国军第58军、第22军113师对日军在蒋埠江、横山一带进行阻击; 6月4日开始日军第3师团分别由花桥、金井南犯,国军第37军主力在洞阳市、跃龙市一带进行阻击。
中路第58师团、第116师团、第34师团分别从潼溪街、八仙渡强渡新墙河,国军第20军进行了有力阻击,但奈何日军数量大使日军渡过了新墙河;日军渡过新墙河后开始进犯汨罗江,国军第37军162师和99师于汨罗江的两岸进行阻击;5月31日日军从浯口、归义强渡汨罗江;6月6日中路日军的主力到达了金井、福临铺、沙基市、大路铺、五伦铺一带,前线日军到达了捞刀河。
右翼日军第40师团自华容、石首南犯,国军第99军进行节节阻击;6月1日日军开始水陆夹击,6月6日渡过了沅江、6月9日日军开始进犯益阳;国军第77师据城反击日军。
国军首先发起反击的是左翼,6月7日日军第13师团前锋一个大队攻击到高坪,与廖耀湘新6军迎面相撞,被新6军一个照面消灭。第13师师团长赤鹿里收到报告,立即感觉到不对劲,一个大队的日军被这么快被消灭不同寻常,赤鹿里立即命令攻击部队向北收缩到永和,第13师团集中在古港、沿溪、永和、官渡一带。戴安澜在浏阳已等待多时,他及军部直属部队与川军第44军留守浏阳,立即命令副军长廖龄奇带着三个主力师从西南向古港压了过去,其中一个师进入北部山区协助川军第20军、第27军断绝第13师团北撤后路,同时防备日军南下增援。廖耀湘新6军、孙渡第58军一部出南面山区向北出击,新3军第58军余部向西压迫。
赤鹿里发现第13师团同时遭到西南、南面、东面的攻击,大溪河以南永和的前锋部队被国军大批部队包围。赤鹿里意识到第13师团遭遇了埋伏,他命令永和前锋部队坚守,另派部队向北发起试探性进攻,同时电告了第11军横山勇,古港、永和发现国军主力,所部已被包围。向北试探性进攻很快就被国军打退,赤鹿里确定第13师团四面被围,但他并没有太慌张。赤鹿里认为国军想吃掉第13师团,还要看国军有没有这样的牙口,除了国军精锐第74军赤鹿里还没有怕过国军其他部队。他的想法很简单:拖住这支国军主力,日军后续部队南下增援与第13师团一起消灭这股力量。西南、南部攻击的国军大量装备美式武器,赤鹿里判断这两股部队属于国军中央军,如果能消灭这股力量,第13军肯定是首功一件。他不知道的是由于他的误判,第13师团包括他自己会命丧此地。
横山勇接到赤鹿理的电报,也同意了赤鹿理后续发来的作战建议:由第13师团拖住国军,后续部队加紧支援、围困,部署完成后第13师团中心开花,消灭这股国军。横山勇命令第3师团向东攻击浏阳,命令第27师团赶到平江,向南发起进攻。
第13师团在大溪河以南的前锋部队有4000余人,得到赤路理的命令后安排部队修建防卫工事。6月8日新6军、第58军发动了总攻,新6军的美制重炮12门105毫米榴弹炮、24门75毫米山炮开火了,永和日军被炮火覆盖。第58军将士们看着新6军的全副美军装备,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国内军队还没有如此好的装备,包括国军第74军。日军没有想到南面的国军火力如此强大,远超了自身。新6军全军余人,除留守萍乡5000余人外,全军余都在此地,再加上第58军南线8000余人,进攻部队达到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