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叛军杀了炀帝后,立刻跑去向宇文化及报信。
宇文化及捻着胡须,眼珠子转了两转,对众人说:“昏君已死,咱们得立个新皇帝。
蜀王杨秀虽然被关着,这不正好在东都吗?
不如就立他吧。”
他话音刚落,底下就炸开了锅。
一个满脸横肉的将领跳出来嚷道:“杀人就得除根!
还立什么蜀王?”
这话像火星子溅进油锅,众人纷纷附和。
还没等化及发话,这群杀红眼的叛军就四下散开,见着姓杨的就砍。
蜀王秀正在囚室里打盹,突然听见外面喊杀声震天。
他刚站起身,牢门就被踹开。
“你们这是......”
话没说完,刀光一闪,这位王爷的人头已经滚落在地。
同样遭殃的还有齐王暠、燕王檦,连带着杨氏宗亲,老的少的,一个没剩。
只有秦王浩躲过一劫——这小子平时跟宇文化及的弟弟智及走得近,智及硬是把他保了下来。
杀人杀到手软的叛军们又开始清算大臣。
内史侍郎虞世基正在写奏折,突然毛笔“啪”地掉在纸上。
他苦笑着对闯进来的士兵说:“容我更衣......”
话音未落,钢刀已经穿胸而过。
“裴矩那老狐狸呢?”
一个满脸是血的士兵提着刀问。
这边人嗤笑:“早跪在化及马前磕头了!
这老东西机灵得很,上次还给咱们弟兄找媳妇呢。”
“呸!
便宜他了!”
血洗东都的当口,前光禄大夫苏威却穿戴整齐来道贺。
化及坐在龙椅上,眯着眼打量这个老臣:“苏大人倒是识时务啊。”
苏威不慌不忙作揖:“新朝气象,老臣特来效忠。”
化及哈哈大笑,转头对左右说:“瞧瞧,这才是明白人!”
当下以礼相待,尊他为德高望重的老臣。
百官听说宇文化及得势,纷纷赶来道贺。
朝堂上挤满了人,个个脸上堆着假笑。
这帮墙头草,不过是怕死罢了。
这时,有人发现给事郎许善心竟没来。
宇文化及脸色一沉:“这许善心,竟敢跟我作对?”
他当即派骑兵闯入许家,把人押到朝堂。
“别人都来贺我,你为何不来?”
化及冷冷问道。
许善心挺直腰杆:“我吃的是隋朝的俸禄,如今天子被害,难道还要我笑着贺你?”
化及被噎住,一时无言,只得挥手放人。
善心转身就走,连谢都不谢一声。
“好大的脾气!”
化及气得拍案,“这样的人留着也是祸害!”
骑兵再次出动。这一回,许善心的人头落地了。
尸体送回许家时,他九十二岁的老母亲范氏正等着。
老人没哭,只是轻抚棺木:“能死于国难,不愧是我儿子。”
说完,她拄着拐杖回屋,从此粒米不进。
数日后,老太太随儿子去了。
这母子俩的骨气,真该让那些谄媚之臣羞死!
宇文化及一脚踹开宫门,大摇大摆自称大丞相,把朝廷大权全捏在手里。
他提拔弟弟智及当左丞相,士及做内政部长,裴矩任右丞相,司马德戡、裴虔通那群同伙个个升官发财。
天黑时分,这群人兴高采烈散了场,只剩化及背着手在宫殿里踱步。
他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带着几个心腹往后宫冲。
刚到皇后寝宫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呜呜咽咽的哭声。
撩开帘子一看,萧皇后被嫔妃们围着,个个哭得妆都花了。
“号什么丧?”
化及大嗓门震得房梁落灰。
萧皇后早被刚才朱贵儿血溅当场吓破了胆。
这会儿见化及拎着刀进来,腿一软差点跪倒。
她踉跄退到屏风后面,发髻歪斜,衣袖抖得像风中的柳条。
化及眯眼扫视,这一屋子美人倒有七八分姿色。
有的咬着嘴唇绞手帕,有的抱着同伴发抖,活像一群待宰的羔羊。
他咽了口唾沫,突然放软语气:“皇上自己找死,关你们什么事?”
嫔妃们你推我挤,没人敢吱声。
萧皇后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强撑着行了个礼:“将军...请上座。”
指甲掐进手心才挤出后半句,“我们的性命...全凭将军发落。”
化及仰头大笑,刀鞘往桌上一拍:“这不就懂事了?”
伸手就去抬萧皇后下巴,“早这么识相,何必吓得直哆嗦?”
后面有个胆大的嫔妃突然抽泣:“娘娘的凤钗...”
“蠢货!”
化及扭头瞪眼,“现在连人都是老子的,还管什么首饰?”
他凑到萧皇后耳边,满嘴酒气喷在她脖子上:“乖乖把禁苑交出来,自然有你们好日子过。”
宇文化及再次打量萧皇后,心里暗暗称奇。
萧皇后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那容貌仿佛被时光冻结,丝毫不见衰老。
皮肤白里透红,眉目间依然风情万种。
他忍不住凑近一步,压低声音说:“娘娘别太难过。
若是您不嫌弃,我愿意与您同享荣华富贵。”
说完转头吩咐手下:“快去御膳房拿些酒菜来,给娘娘们压压惊。”
手下刚走,化及又盯着萧皇后问:“十六院的嫔妃都在这儿吗?”
萧皇后用袖子轻轻擦泪,柔声答道:“大部分都在。”
“那就都请来吧,”化及豪爽地一挥手,“今天难得相聚,正好一起喝几杯。”
萧皇后犹豫了一下,还是让宫女去叫人。
不一会儿,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嫔妃们陆续到来。
说来也巧,酒菜正好也送来了。
化及大大方方地安排座位,自己坐在客位,萧皇后带着众嫔妃坐主位。
刚开始大家还有些拘束,几杯酒下肚后,气氛渐渐热闹起来。
“宇文将军酒量真好,”一位嫔妃笑着举杯,“倒有几分先帝当年的风采。”
萧皇后抿嘴一笑:“可不是吗?
刚才恍惚间,我还以为......”
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化及哈哈大笑,仰头又是一杯。
借着酒劲,他说话越发随意:“娘娘要是不嫌弃,以后常来我府上喝酒如何?”
“将军说笑了,”
萧皇后眼波流转,“现在这宫里宫外,不都是您说了算吗?”
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推杯换盏间,化及越来越放肆,真把自己当成了半个主人。
那些嫔妃们也渐渐放开了,席间欢声笑语不断。
说来奇怪,明明是旧臣新主的聚会,喝着喝着,倒像是回到了炀帝还在时的光景。
酒过三巡,萧皇后微醉的脸颊泛起红晕。
她望着化及举杯的样子,眼神渐渐迷离。
在摇曳的烛光中,眼前这个粗犷的将军,竟渐渐和记忆中的那个身影重叠在一起。
恍惚间,宇文化及仿佛就是炀帝转世,让人分不清谁是谁了。
萧皇后轻轻挑了挑眼角,声音柔柔的,却带着试探的意味说道:“将军您既然是为了大义才做这些事,那为啥不扶立杨家的后代当皇帝呢?
要是这么做了,天下人就都知道将军您没有私心啦。”
宇文化及正端着酒杯喝酒呢,听了这话,手一下子停住了,然后咧开嘴笑着说:“我正有这个打算呢。
秦王杨浩现在还活着,明天我就立他当新皇帝。”
萧皇后赶紧低下头,把自己眼睛里的神色给遮住,轻声说道:“将军您真是英明啊。”
夜深了,宴会也结束了,到处都是酒味儿。
宇文化及喝得醉醺醺的,眼睛都看不清楚东西了。
他挥挥手把那些美人都赶走,却单单抓住了萧皇后的手腕,含糊地说:“娘娘今晚就留在这儿吧。”
萧皇后手指抖了一下,可她哪敢把手挣脱开啊。
她心里清楚得很,自己的命可比什么名节重要多了。
那天晚上,宫里的灯笼发出暗红色的光,床帐也低低地垂着。
从那以后,宇文化及就霸占了整个后宫,十六院的夫人没有一个能逃过他的糟蹋。
就连以前被隋炀帝特别宠爱的吴绛仙、袁宝儿,也没能躲过去。
就这样,宇文化及把后妃都霸占了。
他按照萧后的请求,假装是奉了皇后的命令,立秦王杨浩做皇帝。
接着,他随便把隋炀帝入了殓,把棺材停放在西院的流珠堂。
那些在这场事变里被杀的人,也都随便找个地方埋了。
秦王杨浩只能坐在正殿上,勉强和百官见个面。
之后就被搬到尚书省去住,身边就十几个卫士看着他,跟个罪犯没啥区别。
国家大事啊,全是宇文化及兄弟俩说了算。
他们就派个令史到尚书省,逼着杨浩在敕令上签字。
百官们根本见不着杨浩。
有大臣私底下忍不住说:“这秦王浩虽说顶着个皇帝的名号,可一点权力都没有,就是个摆设。”
另一个大臣也叹气说:“现在大权都在宇文化及手里,这朝廷怕是有名无实喽。”
宇文化及自己的日子过得跟隋炀帝活着的时候一样,想咋玩就咋玩。
有手下劝他:“将军,您一直这么搞下去,别人会说闲话的。”
宇文化及满不在乎地说:“怕啥,现在这天下我说了算。”
就这么过了一个多月,他才听了大伙的建议,打算回长安。
他对手下说:“咱准备回长安,江都这边也得留个人看着。”
手下有人说:“左武卫将军陈棱这人挺稳重的,能担这事儿。”
宇文化及点点头说:“行,那就让左武卫将军陈棱当江都太守,处理这边的后事。”
于是,就正式下命令,让左武卫将军陈棱当江都太守,负责处理江都的后续事宜。
现在,化及下令准备出发。
皇后和后宫的那些女眷呢,还是按照以前的老办法组成御营,在营地前面支起了帐篷。
化及在帐篷中间处理各种事情。
他身边的仪仗护卫的排场,都跟皇帝一模一样。
少帝浩以及他下面的人,也都被要求跟着出发。
他们抢了江都老百姓的船,沿着彭城的水路往西走。
到了显福宫,有几个忠义的人坐不住了。
虎贲郎将麦孟才、虎牙郎钱杰,还有折冲郎将沈光,他们打算趁着夜里去杀了化及,给炀帝报仇。
这几个人还挺有骨气的。
可惜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件事被泄露出去了。
司马德戡带着兵把他们包围起来,这几个人最后都战死了。
“唉,这几位好汉真可惜了,本来是为了正义去做事,却落得这么个下场。”
有个士兵小声地嘟囔着。
旁边的人也跟着叹气。
队伍接着往前走,到了彭城,水路走不通了。
他们又抢了民间的两千辆牛车,把宫女和珍宝都装到车上。
其他的武器装备呢,就让士兵们背着。
而且路又远,士兵们累得不行,都开始发牢骚了。
就连司马德戡、赵行枢他们,也后悔跟着化及干这事儿了,想着要杀了化及。
“这日子没法过了,天天累得要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一个士兵抱怨说。
另一个士兵也跟着说:“是啊,早知道就不跟着化及了。”
可他们的这些想法又被化及知道了。
化及派士及把他们骗去见面,然后一起抓起来杀掉了。
化及接着带着手下的人,朝着巩洛进发。
可在路上被李密拦住了,没办法往西走。
“这可咋整啊,前面被堵住了。”
一个将领着急地问化及。化及皱着眉头说:“先别着急。”
没办法,化及只好先进入东郡,想着先歇一歇,再和李密打仗。
也不知道接下来这仗会打成啥样,这化及能不能打得过李密。
不过就看他之前干的那些事儿,就算输了也是活该。
再说唐王李渊,他本来打算先拿下东都,然后再称帝。
正巧建成和世民从东都带兵回来,劝说李渊称帝,以号召天下。
李渊觉得有道理,就自己做了相国,总理百官事务。
过了几天,大臣们多次劝李渊更进一步。
李渊就逼着隋帝杨侑把皇位禅让给他。
这时候,李渊也不客气了,公然称帝,登上皇位接受大臣朝拜。
他把义宁二年改成武德元年,把废帝杨侑封为酅国公,给太上皇追谥为炀帝。
不过,李渊还算有点良心,他挑选隋朝杨氏宗室的人,根据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
有人就说了:“这和以前那些篡夺皇位的人比起来,稍微有点不同。”
但要从正理上来说,这终究还是脱不了一个“篡”字啊。
“那李渊称帝之后会怎么样呢?
他能坐稳这皇位吗?
这杨氏宗室的人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一个大臣皱着眉头问另一个大臣。
另一个大臣摇了摇头说:“谁知道呢,这天下局势还不知道怎么变呢。”
又有个小官在一旁小声嘀咕:“这改朝换代的,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就盼着能过个安稳日子。”
大家听了,都纷纷点头。
然而,这天下真能就此平静吗?
各种势力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