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既妥置成都内外诸事,点三千甲士为扈从,遂携刘循、卓膺离成都,北向凉州。
欲助诸葛亮成就北伐大业。
当然,还有给相父的惊喜。
他应刘备之命,同时带来了相父之家眷。
途次车驾徐行,见尘烟漫于道左,路途坎坷艰难,阿斗不禁倚轩沉思。
“前世相父六出祁山,餐风宿露,履险蹈危,何其难也。然其志固在复汉室、还旧都,纵如孤灯照夜,艰苦卓绝,亦忠志不改。终致积劳成疾,殒命于五丈原军帐之内,遗恨千秋,何其哀也!
今我重活一世,劝父亲早往隆中求贤,又安徐庶之母。
虽历七顾之劳,方得相父出山,然当父亲得知相父之能,明相父之忠,所付权柄、所予信任,远胜前世。
是以父亲能定五州之地,基业之盛,亦远超前世。
可见相父之才,堪为天授,非世人所及。
只要给他合适的施展空间,他必能运筹帷幄定乾坤,成就兴汉大业,不在话下。
可是……
可阿斗心中仍有担忧。
一是担忧相父粮草欠缺,不能安心北伐。
二是担忧相父错用马谡,以致重隘失守,徒生遗恨。
诚然,无论经济还是兵力,无论谋臣还是武将,我炎汉之盛都远胜前世。
相父麾下兵多将广,很有可能不会用马谡。
但谁能保证不出意外呢?
这次去凉州,一来监督粮官按时给相父输送粮草,二是要求相父将马谡给我。
不让他在相父军中添乱。
至于相父后方之事,我刘公嗣凭借两世的经验,定要妥为筹措,弭除隐患,让相父安心的去北伐。
舟车劳顿,一月有余,阿斗方得入凉州汉阳天水。
这是凉州往关中出兵的前沿。
诸葛亮特地将治所从姑臧临时迁到了这里。
诸葛亮得知太子前来,颇感意外,当即亲出城迎接。
算起来,他自穿着紫袍往汉中之后,一直身处雍凉之地,算来已有数年。
亦不知那个乖萌可爱,又对自己特别亲近的阿斗,现今长成什么样子?
会不会像梦中那般,单纯仁善,却又平庸贪玩,未识世事之艰。
可闻转调官员所称:太子聪慧绝顶,每论政务多有见地,待臣属谦和有度,于民事吏治亦能留心探问,虽在总角,却有圣君之姿。
这令诸葛亮有些困惑。
很多事都和梦中相差无几,纵有不同也是不多。
但如此阿斗,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但诸葛亮又想:前世我久无子嗣,幸有兄长过继诸葛乔。
至年近半百,方得一亲儿,唤作诸葛瞻。
只可惜,此子虽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
却不知于梦中我身死五丈原后,他到底长成了什么样子?
今归于现实,又与梦中大有不同。
襄樊水战前夕,吾妻月英身怀六甲,既诞龙凤胎,子名诸葛谦,女唤诸葛柔。
昔年梦中,只有亲女果儿,亲儿瞻儿。
吾未尝有此一双儿女,今生长存,实乃天赐之幸。
近得月英书信相告,谦儿性情谦和内敛,童真可爱,柔儿温和俏皮,最是疼人。
而梦中瞻儿,总角之时便自恃聪慧,行事故作老成,亦常慨然言:“吾他日建功,必超先父之上。”
或言:“有吾在,何愁陛下不能匡复汉室,还于旧都。”
如是云云。
从那时起,诸葛亮就断定,这孩子虽有小慧,却不能成国之重器。
但好在他品性良忧,恪守忠义,绝非奸滑顽佞之辈。
此乃其可贵之处。
而诸葛谦,自与诸葛瞻禀性相异,就算给他取名叫“诸葛瞻”,恐怕也并非本人了。
由此观之,子嗣降生之事,实难逆料。
想来陛下或亦因时运之变,或早或晚错失原本机缘,其所诞子女,恐非梦中原本之人矣。
想到此,诸葛亮心中竟生出一股莫名的失落与悲伤。
他努力的去思索,梦中的阿斗到底长成什么样子。
但无论怎么努力,脑海中都是一片模糊的印象,只有那一声声“相父”萦绕耳边,久久挥之不去。
“相父,相父……”
诸葛亮恍然回过神,发现声音并非心念,而是现实。
抬头望去,却见远处大队近至。
一个孩儿跳下车驾,口中喊着“相父”,挥舞着手,竟向他飞奔而来。
此童年方七八,身被锦绣之袍,其制式乃东宫太子之仪服。
确认无误,此正是陛下孩儿,东宫太子,也是自己曾经认的干儿子,刘禅刘公嗣。
“相父,相父……”
他声音稚嫩而清脆,与梦中北伐时青年阿斗的声音并不一样。
但语调却又那般相近。
这是另一个阿斗。
一个聪明无比,颖悟卓绝的幼年阿斗。
诸葛亮又有些担忧,担忧这个阿斗会不会像梦中的瞻儿。
虽聪慧可爱,然嫌其早成,自命不凡,恐不为重器耳。
若如此,还不如原本梦中之阿斗。
至少,那是个听话的孩子。
说话间,阿斗已经飞奔至诸葛亮面前,还未等诸葛亮见礼,阿斗先躬身长拜:“阿斗见过相父。”
“哎呀!”
诸葛亮惶恐,赶紧相扶:“太子乃国之储君,身份尊贵,何以向亮行礼?”
乃细看刘禅,心中感慨:几年不见,竟已长这么大了。
阿斗看着诸葛亮,笑容满面:“我大汉崇尚孝义,父皇既已名我认公为相父,自当以父相待,子见父,理当行礼,岂敢因储君之身,废此天伦之仪?”
“这……”
诸葛亮神色一惶。
如此恭谨知礼,口齿清晰自信,言辞端方合度,绝无半分怯懦柔靡之态。
不愧有“天下第一神童”之誉,然其性情举止,却与梦中所见孩儿大相径庭。
……按说,陛下得此佳儿,我该为他高兴。
可为何……
可为何想起梦中的那个阿斗,心中反倒生出几分莫名怅惘。
“相父,您怎么了?观您神色似有不悦,莫非身染微恙?我已将随身医官带来,专为照料相父饮食起居。”
“太子……”
阿斗的关心,又让诸葛亮感到隐隐的熟悉。
恍若梦中那阿斗,于吾北伐归朝之际,亦曾被小皇帝这般殷殷探问。
满含关切之情的探问,与今何其相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