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隋军中士气高涨,无论是普通士兵,还是领兵将领,都憋着一股劲,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士兵们想要成为下一个李靖、下一个李世民,成为大隋的新功臣。
如此大好局势,优势尽在大隋,自己这个皇帝又岂能认怂?
“武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征服,更是一种守护,陛下居然是这么想的。”
“什么?陛下的腐化计划在义成公主全力推动下,居然取得了初步成功,让突厥十万大军打不过吐谷浑五万人?”
“义成公主壮哉!不愧是我大隋宗室之女!”
这一番话让群臣彻底呆滞,所有人都被皇帝的气魄震撼,到嘴边的反对意见硬生生咽了回去。
在这个年轻皇帝的脸上,他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决绝,陛下这次是要动真格的啊。
为了一位外嫁的公主,直接对草原霸主突厥宣战,这是何等的气魄?比之先帝,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陛下的话有错吗?
他们思来想去,只觉得没错,甚至隐约觉得陛下的考量还有些保守。
义成公主当真壮哉!妥妥的巾帼英雄,这要是不救的话,那简直是无情无义,而且负心薄幸啊!
说实话,在听到义成公主所做的一切后,他们心中就再无半分疑惑,只剩深深的震撼,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惭愧。
自己等人平日总自称忠心报国,可到头来,竟连一个远嫁草原的女子都比不上。
谁能想到,义成公主虽身在突厥,却始终心心念念着大隋。为了帮大隋牵制突厥,她竟亲自以身犯险,推动那 “腐化计划”,硬生生让突厥的整体战斗力降了一个档次。
先前的先帝在雁门关被困,也是义成公主暗中出手相助。
这些功绩,是多少七尺男儿都未必能做到的事。
更关键的是义成公主的身份。
她如今可是突厥可敦,地位堪比我大隋皇后,妥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即便身处如此高位,她依旧没忘本心,始终向着大隋,这是难得可贵的品质。
要知道,她原本也只是大隋宗室里的普通女子,是为了两国联姻才被送往突厥的。即便命运如此安排,她却始终没丢了对大隋的忠义。
若是连这样忠义的人都要放弃,任由她在突厥自生自灭,那自己这些身居朝堂的男人,还有什么脸面站在这里议事?
那还修什么史书,修《女德》吧!
“公主大义,我不如也!”
樊子盖听到这里,心头猛地一颤,瞬间陷入沉默,身体却忍不住微微颤栗。
原来义成公主竟为大隋做了这么多!真是羞煞我也!
方才他本也准备站出来反对陛下,在他看来,眼下并非与突厥翻脸的最佳时机,不妨再等等,寻个更稳妥的机会。
可如今听完陛下的话,他只觉得满心羞愧。若是因为自己的犹豫,最终导致义成公主出事,那自己岂不成了大隋的罪人?
一念及此,樊子盖不再犹豫,咬牙上前一步道:“陛下说得对!绝不能让义成公主受到半点损伤,我大隋绝不能对此视若无睹!
但陛下御驾亲征万万不可,臣愿亲自领兵前往草原,定将义成公主平安接回来!”
“臣愿往!” 杜如晦也立刻站了出来,主动请缨。
他早已看出皇帝要保护义成公主的决心,更看清了皇帝对待忠臣的态度。
这份知遇之心,让他心中热血翻涌。士为知己者死,眼下正是自己为国尽忠的时刻。
“若只让一位女子为大隋牺牲,裴寂无颜面对家中妻女。臣愿随军出征,救出义成公主!”
裴寂稍稍犹豫了一下,也跟着站了出来。
他平日是有些爱 “摸鱼”,可在知道义成公主的事后,再也没脸继续 “咸鱼” 下去 。
因为良心上实在过不去。
一个女子都在为大隋拼命,自己总自诩才华横溢,却只在朝堂边缘游走,这道坎,他无论如何也迈不过去。
“臣等附议!”
裴寂的话音刚落,殿内几乎所有臣子都站了出来。他们不愿被一个女子比下去,那样的羞愧,足以让他们一辈子抬不起头。
群臣心里都清楚,眼下这事,早已不是 “能不能救出义成公主” 的问题,而是大隋必须摆出的态度问题。
大隋得让所有人看到自己的决心。
为了义成公主,即便与突厥开战也绝不退缩。唯有如此,才能让突厥投鼠忌器,不敢真的对义成公主下死手。
大隋的态度越强势,义成公主在突厥就越安全。
哪怕最后真的不幸,义成公主没能活下来,大隋也绝不会让害死她的人逍遥法外,定要让突厥为其行为付出代价。
更何况,如今高句丽有新罗和百济牵制,无暇东顾,大隋完全有精力与突厥一较高下,让他们好好见识一下,谁才是这天下真正的 “天朝上国”。
再说了,突厥现在未必真敢跟大隋动手。
这段日子,他们被陛下的各种计策搞得焦头烂额,整体战斗力本就一直在下降。这种时候跟大隋开战,他们恐怕还没那个勇气。
只要大隋摆出强硬姿态 “吓唬” 他们一下,突厥自然会权衡利弊,明白彻底惹怒大隋的下场。
再加上陛下此次出兵的理由足够正当,也给了突厥台阶下,只要他们没有破釜沉舟的念头,救出义成公主的把握其实很大。
“成矣!”
看到群臣态度坚定,杨倓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团结画面。
这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郑重道:“此事绝不可泄露半分,对外就宣称是让义成公主回大隋祭祖。
但我们的态度必须坚决,朕要公开调集十万大军北上,朕要让始毕可汗那家伙,好好看看我大隋的底气!
他要是敢拒绝,朕不介意先跟他好好‘玩一玩’!”
有些事,君臣之间心照不宣就好,说出来反而不妥,会陷义成公主于不义之中。至少现在不能公开,等先把她平安救回来再说。
对于殿内这些臣子,杨倓自然是放心的。
在座的都是大隋重臣,忠诚度足够,不必担心他们会泄露消息。但他也清楚,这些人的思想还停留在 “保守求稳” 的层面,是时候该让他们变一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