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无奈的笑了笑,说道:“爹,我还能不知道打仗就死人吗,就是这数有点多啊!”
朱元璋看到大儿子这般表情,于是问道:“有多多?”
“单雄英自己率领的西路军来看,首战斩杀五万人,筑京观,随后又斩杀降卒七万,与当地百姓的青壮凑了十五万人筑京观。截止儿子目前知道的,您大孙子,就砍了二十万人的脑袋!”
“这还不算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因此而死的人不下十万!雄英治下的明军,几乎将日本的地皮刮了一遍!”
“东路军,郭英这边好一点儿,但在雄英的默许之下,不留俘虏,加上肆意屠杀平民,大概杀了十五万人。”
“老二这小子,去的时间最短,在日本一个叫江户的地方,坑杀了十万人。”
“这场才打了一个多月的战争,明军就杀了日本国五十五万人!这还是我的人有统计的,还有大量无法统计的!”
朱标这一番话,让老两口十分震惊,这还是他们眼中的乖宝宝大孙吗,怎么出了大明跟杀神一样,一个月杀了他国五十多万人。
这是要把对方亡国灭种啊!
战国时期的白起,一生杀了百万人,被称为一代杀神。
咱大孙出去一个月,好家伙,杀神的一半儿。
以前就看出来,大孙似乎不喜欢日本人,当时还没当回事儿,因为当时因为倭寇的存在,大明人都不喜欢日本人。
但没想到,竟然能到这个程度。
良久之后,朱元璋开口说道:“日本国将天花传给我大明,没想到,害了我大明这么多人不说,还自食恶果,被天花带走了这么多的性命!不过等咱大孙占领了日本,传下去牛痘之法,日本国也就不必受天花的折磨了!”
朱标听后一愣,点了点头,知道这是给朱雄英开脱的法子,毕竟日本国远在海外,消息传播不是很灵通,官方给个论调也可以。
“重八,雄英这么个做法可不行,这日本国杀的人头滚滚,这得是多大的杀孽,你们爷俩赶紧下旨劝一劝,斥责常茂这个家伙,大孙本性纯良,一定是这个常遇春的儿子,撺掇的咱大孙!”
马皇后这番话,可不是找理由给朱雄英开脱,而是当时‘常十万’就是嗜杀成性,屠城、杀降那是家常便饭,很多时候连朱元璋的话也不听,朱元璋跟他说了,少杀人少杀人,但是没啥用,凡是遇到抵抗的,都杀了。
所以常茂遗传了常遇春的‘嗜杀’,这事儿完全说的过去。
至于常遇春的好外孙朱雄英,这孩子一向老实,怎么会做这种事情,一定是常茂这小子的问题。
“有理,有理,咱这就下旨,斥责常家这个混小子。标儿,你和皇后,也都写信,让常茂少他娘的杀点儿人,他折不折寿的咱不管,他要是敢连累咱大孙,咱就拔了他的皮!”
朱元璋深表赞同,因为他一直觉得,是常遇春杀人太多,才导致短命,要不是这家伙是个短命鬼,北元都得早亡几年。
朱标听完老两口的话,心想,原来这小子不是学我在高丽啊,是常茂搞得鬼,原来如此,朕回去就跟皇后写信。
常逸云知道了这事儿之后,一口咬定,这肯定就是她那不争气的弟弟干的,自己的好大儿什么样,她最清楚,这孩子最是良善,屠杀这种事儿,肯定做不出来,她生的她能不知道吗,常茂这小子,让他看着雄英,他竟然这么带,长久之后,别把孩子带坏了。
写信,必须写信!不但得写信,还得让他知道点儿厉害!
此时的朱雄英,大军正在播磨国前进,再把这个封国打下来,就可以东西两路,夹击足利义满了,如今的足利义满已经拿不出来多余的兵力了,只能收缩防线,全力经营京都部分。
以对抗来自两线的明军。
这也就使得东西两线的推进十分顺利。
这天,大军正在路上行军,现在从大明运来了很多的战马,牲畜,行军也轻松了很多,朱雄英的座驾也升级了,是宽大舒适的明黄马车,尽显太子威仪。
大军行使到播磨国三木一带,就被京城来的使者赶上来了。
朱雄英正在马车中小憩,就听见王老吉说道:“殿下,应天来使者了,就在外面了,有旨意!”
听到这话,朱雄英睁开了眼睛,打了个哈欠,起身撩开车帘,站在车辕上,冲着阳光伸了个懒腰。
看见旁边不远处,确实有传旨太监,正站在仪仗的下面,手里还捧着一卷圣旨。
朱雄英下了马车,看到传旨的太监是一个叫福生的太监,这是老爹身边的得力宦官,竟然将他派来了。
福生看见朱雄英下车之后,先是对朱雄英行礼道:“奴婢,见过太子殿下!”
朱雄英说道:“平身吧!有旨意,就当众宣读吧,战时没有条件,就不摆香案了!”
福生起身,满脸的都是笑容,朱雄英身上传来的那种威势,让他有些畏惧,他说道:“那是自然,一切按殿下的意思办!”
“众将听旨!”
在场的众将都十分的开心,大家都认为这是一封表扬的圣旨,特别是常茂,他作为这次伐日,除朱雄英之外的最高统帅,一定会受到夸奖和封赏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近日览日本战场军报,知麾下将士奋勇争先,浴血拼杀,于疆场之上扬大明国威,为帝国挣得无上荣光。朕居应天,闻此捷讯,心甚慰悦,此诚社稷之幸、军民之喜也。
然军报之中亦载一事,殊为不妥:大将军常茂,统兵在外,未能严束部曲,反纵容士卒滥杀军民,累及无辜,致生民怨。此等行为,违朕治军之旨,失仁者之德,本当重罚,以正军纪。朕念其讨伐日本之时,亦有战功,不忍全废其功,今特从轻发落,杖责二十,以儆效尤。
朕恐太子年少,沾染暴戾之气,失却仁君之心,故令其亲见此惩。
其余诸将,亦当以此为鉴。自今往后,凡统兵在外者,皆须严束麾下,恪守军纪,勿学常茂之失。若有再犯滥杀之罪者,朕必严惩不贷,绝不宽宥。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在一边正准备接受夸奖的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