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对,但进攻呢?”
马夫反问,“再来看盐湖城,这个选择,从战术契合度上讲,近乎完美。约翰·斯托克顿,篮球教科书本身。他的传球,他的挡拆时机判断,是历史独一档的存在。李飞是一个拥有中距离投篮神技的内线,他甚至不需要像卡尔·马龙那样做一个纯粹的终结点。他和斯托克顿的挡拆,可以有无数种变化:顺下攻筐、中距离急停跳投、甚至是他自己持球策应。这个组合的下限极高,从他们合作的第一天起,就能打出联盟顶级的进攻效率。”
凯文·哈兰点点头:“一个追求上限的极致暴力美学,一个追求下限的稳定高效。那么波士顿和休斯顿呢?”
“波士顿的报价,已经超出了篮球范畴。”
马夫·阿尔伯特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球队股份,这是在为李飞铺设退役后的道路,是把他和一座城市的荣耀历史彻底绑定。里克·皮蒂诺在赌,赌李飞不仅仅是一个球员,更是一个图腾,一个能让绿色王朝复兴的唯一希望。但从阵容上看,凯尔特人能给李飞的支持太少了,他需要时间去等待球队成长,这对于一个刚刚输掉总决赛、复仇心切的年轻人来说,或许不是最优选。”
“至于休斯顿……”
马夫说到这里,罕见地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那是孤注一掷的豪赌。史蒂夫·帕特森的报价,与其说是给太阳队的,不如说是给全联盟看的。他们在宣告,为了得到李飞,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包括他们的过去和现在。用三位名人堂成员去进行一次先签后换,这在操作层面就已经是天方夜谭。但这种姿态,这种决心,对任何球员来说,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他们等于是在告诉李飞:来吧,这支球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将是你的。我们为你清空一切,你来书写一切。”
演播室的屏幕上,适时地切换出了四支球队的logo和他们的核心报价,每一个都足以让任何篮球运动员心潮澎湃。
比尔·沃顿此时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悉一切,嘴角微微上扬,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全新观点:
“你们都忽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李飞为何要毅然决然地离开太阳队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输掉了总决赛吗?”
他的话语如同平静湖面上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众人皆被他的观点所吸引,目光纷纷集中在他身上。
比尔·沃顿环视一圈,似乎在观察每个人的反应,然后继续自问自答道:“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真正的原因在于,他看到了芝加哥公牛队。他看到了那个身披23号战袍的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以及站在乔丹身旁的斯科蒂·皮蓬,还有刚刚加入他们的卡尔·马龙。”
说到这里,比尔·沃顿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他的语气充满了对李飞选择的理解和认同:“李飞意识到,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仅凭一己之力,即使拥有再高超的球技,也难以与如此强大的对手抗衡。他需要的并非一份金额最大的合同,亦非一座城市的钥匙,而是一群能够与他并肩作战、共同冲锋陷阵的真正战友。”
“所以,你的结论是??”哈兰追问道。
“我的结论是,李飞的选择,将取决于他对‘战友’的定义。”
沃顿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摄像机,直视着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是沙奎尔·奥尼尔那种能够分担内线压力的伙伴,还是约翰·斯托克顿那种能够让他打得更轻松的搭档?又或者,他相信自己能够像当年的拉里·伯德一样,将一群角色球员带上王座?我们都在分析球队,但真正做出决定的,是李飞对篮球胜利的理解。”
电视屏幕上,三位名嘴的讨论还在继续,唾沫星子飞溅,激情四溢。
而此刻,讨论的中心人物,李飞,正悠闲地躺在菲尼克斯郊外豪宅的泳池边,手里端着一杯冰镇柠檬水,脸上盖着一本《华尔街日报》。
阳光很好,泳池里的水波光粼粼,反射在他那张足以让好莱坞一线小生失业的脸上。
“所以,”李飞懒洋洋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旁边一位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的中年男人耳中,“他们还在猜我会为了‘战友’去哪儿?”
大卫·法尔克,这位篮球世界最具权势的经纪人,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嘴角勾起一丝商人特有的微笑:“专家们总喜欢把事情拔高到哲学层面,‘篮球的理解’、‘胜利的定义’……听起来多高级。但他们忘了,篮球运动员首先也是个生意人,尤其当你这个生意人还运营着一个价值数亿美元的品牌时。”
法尔克将一沓厚厚的文件放在李飞旁边的躺椅上,每一份文件都代表着一个足以让联盟99%球员疯狂的报价。
“洛杉矶湖人,沙克亲自打来电话,说愿意把禁区让出一半,只要你来,他和科比愿意当你的左膀右臂。报价是顶格的3000万美金一年。”
“盐湖城爵士,他们甚至愿意修改城市税法来帮你避税,斯托克顿说他可以打到五十岁,只要能和你合作一次。”
“休斯顿……那群德州疯子,他们甚至联系了NASA,说可以送一件印有你品牌Logo的宇航服上天。”
法尔克絮絮叨叨地念着,这些在外界看来石破天惊的报价,在他嘴里就像是菜市场的白菜一样平常。
李飞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从鼻子里“嗯”了一声,然后轻轻翻动了一下脸上的报纸。
“大卫,”他终于开口了,“把那些小城市的报价都扔了吧。”
法尔克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我就知道。你的胃口,可不仅仅是一个总冠军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