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榆林巷】
深秋的萧瑟为这里染上了一层独特的韵味。
道路两旁高大的榆钱树早已褪去了夏日的葱茏,金黄的叶片落了满地,铺就了一条松软灿烂的毯子。
秋风拂过,枝头残余的几片枯叶沙沙作响,更添几分寂寥与宁静。
几个总角的孩童正蹲在落叶堆旁玩耍,有的在用树枝拨弄着什么,有的在捡拾形状奇特的叶子比试,还有的干脆在厚厚的落叶上打着滚,发出咯咯的笑声,天真烂漫,仿佛丝毫不畏这渐深的寒意。
小桃一手捧着个油纸包,里面是刚买的、还冒着热气的驴打滚,一边东张西望,嘴里嘟囔着:“木匠铺子在哪儿呢?怎么看不见招牌?”
周桐走在前头,无奈道:“往前走走不就知道了?这条巷子看着就不短。”
徐巧和小十三安静地跟在一旁。
这次出门没有皇子同行,果然刚出欧阳府没多久,就被一些守在门口的家仆或小吏认了出来,纷纷堆着笑脸迎上来,“周大人”、“周先生”地叫着,极尽热情。
周桐只好一路拱手,脸上挂着礼貌而疏离的笑容,说着“诸位抬爱,周某受宠若惊”、“实在抱歉,今日确有要事在身”、“烦请回禀贵上,改日周某定当择日登门拜访”之类的套话。
好不容易摆脱了又一波热情的人群,走出一段距离,周桐才松了口气,小声吐槽:“下次出门非得带个水壶不可,这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小桃见状,立刻拉着徐巧的手:“巧儿姐,我们走前面!让他们两个‘护卫’在后面慢慢磨蹭!”说着就蹦蹦跳跳地窜到了前面。
周桐冲她的背影翻了个白眼,倒也乐得清静,便和小十三并肩走着,随口问道:“小十三,老王最近跟你下棋,有没有耍赖作弊啊?”
沿途又问了两次路(一次是问街边维护治安的巡街武侯,一次是问巷口茶摊的老板),四人总算找到了榆林巷深处。
周桐从小桃手里的油纸包中拈起一块沾满豆粉的驴打滚,朝着那群在落叶堆里玩耍的孩童招了招手,脸上露出自认为和蔼可亲的笑容:“小家伙们,过来一下。”
他学着古装剧里的腔调,温和地问道:“请问你们可知,这巷子里,哪家师傅手艺最好,会做那种床底下能放炭盆的暖床呀?”
孩子们一见有吃的,眼睛顿时亮了,呼啦一下全围了过来,眼巴巴地看着周桐手里的点心。
周桐心里暗自吐槽:‘得,怪不得古代拍花子的(人贩子)那么容易得手,拿点零嘴一晃,小家伙们就全过来了。这防范意识……真是任重道远啊。’
他干脆把整盒驴打滚都拿过来,给每个孩子都分了一块。小桃在一旁看得咬牙切齿,用眼神无声地控诉着。
一个约莫七八岁、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含糊不清地大声道:“哥哥!我爹爹就是做这个的!我带你们去找我爹爹!”他显得很是自豪。
旁边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附和:
“对!牛儿他爹手艺可好了!”
“有很多坐大马车来的老爷夫人都找周伯伯做家具呢!”
“我们家新打的柜子也是周伯伯做的!”
周桐笑着揉了揉那自称“牛儿”的小男孩的脑袋:“好,那就麻烦牛儿带我们去找你爹爹了。”
一群孩子得了吃的,又有了“带路”这件好玩的事,顿时兴高采烈地簇拥着周桐他们往巷子深处走去。
孩子们天真烂漫,看着徐巧,奶声奶气地问:“漂亮姐姐,你和这个给你点心的大哥哥是一起的吗?”
徐巧被孩子们纯真的话语逗笑,柔声道:“是呀,我是他的妻子。”
旁边一个扎着冲天辫的小女孩立刻拍手道:“哇!我长大了也要找一个会给我点心吃的的大哥哥做夫君!”
他们又好奇地看向一直沉默跟在后面、戴着半脸面具的小十三,指指点点:“这个哥哥也好帅!为什么戴着面具呀?”
“像戏文里的侠客!”
小十三显然不太擅长应付这种场面,面具下的耳朵尖微微泛红,脚步都有些不自然了。
唯独小桃,凑到周桐耳边,一边看着迅速减少的点心,一边恶狠狠地小声嘀咕:“欠我一盒……欠我两盒……三盒了!”
周桐嘴角抽搐了一下,强忍着在这温馨(?)时刻给她一个爆栗的冲动,压低声音道:“等出去就给你买!看你这小家子气的样!”
小桃这才眉开眼笑,居然又从不知哪个口袋里摸出一小包芝麻糖,继续“贿赂”小朋友们,引来又一阵欢呼。
徐巧看着这一幕,不由莞尔。
周桐凑近她,低声打趣道:“这么喜欢小孩?看来我们得努努力,争取明年也抱上一个?”
徐巧脸颊微红,嗔怪地看了他一眼:“没正经。”
她忽然想起什么,轻声问道,“这次……怎么没让这些孩子先去洗手?”
周桐笑了笑,看着眼前这些不拘小节、快乐单纯的孩童,低声道:“别人家的孩子,野惯了。我们家的规矩,可加不到他们身上。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嘛。”
说说笑笑间,众人来到一处小院前。这院子比寻常住户要宽敞些,临街的院墙不高,能看到里面情形。
院门敞开着,门口一边堆着些刨花和碎木料,散发着淡淡的木材香气;另一边则整齐地码放着一些已经初步加工好的木板和木方。墙上挂着几件常用的工具,如锯子、刨子、墨斗等。
院门一侧挂着一个不起眼的木牌,上面用朴拙的字体刻着“周氏木作”四个字。院内传来规律的刨木声和敲打声。
牛儿一马当先跑了进去,大声喊着:“爹!爹!来客人啦!是大客人!”
没过多久,刨木声停下,一个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精壮、腰间系着粗布围裙的男子走了出来。
他面容朴实,双手粗糙有力,指缝里还沾着些木屑,一看便是常年与木头打交道的老匠人。
他目光在周桐一行人身上扫过,见徐巧和小桃衣着光鲜,气质不凡,便自然而然地以为她们是主顾,客气地冲着徐巧拱手道:“二位小姐光临小店,可是要订购或是置办些家具?”
他很自然地将穿着相对普通、还带着个小厮(小十三)的周桐忽略在了后面。
周桐无奈地叹了口气,心里暗下决心:‘待会儿一定一定得去成衣铺子买身像样的行头!’
小桃见状,立刻跳出来,指着周桐道:“老师傅,您弄错啦!是这位公子要买东西!”
那老师傅一愣,这才仔细看向周桐,连忙不好意思地笑着拱手赔礼:“哎哟!瞧我这眼力见!对不住对不住!这位公子,恕小老儿眼拙!公子您是想置办些什么?”
周桐摆摆手表示无妨,开门见山道:“老师傅,听说您这儿手艺好。我们想订做几张暖床,不知可否制作?”
老师傅一听是暖床,脸上笑容更真诚了些,点头道:“能的能的!小老儿做的就是这些精细木工活。
不知公子府上是?这暖床打算做几张?木材方面,是您府上提供料子,还是直接用小店这里的?小店这里有香樟木、榆木、松木,都是好料子……”他问得十分专业详细。
周桐答道:“我们是欧阳太傅府上的。暖床先做……四张吧。木材就用您这儿现成的好料子就行,务必挑选干燥、结实、无异味的。”
一听是太傅府的大单子,老师傅眼睛一亮,态度更加热情恭敬:“哎哟!原来是欧阳大人府上的贵人!失敬失敬!周小老儿一定用最好的料子,最细致的手工!保管您满意!不知客人您贵姓?小老儿好给您写个单据。”
“巧了,我也姓周。”周桐笑道。
老师傅顿时更觉亲切:“哎哟!这可真是缘分!五百年前是一家啊!周公子您稍等!”
他连忙转身从屋里取来一个记账用的木板和毛笔,又拿出一张略显粗糙的黄麻纸。
(古代定制家具流程通常包括:问询需求、确定用料尺寸工期、写下订货单据(写明定物、数量、用料要求、定金、交付日期等)、支付定金(通常为总价的三到五成)、工匠开始制作、完工验货支付尾款。)
老师傅一边问着具体的尺寸要求(周桐大致说了说常规床的尺寸),一边用笔蘸墨,在黄麻纸上工整地写下:
“今收到 欧阳府 周相公 定钱伍两,定做暖床四张,用料精选干透榆木,尺寸依常。三日后先看一样,余者依样制作。 立此存照。 周氏木作 周尚松”
写完后,他吹干墨迹,将单据递给周桐:“周公子您收好,三日后您来看头一张床的坯子,若是满意,小老儿就继续做剩下的。这是定金收据,尾款等全部完工再结。”
周桐点点头,从腰间钱袋里取出五两银子递给老师傅。老师傅双手接过,仔细掂量查看后收好。
事情办妥,周桐几人便告辞离开。走出院门,还能听到身后牛儿兴奋的声音:“爹爹爹爹!是我带来的客人!我厉害吧!”
老匠人周尚松慈爱地揉了揉儿子的脑袋,声音里带着笑意:“牛儿真棒!帮了爹爹大忙了!”
待周桐一行人走远,周尚松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了些,他转身看向人群离去的方向,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那五两银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低声自语道:“欧阳府的单子……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他的低语随风消散,仿佛只是一个老匠人对大生意的寻常重视,却又似乎藏着什么更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