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周亦云控制了武汉政局之后,在鄂省省长的,整个华中地区开始下起了绵绵细雨,大雨越来越大没有停息的迹象,周亦云当即召开党政军会议,要求整个鄂省的官员巡视河边,周亦云带着一大帮的官员在暴雨中前往长江堤坝查看,结果果然出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
由于民国初期战乱频发,整个长江沿岸的堤坝年久失修,洞庭湖、鄱阳湖淤积十分严重,导致蓄洪能力下降,再加上为了生存,当地政府控制力十分薄弱,长江沿岸无序围垦加剧河道狭窄泄洪能力减弱。此时的周亦云并不知道在原时空的历史上。
在1931年7月-8月的时候暴雨集中期,大雨一直下到了9月,导致堤坝垮塌整个华中,华南,华北成了沼国
其泛滥的范围包括了:长江、淮河流域的颚省、湘省、皖省、苏省、赣省、浙省、豫省、鲁省等个8省,应长江洪水泛滥的灾民超过2800万人占了当时中国总人口6%。
其中死亡人数:约14万-40万人含后续瘟疫和饥荒。
经济损失:淹没农田5.2亿亩,摧毁城市武汉、南京等主要城区。
灾害发生的原因在于,1931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持续性特大暴雨,7月降雨量达到了往年3倍,在上游的金沙江、岷江与中下游的汉江、赣江同时因为爆雨涨水,形成全流域洪水。
而民国初期战乱频发政府不断更替,大多数的军阀只顾着打仗争夺地盘,不光没有修理维护堤坝连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淤泥也没有清理,到了国民政府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国民政府财政困难,防灾投入有限,而且由于地方派长期各自为政,中央的命令并不起作用, 在灾害发生后,救援混乱,防护不利。
而其中最为严重的地区就有武汉三镇,全武汉被水淹长达3个月之久,水深最大的地方可以达到6米,连汉口火车站都淹没的只剩了屋顶可以看见。
由于政府救治不当,灾民聚集于高地,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十分的差劲,导致在人员密集的区域爆发了霍乱,每日死亡几百人。
而在苏省里下河地区,堤坝不堪重负运河决堤,大水直接将兴化、高邮等县的90%房屋全部冲击倒塌,幸存者只能爬到树上躲避洪水。
在皖省的沿江城市,芜湖、安庆等城沦为泽国,政府救援不力,洪水过后灾民以树皮、观音土充饥。
1931年代特大洪水直接导致当时的经经济直接崩溃,长江流域作为全国的粮仓,大洪水导致当年的粮食减产70%,引发全国性的饥荒。
上海,广州,北平等大型城市米价暴涨,无数人民吃不上饭,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高涨,华夏革命开始进入高潮。
连绵的暴雨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周,长江水位不断上涨。周亦云站在窗前,望着阴沉的天色,心中莫名涌起一阵不安。“不对劲……”此时的周亦云不知道的在南京的水利专家李仪祉已经北上武汉而来,周亦云一面让人在武汉找水利专家,一面派人前往江堤。
6月12日,周亦云在一次政府的联席会议中,突然接到了报告,从南京来到武汉考察的水利专家李仪祉的紧急报告,他赶紧去见了水利专家李仪祉,再来见周亦云之前李仪祉已经考察过武汉汉口段的江边堤坝了,当李仪祉看见周亦云之后,一点没有客气直接对着周亦云说道;“周主任,汉口段江堤渗漏严重,若再遇大汛,恐有溃坝之险。”
武汉省政府会议厅的窗外,长江水位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浑浊的江水拍打着堤岸,发出沉闷的轰鸣。
水利专家李仪祉站在地图前,手指重重敲击着汉口、武昌、汉阳三镇的位置,声音沙哑而急切:
“长江水位已超警戒线两米!汉口张公堤、武昌武金堤多处渗漏,若不立即加固,不出一个月,武汉必成汪洋。”
然而,他的警告换来的却是满堂官僚的冷漠。
财政厅长王克敏慢悠悠地端起茶盏,嗤笑一声道:“李委员未免危言耸听。武汉哪年不闹洪水?无非是劳民伤财,最后虚惊一场。”
建设委员张景惠翘着二郎腿,漫不经心的说道:“如今剿共军费尚且不足,哪有余钱修堤?南京的饷银要是晚了,士兵闹起来,可比洪水厉害多了。”
几位地方士绅代表也随声附和:“周代主任,防汛之事可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剿匪的军费……”
李仪祉刚要说道,突然——
“砰!”周亦云一掌拍在桌上,茶杯震落在地,瓷片四溅。全场瞬间鸦雀无声。
周亦云缓缓起身,目光如刀,一字一顿道:“诸位可知,江水一旦决堤,武汉三十万百姓首当其冲?”
接着周亦云抬手直指窗外,声音陡然提高:“你们坐在这里高谈阔论,可曾去看过江堤?那些裂缝,能塞进一个拳头!武昌贫民窟的百姓,连逃命的地方都没有!”
见众人噤若寒蝉,周亦云冷笑一声,直接下令:第一调集武汉警备部队,各地保安队,组织市民全员上堤抢险,冻结省政府三个月行政开支,全部用于购买沙袋、木桩,第二强征汉口富商囤积的麻袋、粮食,违者以战时资敌论处,等汛期过去后在按市价给钱,第三周亦云带头捐款,并且下令大小官员一律上堤,第四,向第八集团军通报,希望他们协助抢险。
他最后环视众人,寒声道:“今日起,防汛即为军令!玩忽职守者,军法从事!”
事态紧急,刻不容缓,周亦云一面行动,一面火速上报南京,请求中央警惕长江沿岸险情。
召集商贾士绅,在武汉最大的酒楼设宴,晓以大义。
作为本地名门,周家第一个站出来,带头募捐。眼见周家如此,其他富商士绅也纷纷解囊。捐款数额迅速攀升,但周亦云深知钱款必须透明!
他当即成立“防汛统计委员会”,由驻武汉的德国军事顾问团直接监管,每一笔款项,都记录在册,每一分钱的开支,都按日期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