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阿茹娜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喜,又为何而悲。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阿茹娜终于停止了哭声。
她的体力也因苏赫德玛的灵力,而得到了恢复。
她一言不发,走到了苏赫德玛的身前,将匕首捡起,擦了擦上面的血,插回了腰间。
阿茹娜盯着苏赫德玛的尸体看了许久,她的嘴角上,依旧挂着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
许久之后,阿茹娜才向苏赫德玛行了一礼。
接着她在地上挖了一个坑,将苏赫德玛的尸体放在了里面,又用土掩盖,算是将苏赫德玛安葬了。
做完这一切后,阿茹娜便进入了圣山之中。
现在这里已经空无一人。
阿茹娜只是围着圣山转了一圈,然后便回乌兰特部去了。
这一战已经结束,她也该前往东海,对抗妖族,助师父一臂之力了。
但在此之前,她需要先回部落,让部落中的族人安心。
……
此时,正与西域佛主行到一半的张道之,忽然感应到了什么,不禁看向了圣山。
良久后,他忽然心中一动,暗道:“恭喜你,阿茹娜,你成功了。”
张道之远在大周,并不知道阿茹娜与苏赫德玛之间的详细情况。
只知道二人开战了,最后阿茹娜胜了。
他也无暇去草原,一来身边有西域佛主在,没有自己监视着,很难说他会不会做出其他的事情来。
二来他也不知道,妖族会在什么对人族发起进攻,他不敢耽搁太久。
这一路来,他已经用了太多的时间了。
要不然他这个做师傅的,无论如何都得去草原一趟,为阿茹娜打气。
西域佛主见张道之神色有些异样,心里不禁一突,不知道天师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不管怎么样,自己还是小心为妙……
随着西域佛主的离开,西域三十六国的国主,好不容易才聚集起来的兵马,最后又只得退了回去。
没有了西域佛主这个主心骨,西域三十六国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更不敢窥视中原。
这也让赵崇仁松了一口气,西域之危局,终于是解除了。
黔国公沐雄,此时率领二十万大军,刚走到一半,便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由怔怔出神。
旋即感叹,果然还得是张天师出马,不费一兵一卒,便解决了一大危机。
当即,沐雄便下令,大军原地安营扎寨,在此歇息。
此番他劳师动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却什么都没有捞着,因此自不会轻易撤兵。
就算是他下令撤了,军中定然会生出怨气,如此,士气定然会受到打击。
毕竟这些将士们,都指着能打一仗,然后升官发财呢。
好不容易兴奋的以为有仗打了,结果他们还没到,就结束了,这让他们的情绪会陷入不稳定之中。
因此,沐雄正在思考,要不要趁这个机会,前往雁门关,与北元一战。
但在没有收到诏令之前,沐雄也不敢轻举妄动,一时只得按兵不动。
否则到时候一个帽子扣下来,即使赵长青不会处置于他,面上也说不过去。
……
此时,雁门关外。
北元的铁骑,已经兵临城下,随时准备攻城。
为了这一战,北元可谓是倾巢而动,不仅怯薛营,铁骑营全动,草原十八部除乌兰特部之外,也已到齐。
各营加起来,更是足足有六十万铁骑,二十万步卒,以及从其他附庸国征集来的二十万混合部队,合有百万大军!
加上运输粮草物资的民夫,以及探子,医护,工匠等,更是超过了两百万之巨。
也就是如今北元皇室强盛,才能动员这么大规模的兵力,否则,放在以往,这根本想都不敢想。
百万大军,陈兵雁门关外,连营千里,旌旗蔽天。
兵勇将猛,人喧马嘶,铁甲寒光冷冽,兵戈透露出一股冰冷的杀意。
饶是薛尧看到这一幕,都不禁脊背发寒,冷汗直流。
这座雁门关,只有十万人守军,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北元的百万大军?
所幸北元军中,多是骑兵,善野战,不善攻城,纵有百万大军,一时半会儿也休想拿下雁门关。
而且,薛尧早已做好了准备,在北元兵马动时,他已下令北方各关,都坚壁清野,不给北元留下任何可用之人,可用之物。
要不然这一仗,他还真不知道怎么打下去。
当然,仅仅如此,也抵挡不住北元的攻势。
除非将北方边关的四十万守军,全部合并一处,或能守住雁门关。
但北元将领又不傻,他敢合兵一处,北元就敢分兵攻城,又岂会与他大军正面对抗?
毕竟两军大战,又不是对冲杀过去,一顿狂劈乱砍,就完事了。
是以,薛尧只能据守城池,一边送催皇帝增兵支援,一边等待支援,才是上策。
……
与此同时,京城,建极殿内。
皇帝赵长青也是急的不行,北元拥兵百万南下,他也知道,仅凭雁门关的守军,是很难守得住的。
但是现在,他已是无军可以调用,尤其是北元的铁骑。
大周军中,多是步卒,骑兵是少数,且骑兵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都根本无法与北元的骑兵应对。
要知道,北元可是有六十万骑兵,纵横天下无敌手,曾灭了不知多少个国家,威名赫赫。
这样一支铁骑,哪怕他将百万禁军,全部派到雁门关,也没有什么作用。
除了守城之外,也做不了其他。
一旦城破,除了少数骑兵能够借马奔逃外,其余的兵马,面对骑兵就是待宰的羔羊。
对此,赵长青感到深深地无奈,大周的骑兵还是太少了,战斗力也不足,需要提升。
可惜大周境内,并无一个懂得训练骑兵之人。
上一个,还是申九千,但是他已经死了。
建极殿内的群臣,皆面面相觑,一时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这时,如今的宰执,中书省左丞相富彦百,出列向赵长青道:
“陛下,黔国公出兵二十万支援西凉,但如今西域之危已解。”
“陛下不如下诏,先让黔国公领兵前往雁门,支援薛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