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帕尔英日两军还在激战,经过一个多的努力日军攻占了英帕尔东南面的伯莱尔公路上的谢阿姆山口,英印军被迫退守直接俯瞰着公路干线的坦努帕尔。牟田口廉也认为胜利已经在望,不断督促日军继续进攻。但这时日军部队已成为了强弩之末。日军严重缺乏给养,口粮从出发时的6两降到4两、3两、1.5两,甚至0.3两,战斗力大为下降。而英印军却大不一样,依靠英美航空队兵力和补给不断得到补充,士兵每天除了获得基本生活物资外,甚至还能得到诸如香烟、甜酒之类的物品。
面对各主力师团不断请求补给,牟田口廉怒了:\"日本民族自古以来就是食草民族,被丛林包围的士兵怎么可能喊饿?”他认为日军士兵完全可以依靠丛林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充饥。日军也不是没有进行后勤支援,但后勤路线必须渡过缅西北的钦敦江,并翻越险峻的那加山脉。这里的地形复杂,缺乏道路,第15军牲畜运粮队伍,很快就成为了盟军航空队的活靶子。此时盟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英美军航空队对交通线进行了绞杀。
曼德勒的日军也不好过,南面第49师团始终无法突破吉打及其周边远征军的防御,曼德勒周边据点、东、北二个方向高地已失守,西面是依洛瓦底江,曼德勒只剩南面一条退路。远征军将大炮拉上了高地,不断对曼德勒炮击,攻击部队不断向曼德勒发起冲击。防守日军虽死伤惨重,但却依然顽强据守。
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正在焦急等待还在海上的第32师团、53师团。但遍往东南亚的海路航线也不安全,美军潜艇渗透到了东南亚航线,在去年,日本商船被击沉了210余万吨,美军潜艇的目标多是商船,运输第32、53师团的运输船队不敢大意,沿途都需要军舰接力护航。
李振华年底分配到鲁中、沂山、渤海三个军区检查军队训练工作,从蒙山出发时得到一好消息,由于七大延迟,山东军区又将发生大战,总部委派黎玉副政委回返山东,路上预计要两个多月的时间,黎玉一来一回加上在延安呆三个多月,大半年就过去了。项首长留在了延安,总部临时委托他展开的甄别平反工作,整风运动中审干有“肃反扩大化”的倾向,延安总部纠正了“抢救”运动的错误。他有共产国际的背景,并曾任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
李振华沿鲁中、沂山、渤海军区一路检查过去,检查的结果令他比较满意,特别是鲁中、沂山的伪军改造工作,两个军区按照山东军区“攻心为上”指示展开工作,通过思想引导与制度约束,将伪军快速转化为革命力量。除了采用山东军区倡导的\"诉苦大会掺沙子\"等形式,鲁中、沂山还创新了一些方法,改造从俘虏营就开始了,政工干部们耐心细致地讲解参加我军的意义,剖析伪军对全民抗战的危害,揭露汪伪政府的汉奸本质。许多伪军士兵起初对这些“说教”不屑一顾,抱着当兵吃饭的陈旧思想,但在看到我军官兵平等相待、生活艰苦却斗志昂扬后,他们开始逐渐改变看法。更让俘虏兵动容的是,我军从不对他们进行肉体虐待,人格污辱。反而在资源比较短缺的情况下依然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
加入我军后,连队一对一帮扶,通过谈心、示范和整训,逐步纠正其不良习气?。采用“边战斗边训练”模式,通过实战淘汰怯战者并提升战斗力,通过不断的对日作战胜利打消其对日军的恐惧。针对伪军士兵中很多都是本乡本士的特点,军队政工直接对接地方党组织,对其家属进行优待,利用朴素的乡土文化传统、是非观,约束、教育伪军转化士兵。
李振华非常郑重的要求两个军区的政工人员总结好经验,以备未来。李振华告诉他们,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亚于一场大型战役的胜利。这是以后快速扩展我军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工作完成后返程时已快到了除夕,他决定去沂山的兵工厂和熊大正一起过年,年后再回蒙山,他与熊大正又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
熊大正、宜茗没有预料李振华会到他这里来过年,两人看到他的到来都非常高兴。李振华亲热地叫着二哥、二嫂进了门。宜铭去准备年夜饭了,兄弟俩到房间里聊天。
熊大正看着李振华道:\"又壮实了啦,也威严了。你小子上次来了一趟就没见人影,你嫂子念叨几次想给你作媒,让你成家。\"
李振华道:\"二哥,别给我费心了,兵荒马乱之际,战场上枪子不长眼,我自身都不能完全保证,不能拖累别人。你要有心还是关心关心大哥,他到现在还是光棍一个。\"
李振华果断转移火力,熊大正道:\"我管不了他,自从兵工部转移到沂山后,我还没有见过他,他来沂山军区后也没过来兵工部。\"
李振华忙向熊大正解释黎明到诸莒地区后麻烦事一大堆,脱不开身。
两人又聊到了当前抗日形势,李振华为熊大正分析了局势,并告诉熊大正抗战胜利也就是一两年的事了,李振华询问熊大正抗战胜利后的打算。
熊大正听到李振华的判断非常兴奋,他相信李振华的判断。至于抗战后的打算,熊大正已和宜铭早就商量好了,抗战胜利之后,出国留学,学成之后回到祖国报效国家。
李振华非常赞成熊大正的打算,在他的潜意识里像熊大正这一类的科技人才放在哪里都不可多得,尤其在中国高级知识分子本来就少,社科类还占大部分,就更突显理工人才的珍稀。像熊大正这样的一类人,往往以后就是一个学科的奠基人,他们也是以后国家建设最需要的栋梁之才。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李振华是绝对不希望这类人才上战场,消耗在战场上。国府倡导的\"十万青年十万军\",何尝不是如此。
李振华告诉熊大正,他有个计划抗战后一段时间可能需要熊大正前往日本,但现在不方便透露,让熊大正有个思想准备。李振华有意识聊起了熊大正的专业方向,引导他偏向自己所知的国家最需要的专业领域。李振华针对的不是熊大正一个人,他有一个系统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不限于我党、不限于山东,放眼全国。
李振华和熊大正、宜铭开开心心的过了一个除夕,吃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四盘两碗家乡菜。除夕鱼是不能少的,年年有余,这盘鱼是不能吃的,一直要留到除夕,有头有尾。汤圆是不能少的,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