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周桐回到书房,将记忆中关于蜂窝煤制作和初步土法提纯(主要是筛选、破碎、洗煤去除部分杂质、与黏土配比、成型及充分焖烧)的详细步骤、注意事项,一一向沈怀民和欧阳羽阐明。
既然此事后续主要由沈怀民出面推动,这些核心原理和关键环节,他必须了然于胸。
解说完毕,周桐还推着欧阳羽,带着沈怀民去到后院,实地观看了小十三和孔大正在进行的简单筛洗煤块的过程。这些步骤,经验丰富的炭匠自然也懂。
但周桐强调的细致程度、水质要求以及去除特定杂质的目标,则更为系统和明确。至于后续的封窑焖烧,则是制作这种“硬炭”或“半焦炭”的关键,需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
初步的技术交底完成后,接下来便是繁杂的实务:选址建造规模化的窑厂、招募可靠的劳工、大规模且低调地收购煤炭原料。销售环节反而不必担心,一旦产品经皇家认证,自然有专人来负责推广和渠道,而这个人选,毫无疑问会落到熟悉钱粮调度、又深得帝心的和珅头上。
沈怀民也需要开始更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由一位皇子,尤其是目前最有可能成为储君的皇子来主导一项明显惠及民生、尤其是能帮助贫苦百姓度过寒冬的工程,具有多重深意:
1. 树立贤名,积累声望:跳出朝堂争斗,直接面向百姓展示其“为民务实”的形象,有助于扭转部分因其与戚薇之事而可能存在的负面舆论,积累坚实的民间基础。
2. 展示能力,赢得认可:通过成功运作一个从技术研发到生产推广的完整项目,向朝臣和皇帝证明其具备处理实际政务、协调各方资源的能力,这比空谈韬略更有说服力。
3. 合乎礼法,规避风险:以皇子身份管理“官营”产业,名正言顺。将此事定义为“皇差”或“工部差事”,而非个人经商,能有效避免“与民争利”的指责,同时也将沈怀民与具体利益剥离,更显其一心为公。
4. 稳定人心,预示未来:让天下人看到,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皇子正在稳步走向权力中心,这本身就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也预示着未来的朝政可能更加注重实务。)
大致方向敲定,几人决定午后便动身前往工部,开始对接具体事宜。周桐先回房稍作休息。
一进房间,就见小桃手里还捏着柿饼,吃得正欢。周桐不由得皱眉:“还吃?这东西少吃点,容易得结石。”
小桃眨巴着大眼睛,满是不解:“结石?那是什么东西?”
周桐一时语塞,这玩意儿跟古人解释不清,只好换种说法:“就是一种病,肚子会非常疼。柿子性凉,吃多了对肠胃不好。”
小桃“哦”了一声,浑不在意,甚至带着点小聪明地反驳:“那我把它们烫热了吃,不就不凉了?或者我多喝热水!”
周桐:“……”
他竟无言以对,干脆直接上手,没收了她手里剩下的柿饼,只留了一个递给旁边的徐巧,问道:“这小子吃了多少个了?”
徐巧温婉地笑了笑,轻声回答:“连着早上你给的那个,大概有五六个了吧。”
周桐一听,立刻板起脸,拍开小桃还想偷偷伸过来的手:“不准再吃了!”
小桃嘟着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不服气地摇晃着身子:“不吃就不吃!哼,我过会儿自己出去买!”
周桐直接揪住她的耳朵,力道不重,但态度坚决:“不行!”
“为什么不行?!”小桃的叛逆劲儿上来了,“小十三能出去,我为什么不能?”
周桐瞪着她:“那能一样吗?小十三要是出去,三天不回来我都不担心。你?一个时辰看不到人我就不放心!”
这话更是点燃了小桃的反骨,她立刻就要跳起来反驳。
周桐深知跟她讲“你容易惹事”的大道理,她能回你十句歪理,只能转换策略,来软的。他松开手,叹了口气,语气带上几分担忧,开始“洗脑”:
“我自然是怕你出事。你想想,你长得这么漂亮,万一出去被那些不长眼的公子哥看见了,一个个跟苍蝇似的围上来,争风吃醋,打起来怎么办?那场面,你想想到时候多麻烦?”
小桃听着,脑子里顿时浮现出自己如同话本里的女主角,被一群锦衣华服的公子哥众星拱月般围在中间,为他们争相献媚而大打出手的场景……
她忍不住“嘿嘿”傻笑起来,颇为自得。
周桐看着她那陶醉的样子,不忍戳穿这泡沫,继续加强药效:“你看,你也想到那场面了吧?多吓人!再说了,你少爷我在长阳也没什么根基地位,万一你真惹到什么权贵,我怕是护不住你,到时候咱们可就麻烦大了……”
小桃听得连连点头,表情变得十分认真:“我知道我知道!少爷,你以前跟我讲过的,这叫‘无能的丈夫和偿债的妻……’”
她话还没说完,周桐已经“噌”地站了起来,脸色黑如锅底,满屋子找扫帚。
特么的!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几天不抽你,嘴是不是又不会说人话了?来来来,我今天非得让你长长记性!”
小桃见势不妙,赶紧扑过来抱住周桐的胳膊,像只树袋熊一样挂在他身上,连声求饶:“少爷!我错了!我不去了!你不回来我哪儿也不去!真的!”
周桐气哼哼地指着门口:“这是两码事!你去!我现在不拦着你!但你也别拦着我找扫帚!”
一番鸡飞狗跳之后,总算暂时“镇压”住了小桃。
午饭过后,周桐带着小十三,与沈怀民及其几名护卫一同出发,前往工部衙署。
欧阳府位于内城官员居住区,而工部衙署则集中在皇城周边的核心行政区域。以他们目前的居住等级和位置,乘坐马车前往,大约只需两刻钟(约20-30分钟)便可到达。
不多时,一行人便抵达了工部衙署。只见黑漆大门上方悬挂着蓝底金字的“工部”匾额,门前立着“下马石”,气象森严。
穿过大门,是一个方正的庭院,青石板铺地,中间笔直的甬道通向正前方的工部大堂。
与吏部、户部等衙署不同,工部庭院内少了几分浮华,多了几分务实气息,甬道两侧的老槐树下,甚至能看到堆放着一些木材、砖瓦样品,无声地彰显着此地的职能。
衙署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从服饰便能清晰分辨身份:身着绯色、青色补服,头戴不同品级顶戴的官员们或步履沉稳,或行色匆匆。
穿着青色、灰色长衫,头戴小帽的胥吏们则大多手捧文书、算盘,恭敬地跟在官员身后。
还有穿着粗布短打、袖口沾着灰屑的杂役,负责搬运物品、清扫庭院,动作麻利。整个工部弥漫着一种忙碌而有序的氛围,空气里似乎都夹杂着木材、墨线和尘土的味道。
他们的目标是位于大堂左侧后方的屯田清吏司。
屯田司名义上掌管屯田、陵寝修缮,但实际上承担两项与煤炭密切相关的关键事务:
1. 官用薪炭供应:管理京畿地区官营煤窑的开采,负责向京城各衙门、宫廷输送煤炭,用于冬季取暖及各类工程烧制。
2. 工匠管理:核定炭匠等工匠的名额、发放工食银,并监督其劳作。
因此,炭匠的管理以及官方煤炭事务,均归屯田司管辖。
宋师傅作为司内管理炭匠事务的吏员或低阶官员,就在此处办公。见到周桐等人,他连忙上前见礼,得知来意后,表示需要先去禀报本司的曹郎中。
工部各清吏司的最高长官为郎中,正五品;其副手为员外郎,从五品;再其下还有主事等官员。其他如营缮、虞衡、都水四司结构亦类似。)
不一会儿,一位身着青色白鹇补服、头戴水晶顶戴的官员快步走来,见到周桐和沈怀民,脸上立刻露出熟稔的笑容,拱手道:“下官曹政,见过大殿下,周大人。”
周桐和沈怀民一看,哟,熟人啊,当时曹武来拜访的时候好像提过一嘴,没想到这么巧就遇上了。
几人寒暄着,被曹政引到一旁的值房坐下。曹政亲自倒上茶,笑着对周桐说:“周老弟,你可算是舍得来看老哥我了?怎么,在欧阳府住得可还习惯?”
周桐也笑了:“曹老哥,这么巧,这屯田司竟是你在掌管?”
曹政点头:“正是。对了,上次让犬子给你送去的那个煤炉,用得如何?我可是特意找了好手艺的匠人打造的。”
周桐赞道:“甚好,甚好,正合用。我们今日前来,也正是为此事。” 他示意沈怀民。
沈怀民接过话头,语气平和但条理清晰地将他们打算推广“蜂窝煤”、需要工部协助选址建窑、调配炭匠、并初步大规模收购煤炭等事宜,详细地向曹政说明,并强调了此事已获陛下关注,将由他主要负责协调推进。
曹政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待沈怀民说完,他立刻表态:“殿下放心,周老弟的事,便是下官的事。既然陛下已有首肯,章程清晰,下官这边立刻着手准备。
选址方面,工部在京郊有合适的官地;工匠可直接从官窑调配经验丰富的炭匠;衙役人手亦不成问题。
待下官将具体方案和所需资源理清,便会尽快前往欧阳府向殿下和周老弟禀报,以便尽快动工。”
他随即吩咐宋师傅,带领沈怀民等人去参观一下屯田司与炭匠、物料相关的档案和样品库,让殿下对基础情况有个直观了解。
(此举意在让沈怀民多接触实务,展现其亲民和务实的形象。)
周桐和曹政则故意落后几步,走在后面低声交谈。
曹政难掩兴奋,压低声音道:“哎呀,周老弟!我就说呢,你之前提点我来工部,原来是早有布局,要搞这么一出大事!这事若是办得漂亮,不仅能在陛下和大皇子面前露脸,于国于民有利,老哥我这点前程……嘿嘿,指日可待啊!” 他感觉自己押对了宝。
周桐被他这么一说,倒是有点被架起来的感觉,说实话,他当初可没想这么远,纯属巧合。
但他面上不显,也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说道:“曹老哥,既然你问到这儿了,小弟我也不瞒你。你只管用心去办,陛下确实有意……栽培大殿下。这里面的深浅,等下次老哥你得空来府里,小弟再与你细说。”
曹政听到这近乎明示的“内部消息”,心中狂喜,知道自己这次站队绝对是走对了路,前途一片光明!
但他毕竟官场历练多年,立刻强行压下激动,面上恢复了一派风轻云淡,与周桐继续说着闲话,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有些话,必须留到私底下才能深谈。
一直将沈怀民和周桐等人恭敬地送出工部衙署大门,看着他们马车远去,曹政才转身,脸上终于抑制不住地露出振奋之色,用力握了握拳。
“嗯!是得回去好好准备准备了,此事必须办得滴水不漏,漂漂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