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报社筹备事宜竟已飞速敲定,甚至第一期的内容都已大致规划完毕,准备开始雕版印刷了。
周桐得知这个消息时,正在院子里溜达,闻言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这么快?!”他难以置信地冲进书房,对着正在书案前挥毫的欧阳羽惊呼,“师兄,这效率也太高了吧?活字印刷术不是还在工部琢磨吗?这就直接用老法子刻板了?那成本得多大?没必要这么急吧?”
欧阳羽抬起头,放下笔,脸上带着一丝淡然的笑意,语气平和:“反正出的又不是你的钱,你急什么?”
周桐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反驳道:“不是我的钱,那也是师兄你和殿下……哦,还有五殿下的钱啊!这说到底,跟我也是沾亲带故的,我能不心疼吗?”
欧阳羽看了他一眼,慢悠悠地纠正道:“并非大殿下的钱。”
周桐吃了一惊:“不是怀民兄?难道是沈递那小子?他这么有钱?这么慷慨?!”他想象不出那个天天哭穷喊累的小皇子能掏出这么大一笔启动资金。
欧阳羽摇摇头:“你想多了。是三殿下。”
“啊?”周桐更惊讶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啥?沈陵?那个小胖……咳咳,”他赶紧把不敬的称呼咽回去,“三殿下?他出什么钱?他跟这事八竿子打不着啊?”
欧阳羽解释道:“前天三殿下得知报社一事,尤其是听闻报纸将开辟‘文苑摘英’版面,专刊诗词歌赋后,立刻表示要大力支持,主动承担了前期所有的雕版、纸张、人工费用。”
周桐一听就明白了:“哦——!懂了!这是花钱买版面啊!不对,是花钱买名声
!到时候报纸头版肯定得写‘本报由三皇子沈陵殿下慷慨资助,只为弘扬文教,普惠天下学子’之类的漂亮话。
上面陛下看了,也得夸他一句‘心系文教,雅量高致’?好家伙,文化人这面子工程,真是做到极致了!”
他不由得咂咂嘴,语气里带着点调侃。
欧阳羽轻轻咳嗽一声,带着点打趣的意味看向他:“师弟,你这话说的……我们这般苦心经营,谋求声望,不也算是‘爱惜羽毛’?或者说,三殿下此举,甚至比你我还要更‘清高’几分,他只求名,并未干涉内容编排之权,报社主事依旧是我们。”
周桐瞬间不乐意了,挺直腰板:“师兄你这话说的!怎么叫比我还清高?你看看我,在桃城赚了那么多银子,我可是一分没往自己兜里揣啊!修路、办学、改善民生,哪一样不是造福百姓?我这是实打实的!”
他努力强调自己行为的“高尚”性。
欧阳羽从善如流地点头,语气依旧平和:“嗯,也差不多。三殿下他确实只图名分,报社运营、内容审核仍交由我们负责。于我们而言,有利无害。”
周桐还是有点不服气,小声嘀咕:“哼,说到底还不是花钱买面子嘛~”
欧阳羽笑了笑,继续分析其中的好处:“其一,三殿下与京中众多文人墨客、书院大儒交往甚密,人脉广泛。有他这块招牌,报纸初期约稿、推广都会顺畅许多,能更快地在士林之中打开局面。”
周桐听着听着,忽然意识到一个被他忽略的关键问题,心里猛地“咯噔”一下!
(他内心疯狂吐槽:‘靠!靠!靠!我之前看那些穿越小说,主角搞出报纸,立马就万人空巷,百姓争相购买,街头报童喊着‘卖报卖报’……我当时还觉得挺合理!
可现在一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在这个时代,识字率才多少?普通老百姓饭都未必吃得饱,哪有钱买报纸?又哪来的闲心和文化水平去读那些之乎者也的朝廷政令和诗词歌赋?
这报纸办出来,受众根本就不是老百姓,而是那些有钱有闲的官员、地主、书生啊!我之前怎么会没想到这一点?!失策!大大失策!’
他弱弱地、带着一丝侥幸心理问出了口:“师兄……那……那些不识字的普通百姓……该怎么知道报纸上写了什么呢?
这报纸……定价不便宜吧?岂不是只有官员和富户才看得起?那我们最初想的‘启迪民智’、‘引导舆论’……”
欧阳羽似乎早已考虑过这个问题,平静地回答:“雕版印刷不易,纸张油墨亦需成本。初步定价暂定五十文一份。诚如你所言,此物本就不是贩售于寻常百姓之家,其主要受众,确实是官员、士绅、商贾以及书院学子。”
周桐听到“五十文”这个价格,心里更是凉了半截,这够普通人家好几天的嚼谷了。他摩挲着下巴,眉头紧锁。
欧阳羽看着他沉思的样子,问道:“怀瑾,可是觉得何处还有疏漏?”
周桐点头,神色认真起来:“师兄,你还记得我最初提议办报纸,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吗?”
欧阳羽颔首:“自然记得。掌控舆论,引导民心,聚拢声望。陛下亦是看重此点方才同意。”
“没错!”周桐加重了语气,“可现在问题来了!报纸只在有钱有文化的小圈子里流传,如何能达到‘引导民心’的效果?
百姓根本接触不到,也看不懂!那我们这报纸,岂不成了士大夫阶层的自娱自乐?与我们的初衷岂不是背道而驰?”
欧阳羽听完,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他的担忧:“此事我们与殿下也已商议过。
殿下的意思是,可遴选报纸上一些贴近民生、通俗易懂的内容,比如朝廷减税的政策解读、鼓励农桑的谕令、或是些有趣的市井故事,请茶楼酒肆的说书先生每日固定时段宣讲。
说书先生本就需新题材,此举于他们而言亦是好事,百姓亦可藉此知晓朝廷德政与天下大事。”
周桐听了,眼睛一亮:“这个法子好!说书先生讲,百姓们都爱听!但是……”他话锋一转,“光讲还不够,得有点由头吸引他们去听。比如,茶馆可以搞点优惠,听书送碗大碗茶,或者花生瓜子便宜点……”
欧阳羽微微一笑,打断他:“怀瑾,市井经营之道,那些茶馆掌柜比我们精通得多。如何招揽顾客,他们自有办法。我们只需提供内容即可。”
周桐被噎了一下,讪讪道:“呃……也是。反正师兄明白我的意思就行,得让消息真正传到百姓耳朵里。”
欧阳羽补充道,他的考虑更为周全:“不仅如此,还可将每期报纸张贴于各县衙门口的告示栏,并由识字的衙役定期为聚集的百姓诵读讲解。
双管齐下,应能最大程度地将报纸内容传播开来。只是如此一来,对报纸内容的要求就更高了,需更加谨慎,以免被曲解或引发不必要的议论。”
周桐听完欧阳羽这套完整缜密的推广方案,突然感觉自己之前那点“现代人”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反而显得有些杞人忧天和想当然。
他摸了摸鼻子,有点讪讪:“原来师兄和殿下都已考虑得如此周全了……倒是我多虑了。”
但他旋即又打起精神,眼中闪过狡黠的光:“不过师兄,既然要扩大影响,光靠说书先生和衙役念还不够!得让更多人主动想来听!这方面,或许可以搞点‘赞助’?”
欧阳羽疑惑:“赞助?何谓赞助?”
周桐解释道:“就是让三皇子殿下再出点血……哦不,是再慷慨解囊一下!比如,我们可以和几家大的茶馆合作,由报社出钱,包下每天固定时段最好的说书场子,免费让百姓进来听!
或者,在茶馆外立个牌子,写明‘三皇子殿下心系百姓,特设此场,免费听书,了解朝政’!这样,既推广了报纸内容,又把三殿下‘爱民如子’、‘重视教化’的美名传遍大街小巷!他不是最喜欢名声了吗?这可是天赐良机!反正他钱多!”
欧阳羽闻言,失笑道:“你倒是会算计三殿下。不过……此举或许真的可行。既能惠民,又能扬名,殿下或许真的会心动。”
他顿了顿,略带好奇地问,“你似乎笃定三殿下颇为富裕?”
周桐点头:“看他那府邸的排场就知道不差钱啊!为啥?”
欧阳羽解释道:“三殿下是诸位皇子中最早开府建牙的,陛下赏赐本就丰厚。加之他雅好文玩,不与兄弟争权,许多官员觉得他这里门路‘安全’,故这些年明里暗里投其所好送去的古玩字画、金银珠宝不在少数。
且他母族似乎也颇为殷实,时常补贴。因此,三殿下确是我朝最富有的皇子之一。”
周桐听得两眼放光:“果然是个大金主!好!等明天诗会,我定要好好跟他‘说道说道’这‘赞助’一事!”
欧阳羽听到他要参加诗会,友善地提醒道:“怀瑾,明日诗会,长阳城中有才名的青年才俊、官家小姐多半都会到场。
你如今声名鹊起,定会有许多人想与你结交……其中难免鱼龙混杂,你需仔细分辨,谨言慎行。”他话说得委婉。
周桐不以为意地摆手:“师兄放心,我心里有数。绝不会和那些狐朋狗友厮混,堕了咱们师门的名头!”
欧阳羽轻轻咳嗽一声,语气变得有些微妙:“咳……结交友人尚在其次。主要是……女子。”
周桐一愣:“女子?”
欧阳羽点头,暗示道:“你如今‘诗杰’之名流传甚广,又深得圣心,加之尚未纳妾……京中不知多少待字闺中的小姐对你颇为倾心。
据朱军说,府门外每日都能收到不少署名或不署名的香笺诗词,甚至……偶尔还有绑着石头的绢帕、绣囊被人扔进院里。”
他说着,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又无奈。
周桐听得嘴巴张成了o型,嘴角微微抽搐:“啊这……”他这两天光顾着和老王捣鼓过滤装置(已经成功做出了七八个不同孔径的),还真没留意这些事。
这难道就是……古代版的“追星现场”和“私生饭”行为?
哎呀,没想到啊没想到,我周桐有一天居然也能体验一把当“国民爱豆”的烦恼~~他心里居然还有点小得意,但面上还是努力保持严肃。
他干咳两声,对欧阳羽道:“咳咳……师兄,我知道了,我会注意的,尽量……低调,低调。那什么……我先去再琢磨琢磨那个过滤装置,争取把我那儿的提纯也给搞定,到时候又是一桩功劳!回头再跟您细说!”
他赶紧找了个借口,溜出了书房,生怕欧阳羽再继续“关爱”他的个人问题。
欧阳羽看着周桐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却噙着一丝淡淡的笑意,重新拿起了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