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李靖将军乃是国之柱石,怎么可能作为交换的条件,此提议,大唐绝不能答应。”
他很清楚,大唐能够集结全部超精锐阻拦,甚至与辽东三十万大军正面硬抗,就是因为有李靖存在。
如果没有李靖,哪怕侯君集等人再精锐,却也只能和其普通精英级大军旗鼓相当罢了。
在绝对的实力和数量压制之下,只能酿成交趾之战的悲剧。
“那就没得谈了,没了李靖,留下这些唐军和名将,也并无不可。”
段尘知道,大唐不可能如此轻易答应,但他却也懒得拉扯。
不过自己手中握着的把柄,想必他们会另想办法。
“这样吧,我还有三日离去,到时候就只能去蓝星说了,不过距离遥远,估计也没什么好谈的。”
段尘示意其离去,自此战后,时间就彻底站在了辽东这边,剩下的就要看大唐如何谈了。
······
镇南城内,气氛凝重。
李世民瞪大双眼,死死地盯着带来谈判消息的魏征,他的脸色铁青,然而,他却极力克制着自己,没有让暴怒的情绪喷涌而出。
愤怒和后悔都无法解决眼前的难题,唯有忍辱负重,才能在未来寻得转机。
站在一旁的李靖,一直默默跟随着李世民。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嘴唇微微颤动,却终究没有说出一句话。
在这一刻,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无论是同意还是拒绝,似乎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沉默,成了他唯一的回应。
但李靖心里明白,李世民乃是雄主,在这等危难时刻,自己所代表的意义非同小可。
“爱卿乃是国之柱石,无论如何都不可放弃。”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李靖:“多谢陛下,臣一定鞠躬尽瘁!”
此言说罢,他便不再多言,这些外交事务,不是他一武将可以干涉的。
魏征听后,双膝跪地,言辞恳切地劝谏道:“陛下,超精锐的损失虽然惨重,但只要假以时日,不出五年,必然能够恢复全盛。只是侯将军和秦将军,我们还是要尽力争取,臣担心他们会一时想不开啊。”
李世民心如刀绞,他当然明白魏征口中的“想不开”并非指他们投降,而是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兄弟们可能会选择自杀。
这些人对自己忠心耿耿,若他们因无法承受失败而选择自我了断,那将是他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事已至此,应当如何?”李世民的目光转向魏征,眼中满是迷茫和无助。
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而这个总是喜欢惹怒自己的老头,却在第一时间奔赴前线,这种忠诚和担当让他深感欣慰。
到了此刻,他才越发深刻地领悟到,有人劝谏的好处。
魏征跪地,恭敬地说道:“陛下,所谓天下之事并无定数,强势会转为衰弱,衰弱自也会转为强盛。如今商城出现,寿命延长,机遇不断,王朝之强弱,早晚将会越过限制,通天机遇必然将会到来。”
劝慰过后,魏征站起身来,再次拱手道:“请陛下忍受一时之屈辱,无论如何争取各位将军回归。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各位将军回归后,训练兵士,积蓄国力,必能一雪前耻。”
李世民听后,面色虽如往常一般,但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急切。
他紧盯着魏征,声音略微低沉地说道:
“如何雪耻,朕并不在意;如何忍受耻辱,朕也能铭记于心。朕所关心的,唯有大唐的利益,唯有保全大唐这一件事。魏卿,有话直说吧。”
魏征听后,心中稍定,不再有所顾虑。
他挺直身子,郑重地说道:
“我曾亲自前往谈判,那辽国国主对名声和金钱毫不在意,却对安南之地如此执着,其中必定有他所需要之物。”
他稍稍停顿,接着说:“依我之见,辽国所需之物,其一可能是安南的资源,但更多的,或许是安南的百姓!”
“臣认为,应当投其所好,以百姓换取俘虏和将领。”
话音落下,整个场面陷入一片死寂。“以民换将”,这个提议实在太过大胆,令人震惊。
原本安南之地的沦陷已经是奇耻大辱,如今还要让大唐给安南迁移百姓,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李世民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嘴唇微微颤抖,声音带着一丝怒意:“爱卿,你这是要朕放弃天下民心吗?”
他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如果以民换将,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也将对他的威望造成极大的打击。
“陛下,岭南异族长期受吐司控制,不服王化,本就不归中央所管辖。如今我大唐大军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平定岭南,将异族迁移至安南,以此换回我大唐的精锐之士,又有何不可呢?”
魏征的语气坚定,似乎早已成竹在胸。
然而,他的计谋却颇为毒辣,是想要用岭南异族为大唐换取利益,说白了,就是要胁迫他们跳入火坑。
此刻,李世民的心中犹如翻江倒海。
他明白魏征的计策或许能解一时之困:
如此一来,大唐核心利益不损,又能尽可能的挽回各大将领,实在是一举多得。
“这····”李世民有些迟疑,一旦如此做,那番邦利益受损,队伍就难带了。
此外,还有一点便是,时间仅剩两日,又怎么可能完成交换呢?
“时间不足吧?朕以为此事可行,然则融入蓝星,距离难定,如此交接,就困难了。”
魏征:“陛下,此事容臣去谈,那辽东能够穿梭世界,加之国力强盛,想必更有办法,具体还是要先稳住被俘将士,从长计议。”
李世民最终还是点头认可了此事,无论如何,大唐都要尽可能的挽回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