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板,你把剩下有价值的东西一次性都拿出来吧,不要像挤牙膏一样。”
放好物品,常顺又对他说。
对方笑了笑没说话,直接把先前装着物品的大纸盒拿了过来。
他走上前打开开始查看。
纸盒里面装着的都是纸类的东西。
最上面的是一本画纸,这些画纸都是单张,被两个夹子夹着,每一张上面都画有画。
比如说画蜜蜂、蝉、蚂蚱,麻雀、短尾信天翁、猫头鹰、大公鸡、丹顶鹤、狮子、老虎、鱼、虾等动物。
松树、柳树、竹子、棉花、喇叭花、向日葵等植物。
这些画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是原稿。
看有的画上面有落款,人的名字也姓张,还是之前那一家的人所画。
查了一下人名,并非着名画家,说明画画之人可能是业余爱好。
不是名人,哪怕画的再好,也不值钱。
把画册放到边上,他又看见了一些介绍信、书信,这些介绍信、书信都是五六十年代或者六七十年代的。
介绍信上面大多有“最高指示”,盖有各种印章,内容看着以出差为主。
书信上面的邮票都在,仔细找了一遍,他发现了两张比较好的邮票,都是面值8分的“文10”。
作为经常回收废旧的吴老板、“久病成良医”,多方面了解,他自然也知道这两张比较值钱。
其它的邮票倒是很一般。
“蓝军邮”、“一片红”什么的不可能有。
这些早期的介绍信、书信,其实在前几年或者前十几年行情更好。
不过那时候谁也无法预知现在或者以后的行情。
“长青摄影社,上海长阳路…………
丽影照相,上海溧阳路…………
华山照相馆,上海华山路…………
沪市中国照相(总馆),南京西路…………
国营洪湖摄影社,上海长阳路…………
岷山照相,上海海宁路…………”
看完介绍信、书信,往下翻看,是一些相馆纸袋,这些纸袋也不少,里面还有底片。
还有“鲁艺照相”、“中艺照相馆”、“群艺照相”、“天真照相”、“红光照相”…………
这些有的还印有伟人语录、贴有发票。
它们都是沪市这边的,年份七八十年代,曾经在这些相馆照过相的人,都不再年轻。
价值不算大,但也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继续往下,是一些票、证。
票有各种粮票、油票、布票、肉票、豆票、糖票、烟酒供应票…………
证很多,比如说煤炭供应证、粮食供应证、自行车证、借书证、保险证、工会证、老干部离休荣誉证等。
其实除了这些,还有不少五六七十年代不方便细说的资料。
在最下面,常顺发现了5张“沪”市九十年代初的公共交通月票卡。
这几张月票卡,有成年人票,有学生票。
成年人20元,学生半票10块钱。
月票卡上还打有广告:
“车身广告遍及全市,信息传达四面八方。经理室……,业务部……,电话……。”
“太平洋牌,超浓缩,全能除油宝洗衣粉(内含柔顺剂),馨莹爱宝三合一营养洗头水、婴儿沐浴露、洗发水。”
“上海装潢总汇,北京路……,电话……。”
“预购空调,请到华联!”
任何年代,广告收入都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相信经历过,或者用过这种月票卡的人,肯定会有一些印象。
不过学生卡没有广告。
这几张卡,作为早期的卡,也有收藏价值。
“吴老板,还有没有其它东西,没有的话,我们就商量一下价格!”
看完盒子里面的纸类物品,常顺对他说道。
“没有了,重要点的我都找了出来,剩下的还有三袋子旧书,你需要的话,等会儿可以挑选。”
“行!那你说说这些多少钱?”
接下来两人开始商谈。
纸盒里面的那些所有纸类,他一共又付了3000块钱。
算上之前的,共计7500元。
如果单从成本来说,老吴今天出去收破烂,花的钱肯定不会超过500。
在拆迁区,像这样的机会一年怎么都能遇上一两次甚至更多。
甚至有人一次性买到了好东西,直接赚几十万、上百万的情况都有。
这些年,常顺认识的在拆迁区搞回收的人,大多数都过得不错,他们跟着拆迁多多少少的都发了财。
“吴老板,今天运气不错,晚上让你老婆好好整几道硬菜,喝几杯!”
扫码付钱时,常顺又笑着道。
“那是必须的,赚了钱,当然也要用钱!要不你晚上去我家,我们一起喝点!”
对方邀请他。
“还是算了,以后有机会再说,我再看看你的那些旧书!”
“那就下次!”
接下来,常顺开始选起了旧书。
五六七十年代的,以各类教材、工具书、人文、工程建设类的为主。
这样的书都是真正的好书,科学、实用。
但这样的书却也是没有人看,卖不出去的书。
如今这个年代,越是虚假、搞笑、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书,越是有市场。
反而那些真正的好书,无人看。
所谓“越是有用的物品越不值钱,就像稻谷、麦子、萝卜白菜,很便宜。
而那些没多大用处的东西,他们却是特别值钱,比如一件高档的瓷器、名家字画,翡翠、和田玉石等。”
这年头想要混得好,就要整一些没有卵用的。
【书贴近现实、寻宝题材二三十年内自信无人超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与成本,但看的人却不算多,不符合年轻人的市场,以后再也不写这类。】
为啥会变成这样?值得深思。
八九十年代的,以各类武侠小说为主,比如说:
《神刀》、《滴血长安》、《魔女江湖》、《牧野流星》、《九九归元掌》、绝塞娇侠》、《翠蝶紫虹》、《乾坤残梦》等。
这些旧书里面也有少量的连环画,他差不多都选了出来,不过品相不怎么好,也不是稀少品种。
还有很多的《故事会》杂志,他随便挑选了一些。
等选出来后,不知不觉,他居然选了接近40斤。
现在的价格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一块五一斤,而是变成了5元钱1斤。
40斤,常顺又付了200块钱。
买完吴老板的东西,已经差不多5点,他也没有去别的地方,直接带上物品回家了。
今天购买马师傅、吴师傅的一些东西,花了两三万,算是小小的出了一点血。
但对于他的身家来说,自然是九牛一毛、毛毛雨。
回到家里,常顺把立功奖状以及其它几张奖状、书信、介绍信、各类票、证、老照片等拿了出来,让宋芫以及三个孩子都看了一遍。
通过看这些,也能够让他们增长见识、了解过去。
博学多才,人只有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游刃有余。