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酒,李世铭火力全开,喝到后面,哪里还有什么局长组长小李老板?
那是周老哥叶老哥许老哥和李老弟。
李世铭一挑三完胜。
最后不省人事的三人,李世铭跟没喝酒地樊栋梁一人扛一个,另外找了俩服务员抬一个,全丢到了总统套房。
怕他们睡梦中呕吐憋死自己,李世铭还给了俩服务员小费,让他们帮忙看着。
最后,李世铭还不忘通过陆君武,通知他们局里这三个货喝醉了在绿宫酒店。
毕竟是三个重要人物,失联了搞得情报局全城找人,那乐子就更大了。
三个人被一个人放倒,李世铭都能猜到时候他们辩解的理由——喝不惯洋酒才着了那小子的道。
李世铭继续一边等待科技部那边的消息,一边继续拜访各个实验室的行程。
他的好心情也没持续多久,喝过那顿酒的第三天,周局半夜打来了电话,“星汉号”的事,还是发生了。
日期可能有稍许不同,但整个历史还是在原来的轨迹。
鹰国人的手段还是如出一辙,跟踪、逼停、关闭导航信号、逼迫“星汉号”偏离航道。
星汉号向海运公司通报了这个情况,海运公司一路上报,相关各部门半夜都得到了消息。
周局告诉李世铭这件事,属于病急乱投医,李世铭并没有办法解决。
李世铭心里叹了口气,这次事件,是个漫长而又痛苦的屈辱的过程。
李世铭能做的,只是用点小手段,让星汉号上那帮英勇的船员,在这段时间,不必过得那么辛苦,至少不要忍饥挨饿。
龙国手里的牌现在实在太少了。
没有远洋海军,没办法支援“星汉号”,去与鹰军对峙,没有导航系统,想让“星汉号”返航都做不到。
“星汉号”肯定会在阿曼湾滞留一段时间。
李世铭下令让小白龙在半个月后启航前往事发地点。
无法阻止这件事发生,先收点利息,还是可以办到的。
逃避也好,鸵鸟心态也好,李世铭不想关注这件事,干脆当起甩手掌柜,让小白龙盯着。
科技部王部长的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
一个星期时间,就走完了组织专家研判方案,上报,批复,立项,组织相关人员赴燕京成立项目组的工作。
如此高效得到原因,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李世铭既有较为成熟的方案,又准备了大部分需要的设备,最后还带资进组。
这个时代,需要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科研资金这方面不是一般的匮乏。
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不是一句单纯的调侃之言。
李世铭接到通知三天后的早上9点去科技部办公大院参加项目组成立会议。
因为还有许多人员从分布在各地的科研院所赶来还需要时间。
这个年代没有高铁,机场也少,交通很是不方便。
李世铭开始着手准备三天后成立大会的事宜。
首先肯定是要准备发言稿。
其次是服装方面也得准备一下。
他平时对穿着不是太讲究,以舒服为主。
但他的身价摆在那,随随便便一件都是价格昂贵的高档货。
项目组是一个集体,他必须要融入进去。
本身他的年龄就是最小的那一批,如果再穿的花里胡哨地,难免显得不严肃。
所以,他在胡同里的普通裁缝店里,加钱量身定做了几身中山装。
只是用了稍好一点的面料,款式还是按当前的风格。
樊栋梁有些不理解,李世铭告诉他,这次是加入一个集体,不特例独行,是一种罪基本的尊重。
你小子不要以为在港岛待了几年,就开始脱离群众,这种思想要不得。
说得樊栋梁汗颜无比,和其他两个保镖也做了几身差不多的同款。
李世铭从裁缝店拿到衣服,换下欧罗流行的休闲西装,穿上中山装的那一刻,满满的年代感面而来。
第一次穿这种衣服,他却没有任何不适,反倒感觉这一刻,他才是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李世铭到达科技部办公大院的时候,在门口迎接的王部长差点没认出来。
还是李世铭抖了抖衣服,主动打招呼问道:“王部,您看我这身怎么样?”
王部长愣了两秒,才大笑着竖起大拇指赞了句:“不错,很接地气!”
说是项目组成立大会,其实并非是个仪式性的大会,只是天南海北赶来的科研人员一次互相认识熟悉的座谈会。
会议在科技部的中型会议室举行。
李世铭跟着王部长走进会议室的时候,里面热烈的气氛为之一窒。
许多人听说过李世铭是一位来自港岛的青年,可见到的时候,还是有些不可置信,因为实在是年轻得太不像话了。
走在前面的王部长带头鼓掌,会场上的人才反应过来,跟着鼓起掌来。
科学家的接受能力比许多群体都强。
科学界也从来不缺乏少年天才,最是信奉达者为先。
短暂的愣神之后,他们立刻就接受了眼前这个少年,就是他们手里拿着的那份论文的作者。
李世铭此刻有些许紧张,台下一片热切的眼神,或许,里面还坐着无数业界大神。
王部长和项目组组长邝教授一番开场白后,轮到李世铭发言。
他突然觉得,自己先前准备的讲话稿,其实并没什么卵用,干脆不用了,开始自己的即兴演讲。
从他在斯坦福卡萨维奇和史蒂夫·楚两位业界大神的实验室里接触到的一些东西,讲到原子钟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行业里的应用。
从他从鹰国搜罗回来那些设备,再谈到这次这个原子钟攻关项目的驻地选址。
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代表着大家对他的最后一丝疑虑也随着掌声烟消云散。
最后,李世铭也没再顾忌保密纪律的事情,将前几天“星汉号”的遭遇,告知了众人。
王部长并没收到这个消息,当他意识到不对劲,想要阻止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台下那一双双通红的眼睛,一双双握得嘎吱作响的拳头,让他觉得自己也没有阻止的必要。
中午在科技部的食堂本来有一场较为丰盛的午餐,因为李世铭最后提到“星汉号”,气氛有点沉闷。
味同嚼蜡地吃过饭后,项目组立刻开始务实。
第一是各个小项目的分组。一台原子钟,涉及大大小小十多个学科,如果再细分,将会多达几十个。
最后结果,整个原子钟项目组分成八个单项研究组,这次来参见会议的都属于学科带头人级别的,由他们再根据需要,挑选组员,科技部出面负责协调。
第二是项目组的驻地。
这个问题更显得复杂,科研工作不光需要人才,也需要设备以及原材料等等。
将驻地放在原有的任何一个科研所,其他所的设备都需要拆卸再重新安装。
场地也需要审批。
讨论来讨论去,李世铭来了一招简单粗暴的——项目组驻地就放在鹏市的龙腾科技园。
好处有很多。
李世铭搜罗来的设备,都存放在龙腾科技园的仓库,那里还有现成的新实验楼。
龙腾科技鹏市分公司还有国内顶尖水平的超级计算机,随时可以征用。
总之,各种软硬件条件都十分优秀。
最关键是,一毛钱都不用花。
项目的大体框架就这样确定下来。
如此高的效率,印证了李世铭当初劝说父亲的说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个时代,搞科研的大多数都是苦哈哈。
国外的技术封锁,科研资金的匮乏,是两座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两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