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蓝星之后,时间过的很快,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东陆的局势稳定了,中部有华夏,辽国,南部有秦国,广阔的北部有唐国,汉国,明国。
该六国在短时间内吞并大片土地,基本瓜分了整个东大陆,相互之间都试图在内部建立平稳的体系,掌控人口,建立工业,发展生产,倒也没有征战的必要。
又是两年过去,若是从高处俯瞰这片大陆,就能发现很多不一样的变化:
城镇的规模变大了,很多的城市,从原本的两三层的木质古典建筑,转变为了高楼大厦。
紧接着的,便是一条条水泥路,柏油路,铁路,乃至飞机航道相互穿插,连带着整个东大陆都被开发了一遍。
人口的分布也更为广泛,很多的无主荒地被开发成为了耕地,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村落农庄在这片土地建立了起来。
多个秘境,多个王朝,前后上百亿的人口聚集于此,在一个个庞大王朝的刻意引导之下,百姓迁移,融合,分散到了这片大陆当中,不断的开发这片膏腴之地。
可这短短两年的开发也只是一个开始罢了,至少某些膏腴之地迁移了些人口,某些平原山谷或是盆地中建立了一些城市,某些疆域边境建立了些要塞。
通电,通网,开发化石能源,随着各国的吞并,逐渐的发现了现代文明的某些好处,近乎默契的,从古代科技转型到现代的工业化随之开始。
辽国有华夏援助,秦国有东南亚各国乃至阿三,明国有倭国,棒子国,汉唐两国,治内虽无工业化强大的本土文明,却也极力开发小国潜能。
工业化慢一些,然则步伐稳健,培养出了不少本土人才。
一场工业化发展,加之近乎三年的和平与稳定,带动的变化已经足够,最关键的是系统商城的出现,镇国点的兑换,让某些利国之事变的便利许多。
几年来,辽国逐步控制辽域,宋域,成域,新唐域四域之地。
所谓新唐域,便是张俊所统领的安南国开发的土地,其境内百姓也相继从辽域迁移离去。
早先那些传奇级秘境,史诗级秘境的大小城邦被一一征服,上亿人口的百姓在安置下移民各地,接受中央王朝的统一管治。
体系差距之下,某种融合分工的态势出现,辽国人作为第一等,逐渐从繁琐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更多的开始从事军事,工匠,文臣,医者,文艺创造,服装设计等等和体系紧密关联的产业。
至于对劳动力要求更多,程序更为繁琐的基础生产,经济贸易等,则多由宋人,唐人代替。
百姓从事的产业升级,连带着这近亿人口所能爆发出来的生产力,也大有不同了。
辽国的文臣独立于其它三域的科举之外,有着更快的发展,每每培养出来,往往下发各地,治理一方,建设一城。
自上到下,包括宋国在内的儒生,都难以竞争过辽国,基层治理被彻底掌控在文士手中。
武将方面跟更不必说,当下最基础的士兵就是辽国的精锐,哪怕是唐宋两国的精锐,也只是被迫解散,只能从事生产。
至于医者,辽东各大医学院培养的医者基本普及各域,对于现代医学,加上唐宋的古代医学,也基本是碾压局势。
剩下的就是高端工业,制造业,文化艺术方面的,也算是引领潮流了。
虽说辽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但职业体系带来的全方位增幅是极为明显的。
当下辽国的培养主要就是这些个职业,上到文臣武将,下到工匠,纺织,艺术,医者,基本垄断了四域的最上层。
或许吸引周边各域数亿人口对于辽国最大的增幅,便是生产力的解放吧。
在辽东域,全民转职,全民五阶的时代逐渐到来。
紧接着的,便是精锐士兵的大爆发,早先普通等级的士兵基本被裁撤,前后加起来整整200万的一二线士兵全部都达到了精锐等级。
连带着的,庞大的基数促进史诗级士兵的进化,从最早的燕云铁骑等史诗级士兵的扩充,加上破虏骑等新锐史诗级军团的出现。
前前后后,辽国达到史诗级以上的兵力超过15万,分派到:
破虏骑,青龙骑,燕云骑,陷阵营,并州骑,西凉骑,白马义从,先登军,辽弩军九个军团上。
每个军团的人数至少达到上万人,武装最先进的工匠装备,配备一流武将统帅,二流武将作为副统领,安置至少二流的文士作为军师。
自基层士兵精英化,精锐士兵史诗化之后,段尘便取消了早先的军团设立。
取而代之的是设立了各大军区,分别在宋域,成域,辽东域,新唐域安置军队,设立军区。
交由,张飞,吕布,关羽,马超等统帅统领,此外设立军区士兵流动,保留军团以下体系,兵员,将领不做调换。
仅仅调换整个军团,以此也能防止地方武装树大根深,和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
如此行动,也实属无奈,帝国武力扩充太快,已经到了难以遏制的地步,不重新调整制度,很难管控。
好在这批武将都是段尘能够完全信任之人,像是大唐一般在兵锋极盛之时发生内乱基本不可能。
在中央,诸葛亮和法正先后突破顶尖文士,关羽继吕布之后第二个突破顶尖武将,黄总在前些时日取得突破,也进阶到顶尖武将行列。
跟随段尘的最早一批武将,诸如太史慈,赵云等人,也有所突破,很多原先二流武将,也相继突破一流。
文士方面也是如此,很多二流文士也相继突破。
这并非是意外,早先随着时间发展,很多文臣武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自系统商城出现之后,段尘将每年的镇国点一大部分化为各种丹药供给这些忠诚的将领。
寿命延长,顽疾去除,加之时间积累,历练不断,最为重要的是辽东武将体系大爆发的时代。
各种精锐军团,史诗军团层出不穷,如若不是段尘注重军队人数过万的要求,恐怕传奇军团也会出现。
有了时间,有了精兵强将的基数,有了实践的机会,当然还有镇国区内更为浓厚的灵力滋养。
种种条件下,爆发是必然的。
段尘很清楚其中最基本的是什么,主要积攒的镇国点全部兑换成灵种,以辽东域为中心向外扩散。
但这次培育,再也没有先前的那种效果了,增幅微乎其微。
这些才堪堪1亿镇国点的灵种,相比起来还是效果太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