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即转向站在一旁的王老板,压低声音道:“王老板,接下来就看你的了。以‘民间义捐’的名义,将这千只绣姓粮袋,务必在天亮前,送到府衙仓前。记住,要敲锣打鼓,声势越大越好,要让全城百姓都知道,这是咱们老百姓自己准备的赈灾粮袋!”
王老板是个精明人,一听这话,立刻明白了陈皓的用意。
他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陈掌柜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保证办得漂漂亮亮的,让那些想浑水摸鱼的人,连汤都喝不着!”
夜色渐深,皓记酒馆的伙计们忙碌地将一袋袋绣着姓氏的粮袋装上马车。
王老板亲自带队,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府衙仓前驶去。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府衙仓前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
他们好奇地看着一辆辆满载粮袋的马车,议论纷纷。
“这是怎么回事?官府不是要发赈灾粮吗?”
“听说是咱们老百姓自己捐的粮袋,要帮助官府赈灾呢!”
“真的假的?咱们老百姓哪有这么多粮袋?”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王老板跳下马车,扯开嗓子喊道:“各位乡亲父老,各位父老乡亲!咱们江南道的百姓,向来是乐善好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次官府要赈灾,咱们老百姓也不能闲着!这些粮袋,都是咱们老百姓一针一线缝出来的,里面装满了咱们的心意!咱们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官府度过难关!”
王老板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百姓们纷纷称赞王老板义举,也对官府的赈灾行动充满了期待。
没过多久,徐怀恩便带着一队官差赶到。
他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粮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各位乡亲父老,各位父老乡亲,本官代表江南道所有受灾百姓,感谢大家的热心捐助!大家放心,这些粮袋,本官一定会妥善保管,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徐怀恩对着百姓们拱手说道。
复查官也随之赶到,他看着眼前的一幕,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他冷笑一声,走到徐怀恩面前,阴阳怪气地说道:“徐大人,百姓们的心意固然可嘉,只不过,这粮袋是干净了,就怕里面的米,不干净啊!”
徐怀恩闻言,脸色一变,他正色道:“复查官大人此话何意?难道你怀疑本官会贪污赈灾粮?”
“下官不敢。”复查官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下官只是提醒徐大人,赈灾粮事关重大,万万不可大意。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下官建议,对这些粮袋进行抽查,看看里面的米,是否合格。”
徐怀恩心中冷笑,这个检察官,果然是来找茬的!
他沉吟片刻,说道:“复查官大人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就请复查官大人亲自抽查吧!”
复查官闻言一愣,他没想到徐怀恩竟然如此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他心中暗自得意,心想,只要我能查出一点问题,就能借此机会,狠狠地参徐怀恩一本!
然而,接下来的抽查,却让复查官彻底傻眼了。
他一连抽查了十几只粮袋,里面的米,都是上好的粳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没有丝毫的杂质。
“这……这怎么可能?”复查官喃喃自语道。
就在这时,一个孩童突然跑了过来,指着一只粮袋,大声喊道:“这是我阿爹编的粮袋!我认得!官老爷,你可千万别把里面的米给换了!”
孩童的话音刚落,周围的百姓立刻围了上来,纷纷指认自己家的粮袋。
一时间,整个仓前乱成了一团。
复查官看着眼前混乱的场面,脸色铁青。
他知道,自己这次彻底栽了!
当晚,仓吏匆匆来报:“大人,粮仓里闹鼠患,怕是要熏仓三日!”
复查官闻言,嘴角勾起一丝阴冷的笑容:“鼠患?哼,这可真是天助我也!就按他们说的办,熏仓三日!到时候,我要让这些粮袋,全都变成一模一样的!”
与此同时,兵部稽查司官员薛烈奉命巡查粮仓。
他身着便衣,腰悬长刀,目光锐利如鹰隼,巡视着粮仓的每一个角落。
突然,他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
这香味,不同于普通的熏香,其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异样的气息。
薛烈走到熏香炉旁,仔细观察。
他发现,这熏香炉里燃烧的,并不是普通的驱鼠香,而是一种名为“醉心膏”的特殊香料。
“醉心膏?!”薛烈心中一惊。
他听说过这种香料,据说吸入过量,会使人神志昏沉,反应迟钝。
“看来,这所谓的鼠患,并不简单啊!”薛烈心中暗道。
他不动声色,继续巡视粮仓。
他发现,粮仓的守卫,似乎也比平时松懈了许多。
一些守卫,甚至昏昏欲睡,对周围的情况毫不关心。
薛烈心中更加警惕。
他立刻命令自己的亲卫,加强对粮仓的巡逻,并且在粮仓外设立了“巡更记时牌”。
“从现在开始,每隔一刻钟,必须打更一次,并且由不同的兵卒签名!记住,不得有误!”薛烈对着亲卫们说道。
亲卫们领命而去,立刻按照薛烈的命令,执行起来。
复查官的亲信原本打算趁着夜深人静,潜入粮仓,将那些绣着姓氏的粮袋,换成没有记号的空袋。
但是,当他们看到粮仓外森严的守卫,以及那醒目的“巡更记时牌”时,顿时吓得不敢轻举妄动。
“这……这薛烈,到底想干什么?难道他已经发现了我们的计划?”复查官的亲信心中暗暗叫苦。
就在复查官的亲信们焦头烂额的时候,小李子已经悄悄地混入了复查官的行列。
他乔装成一名送炭的童子,拎着一筐木炭,走进了复查官的书房。
“大人,小的给您送炭来了。”小李子低着头,恭敬地说道。
复查官正在书房里批阅公文,听到小李子的声音,头也不抬地说道:“放下吧。”
小李子放下木炭,假装整理炭火,眼睛却不停地扫视着书房里的情况。
突然,他看到复查官将一封信件扔进了火盆里。
小李子心中一动,立刻意识到,这封信件,肯定非常重要。
他趁复查官不注意,猛地将一瓢水泼向火盆。
火焰瞬间熄灭,冒出一阵浓烟。
“你干什么?!”复查官勃然大怒,指着小李子吼道。
小李子吓得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大人饶命,小的不是故意的!小的只是想帮大人把火拨旺一点,没想到……”
复查官气得七窍生烟他连忙拿起火钳,想要把火盆里的信件抢救出来。
然而,小李子眼疾手快,一把抓起火盆里的一块湿漉漉的纸片,塞进了自己的怀里。
“大人,小的该死,小的这就滚!”小李子一边磕头,一边倒退着离开了书房。
复查官气得跳脚,但他却无可奈何。
他知道,就算他现在抓住小李子,也于事无补。
那张纸片,肯定已经被他带走了。
小李子一路狂奔,直到跑出复查官的行辕,才停了下来。
他从怀里掏出那张湿漉漉的纸片,仔细辨认。
只见纸片上写着:“青蚨启,粮过三日,账归尚书……”
小李子心中一惊,他立刻意识到,这几个字,肯定隐藏着什么重要的秘密。
他不敢怠慢,立刻将这个消息传回了皓记酒馆。
陈皓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众人商议。
“看来,他们已经等不及了,准备三天后就动手了。”陈皓沉声说道,“我们必须抢在他们前面,把这件事捅出去!”
他随即转向周文远,说道:“文远,你立刻以‘民间协理’的身份,向邻州驿馆递交《赈灾准备录》。记住,不要上报朝廷,而是广寄各州商会、报馆、义仓。我们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次赈灾的粮袋,是咱们老百姓自己准备的!”
周文远领命而去,立刻按照陈皓的吩咐,开始行动。
第三日清晨,徐怀恩亲率官差,打开粮仓,准备放粮。
百姓们拿着自己家的粮袋,排着长队,等待领取赈灾粮。
复查官也亲自来到现场,监督放粮。
他看着百姓们手中的粮袋,脸上露出了阴冷的笑容。
“哼,就算你们准备了这些粮袋,又有什么用?只要我把里面的米换掉,你们还不是一样要吃亏?”复查官心中暗暗得意。
然而,当他看到百姓们手中的粮袋时,却再次傻眼了。
只见每只粮袋的角落里,都绣着一个姓氏,袋子的底部,还暗缝着一条小布条,上面写着制作者的姓名和制作时间。
“这……这怎么可能?!”复查官心中惊呼。
他没想到,陈皓竟然如此狡猾,竟然在粮袋上做了这么多的手脚。
孩童的话音刚落,周围的百姓立刻围了上来,纷纷指认自己家的粮袋。
一时间,整个仓前再次乱成一团。
复查官看着眼前混乱的场面,脸色铁青。
他知道,自己这次彻底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