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他说,“我们的对手,是那个叫李飞的家伙。”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似乎在消化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分量。迈克尔·乔丹,这个篮球世界公认的“神”,第一次将一个年轻人,一个来自东方的挑战者,真正放在了“对手”这个位置上。这不仅仅是一句评价,更像是一声跨越太平洋的战鼓,宣告着一场新王与旧帝之间的战争,已然拉开了序幕。
。。。。。。。。
当亚特兰大的夜幕逐渐深沉,地球的另一端,古老的中华大地,正被黎明前的第一缕晨光点燃。
对于亿万中国球迷来说,这是一个注定无眠的夜晚。
从比赛开始的那一刻起,无数个家庭的客厅里,大学的宿舍中,街边的烧烤摊上,所有亮着灯、开着电视的地方,都汇聚着同样紧张而期盼的目光。
信号,还是那略带雪花,偶尔会卡顿一下的卫星转播信号。解说,还是那位声音已经嘶哑,却依旧激情澎湃的张卫平指导。
“有了!胡卫东!好球!真是个好球啊!”
当篮球穿网而过的那一刻,当终场哨声响起的那一刻,积压了整整四十八分钟的紧张、焦虑、担忧,瞬间化作了山崩海啸般的欢呼!
“赢了!我们赢了阿根廷!我们进八强了!”
北京,某大学男生宿舍里,一个光着膀子的男生猛地从上铺跳了下来,抱着自己的室友疯狂地嘶吼,完全不顾宿管阿姨随时可能破门而入的风险。
上海,弄堂里的一户人家,白发苍苍的老爷子激动地拍着桌子,震得茶杯里的水都洒了出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好样的!好样的!这帮小伙子,是好样的!”
广州,灯火通明的夜宵大排档,所有食客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中的啤酒杯,素不相识的人们互相碰杯,高喊着“中国队牛逼!”,仿佛这是一场属于他们所有人的盛大节日。
这一夜,胜利的喜悦传遍了大江南北。
而在这场狂欢的中心,那个身穿91号的男人,成为了唯一的焦点。
如果说,战胜安哥拉和克罗地亚,让国人看到了中国男篮崛起的希望;那么,这场逆转阿根廷的史诗级胜利,则彻底将李飞推上了神坛。
65分,22个篮板,8次助攻,5次盖帽。
当这个数据通过电视屏幕,清晰地呈现在每一个观众眼前时,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这已经不是“优秀”可以形容的了,这是统治,是降维打击,是篮球之神降临凡间的表演。
各大体育报社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编辑们连夜修改头版头条,用尽了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华丽、最夸张的词汇。
《东方神龙,昂首挺进奥运八强!》——《体育周报》
《65分神迹!李飞一人击溃潘帕斯雄鹰!》——《篮球先锋报》
《谁说黄种人不能飞?他,就是天空的极限!》——《环球体育》
而在刚刚兴起不久的bbS论坛上,关于这场比赛的讨论,更是直接刷爆了服务器。
“我宣布,从今天起,我就是飞哥的脑残粉!谁反对?!”
“楼上的,算我一个!第四节看得我差点心肌梗死!是飞哥,硬生生把我们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你们看到最后那个数据统计了吗?65+22+8+5!我滴个神啊,这是打奥运会还是打游戏啊?开了修改器吧!”
“何止是数据,你们没注意到吗?最后两分钟,阿根廷队那帮人看李飞的眼神,都带着恐惧!那是一种被打到服气,打到绝望的眼神!”
“最骚的是赛后采访,那么牛逼的表现,飞哥说得轻描淡写,‘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胜利属于团队’。这格局,这气度,粉了粉了!”
“我宣布,以后谁也别跟我提什么乔丹、奥尼尔,在我心里,世界第一中锋,不,世界第一篮球运动员,就是李飞!”
狂热的吹捧中,夹杂着一些相对理性的分析。
“大家先冷静一下,虽然赢了很爽,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场比赛能赢,李飞的个人英雄主义占了至少八成。他太关键了,硬生生把全队的防守提升了一个档次。没有这个,我们早就被阿根廷的进攻冲垮了。”
“没错,除了李飞,其他位置我们和世界强队还是有差距的。但这就是拥有一个超级巨星的意义啊!他能弥补这些差距,能把一支普通的球队,带到不属于它的高度!”
“现在我们三战全胜,已经提前锁定八强席位了!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啊!1984年我们才第十名,92年巴塞罗那更是垫底!这绝对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光辉的一天!”
无论理性还是感性,所有的言论最终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结论:李飞,这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改变了中国篮球的命运。
他就像一根定海神针,插在了这支略显稚嫩的队伍中央,让所有的队友都有了主心骨。他更像一台性能炸裂的超级引擎,强行驱动着“中国队”这艘略显陈旧的战舰,在世界篮球的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
。。。。。。。。
狂欢之后,冷静下来的球迷和媒体,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小组赛的下一个对手。
当赛程表上,“中国 VS 美国”的字样出现时,整个世界篮球圈的空气,仿佛都被点燃了。
美国队!
那不是一支普通的球队,那可是不可一世的“梦之队”!
。。。。。
昨天就差一分就能击败澳大利亚,太可惜了真的太可惜了,就差一分啊啊啊啊啊,不过已经打得很好了,这只中国男篮好样的,这才是有血性的球队,支持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