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和少华聊到很晚才离开。
两人劝甜香不要对白文卿抱有太多幻想,特别是少华的劝解。他十分了解官宦人家,像白文卿这样的青年才俊,有大好前程,白家是绝不会允许甜香破坏的。如果她一意孤行,搞不好会有杀身之祸。
甜香毕竟老江湖,她明白这个道理,她的想法是:不争当下,争将来。
将来是几年之后,可眼前的日子要如何过?
靠小石榴卖艺挣钱养家,徐蓉觉得这样不好。
可是,不卖艺,她们又没有别的手艺。
甜香央求徐蓉给她柔纸卖,可徐蓉真的拿不出多余柔纸。包括毛巾,她也拿不出多余的毛巾。
皇宫内务府订单,一年七万盒柔纸、两万条毛巾,以当前产量,徐蓉只能保证这笔订单,没有多余产能。
最后,徐蓉建议甜香可以开食肆。她在重阳县有成功店铺“滋味坊”,每月利润上百两,她可以将“滋味坊”的菜品、经营在京城复刻。
甜香是个懒人,她只喜欢轻松赚钱,像开食肆这么累的活,她不愿意。
石榴倒是有些跃跃欲试,可她是甜香的奴仆,想做什么得要经过甜香同意。
徐蓉让她俩商量一下,如果要开,甜香出店铺,徐蓉出经营,利润五五分。
甜香说她就是因为没银子,才让石榴去卖艺挣钱,她哪来银子找铺子。
徐蓉给她出主意,让她去找白文卿,让白文卿出银子租店,算是他的投资。
白母断了儿子的银钱,是不想让他拿钱养甜香,让甜香断了嫁入白家的心思。可是,如果白文卿是拿钱做投资呢?
投给甜香开店,白母会不同意,但如果是投给徐蓉呢?
所以,此事对白母,可以声张是徐蓉与白文卿的合作,可实际上是甜香与徐蓉的合作。
另外,如果白文卿能同意此事,也可以看得出,白文卿还认不认甜香。
如果不认,就算甜香生下孩子,白家也不会认她们。不如及早醒悟,另谋出路。
徐蓉分析的已经够透彻,离开甜香的院子,回到邵府。
少华道:“你何必多此一举?想在京城开食肆,我们自己开便是,何必拉上甜香,还要拐到白文卿那里去。”
徐蓉道:“想拉她一把。另外就是看小石榴太可怜。”
“天下可怜人多了!”
“是很多,不过相识一场、拜过姐妹,她毕竟与别人不同。”
顿了顿,徐蓉又道:“甜香在开酒楼方面还是有些能力的,只要别让她亲自下厨,她擅长的是拉客。”
少华回想一下曾经甜香为百味楼拉客,点了点头,这点他同意。甜香最擅长的是交际。
少华道:“想在京城开酒楼,地段好的房租可不便宜!我估摸着至少也得五百、一千两,白家会愿意出吗?”
“那就是甜香和白文卿的事了,他们商量去,我们不必操心。如果连这个心都要操,那还要五五分成干嘛?像你说的,还不如我们自己开。”
如今徐蓉有钱了,她一年流水十几万两,留下的净利润几千两。如今她手里有三千多两银子,已经是个小富婆。
不对,应该是中富婆。三千多两是现银,再加上她的固定资产、仓库里的原料,她实际上身家上万。
“睡觉吧。”少华搂徐蓉入怀。
这是他俩身边没有小橙子的第二个夜晚。两人都挂念孩子,但又觉得没有孩子在旁侧真好。
……
翌日,二人照例去母亲那边看孩子,陪母亲用早膳。
邵母道:“你几个兄弟想见见你,今天晚上举办家宴,你俩出去玩,早点回来。”
邵母希望儿子多带徐玉蓉出去玩,最好玩得忘记小橙子,将来对她们母女分开也有帮助。否则她一直在家带孩子,最后会分不开。
说完邵母又给了他们二百两银子,让他们玩时手头宽裕一些。
徐蓉不要,说他们自己有银子。少华说是母亲的心意,让她收下。
说实话,论富裕,宰相府在京城不算富裕,因为宰相要做百官表率,他们家的生活水平在京城贵胄世家中,属于中等,不是太富裕,但也不算穷。
不过宰相府有名声、有地位,如果是以宰相府四公子的名义在外玩,他几乎不花什么钱,一应开销有人主动买单,或是免单、赠送。总之作为宰相府唯二的嫡公子,邵华不带银子出门也可以玩整天。
但是,现在他是农夫少华,所有东西都得掏银子。
徐蓉不要邵母的银子,主要是觉得她和少华都是成年人了,自己有家有业、能挣钱,岂能还要长辈的银子。
然而邵母对徐蓉这一年来的收入不了解,以为她一年就挣个几百两。殊不知,徐蓉在上半年就挣了三千多两白银。
邵母又道:“你们的衣服,大概中午能送来。如果想体面点出去,你们就稍微等一下。”
徐蓉和少华身上的衣服实在太寒酸,下人都比他俩穿的好。
尽管他俩不在意,但京城是个看衣识人的地方,穿的不好,别人天然歧视。
于是徐蓉和少华上午没出去,一直在家带孩子。
邵母突然发现自己好像说错话了,想让他俩与孩子渐渐疏开,但自己一句话,小橙子又扑入父母怀中,只要爹娘,不要别的人。
临近中午,管事嬷嬷送来做好的衣服。不过只有一套,另一套要等到明天。能够一天之内就赶制出男女各一套,已经很不错了。这是很多人一起赶工的结果。
徐蓉试穿了一下,很满意。
古代衣服不是特别贴身,尺码要稍微宽松一些,你胖个几斤或瘦个几斤都能穿。
徐蓉、少华换好衣服,他俩准备出去吃午饭。
昨天说到开酒楼,徐蓉想看一看,京城酒楼是什么样的水准。
少华带她去看了几家。主要是看,没进去吃。这些酒楼少华曾经都来过,站在外面,他给徐蓉介绍了一下里面的情况。
最后他俩来到一家“醉仙居”,少华道:“我们就在这里吃吧。”
徐蓉问:“这家是有何特色?”
少华道:“这家的招牌菜是醉鹅,其他菜做的也好。他家酒楼的雅间,背面临湖,窗外景色宜人,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如果要坐雅间,价钱有点高。”
“有多高?”
“至少六十两起步。”
“那算了,我们就坐大堂。”
徐蓉不会为看风景,花那么多钱。何况他们就两个人,六十两,那得要点多少东西啊!恐怕吃不完。
前面他们看了几家酒楼,据少华介绍,里面菜品的价格不算高。少华大致报了几样他知道的菜品价格,徐蓉算了算,大约每人平均消费就在十两至二十两之间。
据少华所说,贵的其实是酒。看你喝什么样的酒、喝多少,像他们之前一群富公子,上等好酒敞开来喝,一顿能花六七百两。他们也就七八人,人均消费八九十两。
徐蓉知晓了。京城的吃食不是很贵,贵的是吃食之外的东西,比如清乐坊的歌舞,少华说的酒。
“客官几位?”醉仙居的伙计笑脸相迎。
“两位。”
“客官是坐雅间还是大堂?”
“大堂。”
“好嘞,二位请随我来。”
伙计引他们至靠窗一张桌,虽不及雅间临湖,却也清静。
徐蓉翻看菜单,点了一道醉鹅、一道鲜笋,另要了份米饭。
少华补充道:“再烫一壶普通花雕。”
“好嘞,客官请稍等。”伙计应声而去。
徐蓉环顾打量大堂,数了数大堂内有十张桌,墙上挂着字画,角落有瓷瓶花卉装饰,看起来有几分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