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大厦顶层,总经理办公室。
查良镛坐在宽大的书桌后,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着手中最新一期的《亚洲日报》。
副刊版面上,《寻秦记》的故事已渐入高潮,项少龙身处秦朝权力漩涡的中心,每一步都惊心动魄,每一段情仇都荡气回肠。
作为《明报》的老板,他极少这样关注一张对手的报纸。
《亚洲日报》例外,从横空出世到现在才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了港岛销量最高的报纸。
不止是《亚洲日报》独特的报道方式与内容模块,其上连载的这部《寻秦记》小说,绝对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
金庸此时正看得入神,指尖有些无意识地在报纸上滑动着,此举就仿佛他也正在触摸那些鲜活的人物和无比壮阔的历史画卷。
不得不说,作为武侠大家,金庸自身对小说的要求是极高的,以至于那些能刊登上《明报》上的小说,许多他都只看个开篇就看不下去了。
正是因此,他才尤其觉得《寻秦记》的可贵。
看着看着,他时而眉头紧锁,为项少龙的险境担忧;时而又忍不住轻轻喟叹,为那奇绝的想象力和宏大的历史叙事所折服。
“唉……”
一声悠长而复杂的叹息,不禁从他的口中溢出,而且还是带着深深的遗憾感,叹道,“如此奇书,开一代穿越历史之先河,格局恢弘,人物鲜活,笔力万钧……竟未能在我《明报》首发连载!明珠暗投,憾事,诚为憾事啊!”
那种错失了瑰宝般的痛惜感,再次萦绕在他的心头。
他慢慢的放下报纸,摘下了眼镜,然后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的位置,但是心中的那份不甘却越发的清晰起来。
他就想不通了,自己都公开发出了自己这个“武林盟主”的召集令了,《寻秦记》的作者黄易怎么就不为所动呢?
待在满身铜臭味的小林天望那里,有什么好的啊!
笃笃笃。
就在这时,外面的敲门声响起。
主编王阳推门进来,脸上却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古怪神色说道:“查生,《亚洲日报》的总经理高乔浩先生来访,说……有要事与您相商。”
“高乔浩?他可是小林天望的头号狗腿。”
金庸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小林天望的这名心腹大将,此刻登门?绝非寻常。
他迅速重新戴上眼镜,然后恢复了一贯的沉稳态势,淡定地说道:“请他进来。”
很快,高乔浩被引了进来。
虽然是第一次到《明报》大厦来,但他的步履沉稳,神色平静,向金庸微微躬身说道:“查先生,冒昧打扰。”
“高乔先生客气了,请坐。”
金庸保持着礼貌,示意王阳也坐下,然后笑着问道,“不知高乔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说这话时,他的目光一直盯着高乔浩,心中在暗自猜测,莫非是小林天望野心膨胀起来,到处收购,现在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明报》头上来吧?
高乔浩却是没有落座,而是从随身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然后直接便放在了金庸面前的红木书桌上。
“查先生,请您先看看这个。”
金庸有点疑惑地拿起文件。
他看到,里面是一些tVb的艺人基础合同复印件,条款苛刻,年限长,补偿低,违约金奇高;
还有几张偷拍的其他艺人合同关键页照片,内容大同小异;
以及一份整理出来的关于tVb艺人微薄薪金与高强度工作的匿名控诉。
对于这些资料,金庸快速浏览着,但是眉头却渐渐皱起。
他办报多年,对媒体行业生态自然了解。
tVb合同的苛刻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邵氏以苛刻的训练艺人和控制成本着称。
但当这些详实的证据,如此集中地摆在了他的面前,依旧是让人不由得有些触目惊心。
“高乔先生这是何意?”
金庸放下文件,目光十分锐利地看向了高乔浩。
虽然对方这次到来,不是盯准了《明报》为目标,但拿出来的这些东西,也足够引起了金庸的警惕心来。
这小林天望还真不是好惹的,还真像是一条疯狗般,咬住了tVb就不肯放,竟然连这些资料都弄到了手来。
至于高乔浩为什么将这些资料带到他面前来,这还用说么?肯定是想要借刀杀人!
不过,尽管他的心中已有所猜测,但语气里却还是带着一丝玩味,说道:“莫非小林先生是想……借我《明报》之口,替他讨伐tVb和邵生?为柳小姐和那位刚解约的吕小姐出气?想法是不错。这些合同条款,确实苛刻,说出去能引起不少议论。
不过,高乔先生,你觉得这可能吗?《明报》与《亚洲日报》虽非死敌,但也是市场竞争的对手。
我与邵生相识多年,虽非至交,也有几分香火情。tVb如何对待旗下员工和艺人,这是邵氏内部的经营管理之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市场行为而已。外人,有什么资格置喙?更遑论让我查良镛在《明报》上撰文讨伐?”
金庸的目光再次扫过那份文件,然后摆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说道:“小林先生这次,怕是真被收购丽视失利的事情气昏了头,失了智吧?想用这点所谓的‘把柄’去撼动邵氏和tVb?天真!这些材料,充其量只能算花边新闻,哪家小报登一登,博点眼球罢了,于我《明报》,毫无价值。想让我出手?这点东西,还不配。”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自然是毫不留情,带着他那文坛泰斗和报业巨子的傲然之色。
毕竟,他在港岛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最值钱的就是笔下的文章了。
用自己的文章,帮对手去打击另一个对手?
还是为了一点艺人待遇的“小事”?他金庸可没那么的廉价。
而且,对于他而言,做这事并没有多大的好处,除了能让《明报》博一点眼球之外。
然而,面对金庸的拒绝和嘲讽,高乔浩却是不慌不忙地从公文包内层,又取出一个薄薄的信封,还有一个小型的录音机来。
“查先生所言极是。”
高乔浩将信封推到金庸面前,“所以,老板还让我带来了这个。请查先生过目,再听听这个。”
信封里是几张照片:一张是吕瑞容和父亲一起走出某处挂着“财务公司”招牌的昏暗门面的侧影,两人的神情凝重,身影落寞。
另一张则是吕瑞容偷拍到的港姐苛刻条件的合同照片。
同时,高乔浩也按下了那带来的微型录音机。
里面立马就清晰地传出tVb当家人方逸华那冰冷刻薄,且毫无人情味的声音:
“……吕小姐,你是不是以为自己拿了季军,翅膀就硬了?tVb的规矩,是你能讨价还价的?……”
“……违约金?一分都不能少!一百五十万!拿不出来?那就老老实实签字!不然,法庭见!……”
“……哭?哭给谁看?在tVb,最不值钱的就是眼泪!想出头?就得认命!……”
这些录音片段都不长,但却足以还原当时在tVb的签约部里,方逸华如何居高临下,且冷酷无情地去逼迫一个,只是想争取稍好一点待遇的弱质女流。
金庸的脸色也是随着录音的播放,开始渐渐的沉了下来。
与此同时,他那阅尽世事的双眼,此刻也流露出复杂的神色。
即便他理解商业规则,即便他立场偏向邵氏,但作为一个文人,骨子里那份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横压迫的反感,依旧被这赤裸裸的录音触动了。
尤其对象还是一个刚刚获得港姐季军、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女孩。
他摘下了眼镜,揉了揉鼻梁,面色很是沉重。
毕竟是能写出诸多侠义凛然的武侠小说的大师,见到这种事,心里当然会不舒服了。
沉默了片刻,然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颇为感慨道:“这邵生……唉,未免有些……太过了。这般压榨,无异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啊。长远看,人心散了,招牌再亮也很难长久。”
但是感慨归感慨,金庸毕竟也是一家报社的老板,资本行事,就是这样不讲人情,只讲利益的。
他重新戴上眼镜,看向高乔浩,嘴角露出笑意道:
“高乔先生,这录音和照片,确实很有冲击力。新任港姐季军,被tVb逼得去借高利贷偿还天价违约金……这新闻,够劲爆,够煽情!明天哪家报纸头条登这个,销量必定暴涨!
但是,这跟我《明报》有什么关系?你们《亚洲日报》自己就是报纸,而且最擅长制造轰动新闻,为什么不自己登?
放着这么大一个独家头条不爆,反而送到我这里来,让我替你们冲锋陷阵?好处呢?
仅仅是为了打击tVb?让我查良镛出手当枪使?这代价……未免太小看我查某人了吧?说句实在话,仅凭这点东西,这个所谓的新闻热度,连请我动笔的‘好处’都算不上。想让《明报》当这个出头鸟?这点饵,不够分量。”
此话一出,整个办公室内立马就是一片安静了下来。
很显然,金庸说出这话,就是再次拒绝了高乔浩的请求。
不过他的话也没有说死,而是想要让高乔浩拿出更具价值的条件来。
主编王阳则是在一旁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高乔浩则是迎着金庸那能穿透人心的目光,然后,他的脸上才终于露出了一个早有预料的微笑。
紧接着,他微微颔首,说道:
“查先生目光如炬。小林生当然知道,要想请动金大侠这文坛泰斗、报业巨擘亲自执笔,一篇足以震动香江的讨伐檄文,仅凭这点花边新闻的所谓‘热度’,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小林生说了,只要查先生您写了这篇檄文,刊登在《明报》头版显要位置……那么,作为回报,他将安排《寻秦记》的作者——‘黄易’先生,单独与您会面!”
“黄易?!”
这两个字如同惊雷,在金庸耳边炸响!
他的瞳孔骤然收缩,身体下意识地坐直,一直从容淡定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无法掩饰的震惊和巨大的渴望!
他追寻、苦思、试图挖角了多时却始终如雾里看花的神秘作者!那个写出让他通宵未眠、反复研读的《寻秦记》的奇才!
高乔浩的语速平稳,吐出后续的承诺道:“只要金大侠您能说服黄易先生本人点头同意,《寻秦记》的大结局部分,乃至黄易先生的下一部新作,都可以在《明报》上连载刊登!
我们《亚洲日报》绝不设置任何障碍,绝无任何附加的违约金条款!一切,只看黄易先生本人的意愿,以及您查先生自己的……本事。”
轰!
金庸感觉自己的大脑一阵轰鸣。
黄易!
单独见面!
说服他!
《寻秦记》大结局!新作品在《明报》首发!
这些他梦寐以求的条件,此刻如同最诱人的果实,被小林天望通过高乔浩之手,赤裸裸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办公室内落针可闻。
王阳更是惊得嘴巴微张,难以置信地看着高乔浩,又看向自己的老板。
他太清楚“黄易”这个作者对查生意味着什么了!
那是让他放下身段公开挖角,还依旧念念不忘的奇才!
金庸的呼吸明显变得急促了几分。
方才他还在那无声的感慨,一直没能见到黄易真人一面,却没想到,高乔浩竟然会将这样的机会这般主动的送上门来。
饶是以他多年的涵养,此时也忍不住有些动容了起来。
他猛地站起身,双手下意识地按在桌面上,眼睛死死盯着高乔浩,生怕对方下一秒就会反悔一般。
那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求才若渴的商人和文人最本能的激动。
“此言当真?!你…你能代表小林天望?黄易他…他真的肯见我?”
他此刻最担心的就是空欢喜一场。
高乔浩点了点头,给出了让他最安心的答复道:“千真万确!这承诺,是小林生亲口对我说的!只要您的文章一见报,‘黄易’先生随时恭候查先生大驾!”
“好!一言为定!”
金庸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答应道,“既然如此!这个忙,我帮定了!”
他脸上绽放出畅快而急切的笑容,之前的推脱、算计、权衡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立刻转向王阳,语速快得如同连珠炮:“王阳!立刻,马上!头版位置给我空出来!社论专栏!我亲自执笔!”
他目光炯炯,带着文人的意气风发和一种“路见不平”的正义感,仿佛刚才那句“外人没资格置喙”从未说过:
“tVb此番作为,仗势欺人,苛刻艺人,逼迫新人借高利贷,行径恶劣,令人发指!我《明报》向来以公义为先,岂能坐视不理?!此等压榨港岛影视人才、破坏行业健康之风,必须予以揭露和声讨!这檄文,我写定了!为了公理,为了那些被欺压的艺人,也为了港岛影视业的未来!”
这一刻,为了见到那个神秘的“黄易”,为了能将那部让他魂牵梦萦的《寻秦记》大结局纳入《明报》囊中,金庸大侠毫不犹豫地接过了小林天望递来的“刀”,心甘情愿地指向了昔日有几分“香火情”的邵逸夫爵士和他的tVb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