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北岸。
昼夜轮转,已是讲武之日。
天明前十刻,东、西两座军营人头攒动,骏马嘶鸣。
众士卒走出营帐,划分六军。
咚!到了七刻时分,小校猛然击鼓,鼓声浑厚,传遍四面八方。
这是第一次戒严,全军肃静,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奔走呼号。
一声,两声,三声!鼓声中,临淮城南门轰然开启,吊桥放落。
城楼上,一面赤旗猎猎飞舞。城下,秦王亲卫伫立道旁,一动不动。
天明前五刻,金鼓齐鸣。
这是第二次戒严,全军士卒披甲,步兵飞速列成直阵,骑兵牵马肃立。
李元崇、赵喆、张建兆等六位大将,立于旌旗之下。
六军各备鼙鼓十二面,钲一个,大军号四个。
紧接着,崔皓、王景略、徐晏清等文臣,出城门,从场地东侧入内,来到帷宫之下。
一个个身穿圆领袍,束蹀躞带,叉手侍立。
不知不觉,到了二刻时分,第三次戒严。
奉宸司校尉、龙骧军骑兵各数百人,持矛、戈、剑、戟,依次开道,从城门口直达帷宫。
不多时,高楷身穿金甲,簪红缨,腰悬金鳞刀,骑一匹枣红骏马。
由唐检引导,过吊桥,从场地北门进入,穿越左右两军,抵达帷宫。
随后,他翻身下马,登上石阶,面朝南方落座。
众亲卫侍立左右,文臣分东西两列,站在十步开外。
奉礼官蓦然高呼:“拜!”
一声声呼喊响彻云霄,传遍整个平原。
一众文臣、武将,十万士卒,奉宸司校尉、龙骧军骑兵,乃至临淮城百姓,皆跪倒在地。
“拜见秦王!”
这么多人异口同声,爆发出的声响犹如山呼海啸,不光席卷整个平原,更传扬至淮河以南。
都梁山上,钱惟治神色一震,暗叹,大丈夫当如是也!
庾行简亦然叹息,虽然不愿承认,但秦王高楷实乃当世豪雄。
这股气势,恐怕连大王也有所不及。
他不由回想起当年,陪同袁文通,在长安所见所闻。
那时,高楷只是秦国公,便威望卓着。如今他坐拥天下九道,一百五十二州,堪比烈日凌空,盖压群雄。
钱惟治赞道:“坐拥如此雄军,难怪他纵横北方,难逢敌手。”
庾行简下意识反驳:“不过花花架子罢了,战场上厮杀才能见真章!”
钱惟治摇头不语。
……
帷宫之上,高楷微微抬手,笑道:“免礼,平身!”
“谢大王!”整个北岸,又一番山摇地动。
唐检倏然拱手:“有司谨具,请大王示下!”
高楷点了点头:“开始吧!”
“遵令!”
令旗摇动,六军之中各有兵卒吹大军号,反复三遍。
随后,敲响鼙鼓,军令一层一层传递下去。
鼓声亦然三遍,诸位郎将偃旗,所有步兵轰然跪下。
此次讲武分为两场,第一场为步兵,第二场才是骑兵。
六位大将居中而立,左军在旗鼓之东,面向西方,右军恰好相反。
“今行讲武,以教人战,进退左右,一如军法。”
“用命有常赏,不用命有常罚,可不勉之!”
这是誓师之言,由郎将振铎,通传整个场地。
霎时间,鼓声如雷,全军将士高呼宣誓,一声声宛如海浪,回荡在山川之间。
紧随其后,郎将举旗。所有步兵起身行进,走到两军之间,第一个标注处。
铿!前排士卒敲钲,其声悠扬,众人齐齐止步。
整个过程令行禁止,整齐划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皆成一排直线。
咚!鼓声再度响起,重复三次。诸位郎将偃旗,全军下跪,呼喝声震天动地。
“秦王万岁!”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帷宫之上,高楷挥手请起,笑道:“此乃僭越之言,不可再说了。”
天子才能万岁,他这个秦王,最多千岁罢了。
唐检摇头道:“大王雄武大略,必将平定乱世,开创新朝。”
“将士们方才有感而发,殷切盼望。”
许晋附和:“周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以大王功德,难道还不配称帝么?”
听闻此言,众文臣、亲卫皆竖起耳朵。
然而,高楷但笑不语。
按他设想,至少平定北方才可称帝。毕竟,九五至尊,重如泰山,须得德位相配,才能坐稳御榻。
咚!讲武之地,鼓声震响,郎将倏然举旗。
全军士卒起身,齐步跑到第二个标注处,复又止步。
行军之时,丝毫不乱,一排排刀、枪、槊、弓直抵脖颈,却无一人面露惧色。
都梁山上,吴军虽看不清每个细节,却能瞧见秦军阵容整齐,身姿笔挺。旗鼓交替之时,并无丝毫纰漏。
数万之众列成直阵,横平竖直,远近高低,竟恍若一尊尊陶俑,毫不动摇。
钱惟治嗟叹不已:“坐拥如此强军,何愁天下不平?”
“钱将军慎言!”庾行简冷声道,“只不过操练一番,走动几步,装模作样,算什么强军?”
钱惟治哂笑:“高楷坐拥九道,一百五十二州,千万军民,若尽数招募,何止这十万兵卒?”
“据我所知,这些人久经沙场,追随高楷纵横神州以北,都是百战老兵,个个骁勇。”
“纵然分属敌我,庾侍郎也不该轻视!”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可不会固步自封,对敌方长处视而不见。
庾行简一时哑然,忽又冷哼:“钱将军为何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秦军纵然强盛,我吴国将士也非怯弱之辈。”
两人话不投机,再度争论起来。
帷宫中,高楷却颇觉遗憾,此次阅兵时间仓促,不然可教方阵,展现出来,那才叫壮观。
不过,众文臣个个叹为观止:“我军兵锋之盛,天下谁家可比?”
片刻后,所有将士退回原位,肃然伫立,准备展示阵法。
与之前有所不同,东西二军各树青黄黑赤白五色旗,列直方尖圆曲五种战阵。
由东军敲第一通鼓,举青旗,所有步兵排布直阵。
随后,西军亦然击鼓,举白旗,列方阵以对。
这是第一轮变阵,整个过程中,整齐有序,绝无一人慌乱。
到了第二轮,由西军敲鼓,举赤旗,列尖阵。
对面,东军举黑旗,伴随着鼓声,倏然变成曲阵。
第三轮时,东军再度击鼓,举黄旗,排布圆阵。
西军针锋相对,于鼓声中,举青旗,恢复成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